轧机生产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表 17 处理板坯规格 宽度 mm 最大厚度 mm 最大长度 m 最大重量 t 600~1100 130 65 推钢机 表 18 推钢机参数 推力kg 最大工作行程 mm 推杆速度m/min 推杆数量(个) 液压缸压力 组数 1 1800 100mm/s 9 16Mpa 3 保温罩 表 19 保温罩参数 型式 总长 数量 打开角度 液压倾翻 67200mm 10 组 90176。 冷床 长( 65m) * ( ) * 标高 800mm 粗轧 设定的 技术参数 粗轧出口目标 值设定方式 1)自动方式时 厚度与目标宽度 值设定 : 在自动方式时粗轧出口目标厚度和目标宽度由过程机自动设定,其中材质代码分为 x 个级,宽分 x 个级,厚度分为 x 个级。 粗轧出口板坯依据不同的材质代码、宽度、厚度存于 x※ x※ x的表中,共有若干数值存于配置表中,粗轧设定计算( RSU) 将依据材质代码、宽度、厚度分级进行设定计算。 通常出口厚度为 25~45mm,粗轧出口厚度是根据精轧的目标宽度及精轧中允许的宽度计算出来的。 初轧出口热目标宽度 =精轧出口热目标宽度 +粗轧操作 =宽度补偿量 +精轧 17 宽度修 正值 +粗轧宽度修正值 +精轧宽度。 其中:精轧出口热目标宽度 +精轧冷台目标宽度 *对应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加宽系数。 注:在生产中,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临时确定合适的 R1 目标厚度和宽度。 但必须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相关的操作人员。 2) 半自动和手动方式的目标厚度与目标宽度 设定 : 在某种原因造成料流信号不能实现自动轧钢情况下, 操作工可以根据轧机实际情况选择半自动方式轧制,即利用模型设定的轧制规程进行人工干预下的轧制。 在设有模型设定规程时原则上不能轧钢,但也可以人工输入规程实现手动轧钢。 手动方式负荷分配: 水平辊负荷 表 20 水平辊负荷参数 ..2RE 立辊负荷 最大道次负荷: 35mm 使用方式:奇数道使用,偶数道 打开。 轧制速度分配: 表 21 轧之速度分配 速度 道次 咬入 max 轧制 max 抛钢 max 1 2 m/s m/s m/s 3 m/s m/s m/s 4 m/s m/s m/s 5 m/s m/s ~ m/s 原料厚度 160mm 180mm 200mm 宽度 600~800mm 800~1050mm 850~1100mm 材料 ⅠⅡ组 ⅠⅡⅢ组 ⅣⅥ组 带坯厚度 25~45mm 25~45mm 25~45mm 轧制道次 5 5~7 5~7 道次压下率max ≤ 30% ≤ 28% ≤ 25% 18 6 m/s m/s ~ m/s 7 m/s ~ m/s ~2 m/s 注 :生产中操作者可在设备条件允许情况下做适当修正。 板坯的参数 1) 板坯厚度级: 板坯厚度级 =x 个 „ 2) 板坯宽度级: 板坯宽度级: x个 ≤ mm > mm 3) 设定: 设定计算事件次序:当一个板坯通过轧机期间, RSU模型作数次计算。 (1) 试验设定:对于加热炉中任何板坯 (2) 0 次设定 :对于从加热炉中“即将变出钢”的板坯 (3) 1 次设定:在板坯从加热炉中出钢后 (4) 2 次设定:在粗轧机入口热金属监测器处, 并且每 20~30 秒循环次,直到板坯进入 E1 或水平辊。 道次 —— 道次设定 —— 在每一道次后,当上一道次扫描数据完成之后进行。 换辊 工作辊更换 粗轧机操作事项 开轧温度 轧制控制 输入数据 停送电牌,控作牌的规定。 19 3 精轧篇 设备 的 主要技术参数: FE1 立辊轧机:  型式:吸附型、上传动式(不可逆轧制)  最大 最小开口度: 550~1300mm  轧制力矩:2*25KN*M(1.75倍过载)  轧制速度: 0~~ 轧制压力: 1000KN  侧压方式:电动 APC  压下速比:  压下速度(单侧压下 /打开) 0~20~40mm/s  轧辊规格:φ 500/450*310mm  轧辊材质:锻钢棍(锥辊)  平衡系统压力: 12MPa  主传动电机: D110KW 220/160r/min FE1 立辊的作用 将中间坯正确导入精轧机及对板坯边部进行轧制。 最大侧压量 : 15mm 飞剪 基本参数如下: 表 22 基本参数 制造厂 结果形式 剪刃布置 剪切能力 普碳钢 厚 *宽 max mm 45*1000 温度 min ℃ 900℃ 低合金 厚度 *宽度 mm 45*1000 温度 min ℃ ≥ 900℃ 20 最大剪切力 KN 5500 转鼓 转鼓中心矩 mm 1000 剪刃布置 剪刃布置形式 双剪刃 90℃ 剪刃长度 mm 1300mm 材质的剪切强度 KN max:120N/mm2 销紧缸最大工作压力 Mpa 21MPa 剪刃间隙 mm ~ 上转鼓水平移动形成 mm 177。 15mm 主电机 功率 KW AC700KW 转速 rpa 911r/min 速比 型号 工艺参数 表 23 工艺参数 钢种 厚179。 宽( max) 温度 0C( min) 普碳钢 45179。 1100 8700C 低合金 40179。 1100 9000C 剪切长度 允许切下的头尾长度: 150~300mm (参考值 ) 头尾剪切设定 切头:所有带钢 切尾: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精轧除鳞箱 入口夹送辊 数量 2 根(上下各 1 根) 辊径 510mm 辊身长度 1300mm 辊面线速度 压紧方式 液压缸 中间辊 数量 3 根 辊径 φ 360 21 辊身长度 1780mm 电机 690r/min 调速 3 台 辊道速度 出口辊 数量 2 根 辊径 φ 510 辊身长度 1300mm 电机 AC35KW 840r/rin 调速 2 台 型式 下辊单独传动 除鳞系统 工作压力 18MPa 喷水宽度 1050mm 喷嘴距钢板距离 110mm(厚度 45mm) 上集水管 2 对 下集水管 2 对 精轧 技术参数 1)精轧 设备参数 Ⅰ 表 24 精轧设备参数Ⅰ 机架号 F1 F2 F3 F4 F5 F6 F7 型式 四辊不可逆 HCW 立柱断面面积 4200 额定轧制力矩 KN*m 轧制速度m/s 主传动 电动机 功率kw AC4000 转速( rpm) 120~260r/min 120~260r/min 120~260r/min 120~260r/min 减速机速比 1 1 1 1 22 缸数 /轴承座 2 2 2 2 2 2 2 弯辊力 /辊径( KN) 1000(单侧) 1000(单侧) 1000(单侧) 1000(单侧) 1000(单侧) 1000(单侧) 1000(单侧) 最大压力( Mpa) 20 20 20 20 20 20 20 液压缸直径( mm) φ130~110 φ130~110 φ130~110 φ130~110 φ130~110 φ130~110 φ130~110 行程mm 上辊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165 下辊 85 85 85 85 85 85 85 2) 精轧设备参 数Ⅱ 表 25 精轧设备参数Ⅱ 机架号 F1 F2 F3 F4 F5 F6 F7 液压压下装置 主液压缸数量 /机架台 2 2 2 2 2 2 2 液压缸直径 *行程 mm φ850~700 φ850~700 φ850~700 φ850~700 φ850~700 φ850~700 φ850~700 液压缸工作压力 25 25 25 25 25 25 25 ( Mpa) 压下速度( mm/s) 5 5 5 5 5 5 5 3) 精轧 设备 参数 Ⅲ 表 26 精轧设备参数Ⅲ 23 机架号 F1 F2 F3 F4 F5 F6 F7 最大轧制力 20200KN 18000KN 最大开口度 mm 70 70 70 70 70 70 70 支撑辊轴承 四列圆锥密封辊子轴承 工作辊轴承 四列圆锥密封辊子轴承 支撑辊直径 φ 1260/1140mm 工作辊直径 φ 550/500mm 支撑辊辊身长 1200mm 工作辊辊身长度 1400mm 精轧机: 机架间张力设定: 机架间张力主要与带钢厚度有关,单位张力按如下的表格选取:(参考值) 表 27 机架间张力设定 终轧厚度 单位张力 N/mm2 F1~F2 F2~F3 F3~F4 F4~F5 F5~F6 F6~F7 ≤ h≤ 3~5 3~5 5~6 ~7 7~8 7~9 ≤ h≤ 3~5 3~5 5~6 ~7 6~7 7~8 ≤ h≤ 3~ 3~ 4~5 4~5 5~6 7~8 ≤ h≤ 3~4 3~4 3~ 4~5 5~6 5~6 ≤ h≤ 2~3 2~3 ~ 3~4 4~5 4~5 窜辊: 窜辊缸直径: φ 220/φ 120mm 行程: 220mm 速度: 20mm/s 工作压力: 20MPa 换辊装置 推拉缸: 24 表 28 推拉缸参数 工作辊 F1~F7 支撑辊 F1~F7 活塞直径 mm φ 100 活塞直径 φ 80 活塞杆直径 φ 70 活塞杆直径 φ 90 行程 mm 4033mm 行程 3900mm 工作压力( Mpa) 12/20MPa 工作压力 12/20MPa 最大 /最小缸速 mm/s 100/30 最大 /最小缸速 700/30mm/s 横移缸: 表 29 横移缸参数 直径 φ 160/φ 80mm 行程 860mm 压力 16MPa 速度 30/80mm/s 数量 个 活套 机架间活套 : 驱动力为液压缸 液压缸直径: LP1: φ 125/φ 80mm LP2~LP3:φ 100/φ 70mm LP4~LP6:φ 80/φ 56mm 行程: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