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由三个夸克组成。 5 A B Ⅰ。 力的种类 :( 13个 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 “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 :( 13 个 性质力) 有 18 条定律、 2 条定理 1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 2 弹力: F= Kx 3 滑动摩擦力: F 滑 = ?N 4 静摩擦力: O? f 静 ? f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 5 浮力: F 浮 = ?gV 排 6 压力 : F= PS = ?ghs 7 万有引力: F 引 =G2 21rmm 8 库仑力: F=K221rqq(真空中、点电荷 ) 9 电场力: F 电 =q E =qdu 10 安培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 洛仑兹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 12 分子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但斥力变化得 快.。 13 核力: 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 种基本运动模型 1 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态问题) ; 2 匀变速直 、曲 线运动 (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 3 类平抛运动; 4 匀速圆周运动; 5 振动。 1 万有引力定律 B 2 胡克定律 B 3 滑动摩擦 定律 B 4 牛顿第一定律 B 5 牛顿第二定律 B 力学 6 牛顿第三定律 B 7 动量守恒定律 B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B 9 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 电荷守恒定律 11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 欧姆定律 13 电阻定律 B 电学 1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B 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 楞次定律 B 17 反射定律 18 折射定律 B 定理: ① 动量定理 B ② 动能定理 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受力分析入手 (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 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 (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 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 : 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 (对象整体,过程整体 )、等效的方法 (如等效重力 )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 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 . . . . . . . . . . . .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 (直线和圆 )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 匀速直线运动 F 合 =0 a=0 V0≠ 0 ② 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 匀变速直、曲线运动 (决于 F 合 与 V0的方向关系 ) 但 F 合 = 恒力 ④ 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 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最低点和最高点 ); 匀速圆周运动 (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 ⑥ 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6 ⑦ 波动及共振 ; ⑧ 分子热运动; (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 ⑨ 类平抛运动; ⑩ 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 f 洛 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 物理解题的依据 : ( 1) 力或定义的公式 ( 2) 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 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 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 对于位 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 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 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 加速度 a 的正负含义: ① 不表示加减速; ② a 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 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 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 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 如何判断 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⑩ 根据 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 (可判断电势的高低 )? 电荷的受力方向 ; 再跟据移动方向 ? 其做功情况 ? 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V。 知识分类举要 1.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求 F1 、 F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 ?C O SFFFF 212221 2?? 合力的方向与 F1成 ?角: tg?= FF F21 2sincos? ?? 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 F2 ? ? F?? F1 +F2 ?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 ?Fx=0 ?Fy=0 推论: [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 ,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 )的 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 : F3=F1 +F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 也可以小于 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 大小范围: O? f 静 ?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