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胶囊制备工艺与设备应用——专家论述内容摘要:

双人复核 双人复核 || | | | 水 清洁剂 |投料 配液 | | | | || | 清洁消毒浓缩锅 溶胶浓缩 | | | | | 感官检测| | 合格| 不合格 | 过滤 清洁剂 | | | | 胶液保温 清洁消毒胶液保温桶 水 | | 回收处理 网胶废丸 压丸工序 废入脱模剂 回收处理 | || 下工序 3. *作过程与工艺条件及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劳动保护: 1)准备工作:略。 2)配比称料: A.以一台机 4 转 /分(软胶囊机车速)计, 24小时连续恒定制丸,基本为 400~450kg 胶液,如果制备水平高,产品囊壳薄,则用胶少,否则就多,但是最多正常也在 600kg 胶液左右。 故一班 8小时生产,基本以 150kg 胶液为准。 B.明胶与甘油量之比一般为 100: 25~60(很硬 ~很软)计算称取胶和甘油。 C.防腐剂量按工艺标准计算称取。 D.出料时胶液粘度必须保证 ~176。 E,含水量为 47~ 49%。 E.执行“双人复核制”。 F.及时记录。 G.如果网胶回收利用再投料,则需要特别工艺与注意。 3)网胶回收处理:略。 4)胶液制备: A.算出应投入水量,再增加部份浓缩脱去水量,检查设备。 B.在水先预热。 C.准确称取防腐剂,溶解。 注意投入时机,尤其是根据防腐剂理化特性。 一股脑 *作就不正确。 D.明胶粉投入,搅拌加热。 注意真空 *作的时机与作用。 E.蒸汽压力必须低于 ,保证使浓缩锅内胶液温度不超过 70℃。 实验证明 72℃时或以上温度对明 胶破坏很大,胶液质量呈直斜线下降势头。 F.真空脱泡等,保持温度一定时间。 G.不断观察胶液情况,以适当控制其水份含量。 H.出料温度掌握在 60℃为宜。 I.出料前应次序关闭蒸汽、搅拌、真空等,打开必要的阀等,安全规范 *作,可以直接感官检验胶液是否已达到要求。 J.出料过滤。 两人放胶与盛胶应密切配合,协调工作。 K.如空压出料,得压缩空气泵开启前检查贮气罐,积水必须放尽,其它不必要管路必须关闭,压力控制在 大气压内。 L.盛胶桶是有保温夹套,夹套内有保温水,定期换加,另其夹套内有电气装置,严禁水冲淋、溅。 M.盛胶桶在盛胶前应洁净卫生,关闭底出料考克去盛胶液。 N.移动盛胶桶应 2 人协同,调温正确,一段时间内应回顾,以免故障而损坏胶并未能及时察觉。 用前也应检查状态安全完好。 电插座插入吻合,销头拧紧销牢,不得带电热插拔。 O.正确取样留样一小碗,待 QC人员出正确检验数据。 P.所有设备器具用后应立即清理清洗。 Q.定期杀菌消毒,一般采用热消毒方法,但是注意呼吸器具状 态,以防爆炸。 R.这一工序必须 2 小时内完成,否则胶水解而质量降低。 S.全过程及时、正确、完整、整洁、规范地做好生产原始记录。 T.检查电气、蒸汽、设备设施系统的安全。 U.结束。 4.技术经济的统计计算:略。 5.包装盛器、标志与贮存方法: 1)包装容器:即盛器。 按 GMP 要求执行,一般胶液盛放的专用桶,其它均使用不锈钢桶、盆等。 2)标志:必须按 GMP 规范要求标志,标明待回收、经回收等。 3)贮存方法:生产即用 , 50~60 摄氏度保温,定点定置。 6.主要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 1) *作工: 2人; 2)工艺技术员和质量员: 1~2 人; 3)其他:略。 7.质量标准: 1)原辅料:药用和食用各自对应使用。 A.明胶:一级和二级药用或食品级明胶粉(袋装),必须相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或 GB食品级规定。 B.甘油:亦名丙三醇 C3H8O3,必须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C. XX 防腐剂:必须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或 GB 食品级规定。 D. XX 溶剂:必须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或 GB食品级规定。 E.制胶工艺用水:去离子水,水质应相应符合企业质量标准规定。 也可用纯水、蒸馏水,水质标准也必须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F.其它,包括中间体检验等,见各自产品各自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略。 8.其它: 制订、修订、批准、执行等程序与内容:略。 值得注意的是 ,平模、无缝滴丸(还有机械和变频之分)与滚模式软胶囊制备用胶液,其工艺质量要求有区别,不能照搬照用,应区别标准要求和具体工艺路线参数等。 第三章 软胶囊制备内容 物配制工序工艺和设备应用 软胶囊内容物的配制,往往是该产品开发的前沿。 但对于非研发单位的生产制备型企业,有时也时常遇到此问题。 一是改良提高或进一步应用好,也会遇到外加工等需要,还有就是新品开发项目等。 但我人为配伍处方问题是科研部门的事,如何顺利成功软胶囊制备,却第一线的辅助配伍经验不能忽视。 下面是经常会遇到发生的一些问题: 1)装量差异过大; 2)均一性差,成品标示量差异异常; 3)料管爆管和泵体咬住; 4)成品一段日子储藏后就发生漏油; 5)胶囊时常都粘结 好了,就很小的口漏油等等。 排除设备和 *作原因的话,基本上都属于产品原始设计配伍时,就存在缺陷。 一.西药混悬型软胶囊内容物配置问题事例 下面是前几年一家公司新药开发后就发现一些生产困难的质量问题 ,主要是渗色、漏油和分层 ,有当时的也有一二个月后的 ,咨询答复供大家参考引用,因为该问题涉及了产品配伍、内容物配制、应用设备和暂时应对 *作等,所以作一个引子来展开本章的内容。 引用如下: “小 X:传真件收到,对于 5点问题,答复如下: 公司 XX 药内容物 (混悬液 )容易分层,主要问题在于助 悬剂的选型。 目前使用的聚乙二醇 400、 XXX(XXX)和 XXX 作为溶解稀释剂与助悬剂,是典型的模式化软胶囊制备配伍,价格也高而不经济,效果因主药粉的化学、物理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一概而论照搬沿用便是如此。 不过,以此配伍,效果也不应如此之差。 我一般使用 XX 助悬剂,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溶解稀释剂我一般使用精制植物油,二者总体价格比公司目前使用的大大的低,效果也好,适用性也广很多。 公司 XX药内容物 (混悬液 )容易分层,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胶体磨实际性能没有达到技术要求,因为同样的配方,公司的第一、二 批试验产品就是成功的,呈色几乎通透,看不见粉粒混悬,主要就是我选型的胶体磨是管出料可循环研磨的,性能参数也相差悬殊,实际使用性能绝对高于公司目前设备部门购置目前使用的 1倍,就好比同样都是汽车,奔驰与夏利是两码事 —— 虽然一看都是轿车。 我建议: (1)最好改配方。 (2)更新胶体磨,使用质量、品牌佳的,实际性能好,又是料斗液封上进料,下管出料可循环研磨的,效果必定大大改观或扭转。 (3)最好的软胶囊混悬型料液的混料、研磨微细及同样粘厚又流态好、不分层的设备是贝利机,速度快捷,干粉一分钟内 一料解决,达到 300 目左右,又有冷却控温装置 (0~25℃ ),保证各种怕高温物料质量。 我在目前上海华海药业二期工程新厂就首选配置了两台。 (4)目前不改变以上,则只能将就,胶体磨反复人工 *作十几次/一料,或购置一台球磨机 (时间长效果好,批罐料量小 ),我试验过,很不错但不提倡大生产使用。 ,原因有二: (1)同以上第一点,是 XX 目前使用的胶体磨实际性能没有达到技术要求; (2)化胶投料前必须按料液处理的方法一样,将增塑剂 XX 与遮光剂 XX以 2: 1 比例混 合配料,先胶体磨反复 14次以上处理,达到 100 目筛完全可过,在化胶投料时使用,一般当天出料, 12 小时内使用,同时务必注意保证其在胶液中的均匀性。 关于胶囊粘,主要控制明胶质量及其在化胶时的水解程度,以及洗丸彻底、压丸漏油丸少、捡废丸质量和二次洗丸的质量,不妨最后可以考虑胶囊抛光时涂抹一微层非氧化性、滑爽性等的光亮保护层。 不过采用泡罩成型包装,此问题会相对掩盖,不太明显。 鱼油 XX丸崩解度,主要原因是油质量,注意其酸碱度;第二是软胶囊用明胶质量特殊性和其在化胶时的水解程度,注意保证实现我留下的 溶胶工艺 *作质量控制;第三适当增加回收胶比例;第四严格按我留下的溶胶工艺 (温度、时间、程序等 )做。 公司配油间配置的磁力搅拌锅,忽视扭力参数是设计时的失误,当时他们可能考虑 GMP 认证和经济性,对现有使用性认识没有考虑适用性(适当广泛性产品)应用。 我建议定制,将物料粘度、装量告知制造商设计制作,完全可以没有问题的,比如 XX 就有许多药机制造企业,但是不要“大兴”的,一般真正具有自己的高压容器制造执照的,是基本可以信赖的,剩下的只是经济价格问题了。 如果购买了贝利机,则无此必要。 „„ 侯 XX 年 XX 月 XX 日” 当时在我上海试产第一批样品,用我选的胶体磨细度参数与之不同,虽小改良后完全胜任连续高产生产,来试制时内容物几乎呈透明状,而他们配备了大型号胶体磨,主要功能参数使性能下降了。 所以内外行之分是应了解基础上理解工艺是需要的。 他们的问题是: 第一 ,完全没有考虑到胶壳上色,并且溶于内容物稀释剂; 第二 ,忽视了设备性能具体参数,认为越贵越大型同类设备就越好,另外出料口形式不对 ,所以料不会半透明,颗粒也大,压丸时正好嵌在接缝线处就漏油,成品率降低,同时装量差异和标示量均一度下降等; 第三 ,选用的助悬剂一定时间后使囊壳薄弱处变脆爆裂; 第四 ,配料罐对粘性物料的适用性没有,或者根本没有在选型时注意搅拌扭力与物料匹配问题; 第五 ,忽视原料油质量标准重要性等等。 二、关于胶体磨 从外观上来看,建议要使用胶体磨的软胶囊制备厂家,请用 A 图样的,不要使用 B图样的设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 A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 B 三.关于配油罐 综合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出配制工序实际不仅仅是将现成内容 物料按配方和工艺规程( SOP)投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可的,往往是包括物料处理和配投。 由于配投相对各自有现成的工艺规定等,也相对比较简单。 如纯油性质的内容物料,一般在带有搅拌器的密闭容器设备中 20~30 分钟左右就达到了目的。 要注意的问题是:油等内容物料是否定温。 一些特殊物料是否像拌奶粉一样先行溶解稀释,再投料。 是否适当加温。 等等问题得视具体物料情况而定。 对于一些特殊物料,还得注意设备选型,如是矮胖型、高立式还是卧式的等,包括搅拌形式或夹套式。 总之还应考虑出料与软胶囊机使用形式相匹配问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配油罐 四 、关于植物浸膏类内容物配制料液 说简单,实际绝大多数单位在开发新软胶囊产品时,从配方设计时就存在了缺陷,看了几天前面大家的贴,总觉得此章难落笔。 对于混悬型内容物配制,主要控制细腻度、流态和均一稳定性,即不分层。 篇幅关系插入意大利法玛胶公司的配油设备见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意大利法玛胶公司的配内容物料液设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