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立窑煅烧技术与操作知识问答内容摘要:

,相接触的质点间的热传递就叫传导传热。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的方式发生在温度不同的流体与流体之间或者流体与固体之间。 由于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 而引起的热量转移就叫对流传热。 辐射传热:由热射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短波部分)传递热量的过程成为辐射传热。 它与传导传热及对流传热不同,热辐射不依靠常规物体的接触进行热量的传递。 在实际的传递过程中很少以单独一种传热方式进行传热,往往有二种或三种传热方式同时存在,只不过在某种条件下以某种传热方式为主。 十六、窑内通过水蒸气有什么好处。 立窑通过水蒸气就是将水雾化成 的小水滴,在底风管或风管的其它部位通入,使之随空气一起进入冷却带。 雾化的小水滴遇到 200℃以上的熟料后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 使熟料快速冷却,水蒸气又随空气进入高温带,在煅烧带底部又与炙热的煤发生水煤气反应,生成 CO 和 H2,而 CO 和 H2在煅烧带又发生连锁反应,随着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燃烧加速进行。 不仅如此,据有关资料表明:水蒸气 H2还能使燃料提早 60100℃着火燃烧,这样就能在预热带的窑面上促使 CO 燃烧,不让其白白逸出而损失热能。 十七、机立窑的煅烧方法有哪几种。 在机立窑发展过程中,从原始的外加煤煅烧开始,根据生料配煤方式不同,先后产生了白生料、全黑生料、半黑生料、包壳料球、差热煅烧、煤料分别粉磨等多种煅烧方法,这些方法有利有弊,现分别介绍如下: 白生料法:白生料法就是将生料单独粉磨 ,与粉碎后的细煤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球入窑煅烧 .因出磨生料不含煤 ,故称白生料 .此种方法使用历史最长 ,至今仍有人才采用。 黑生料法:非生料法是将煤与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磨积累共同粉磨制备生料后成球入窑煅烧的方法,根据生料中掺入煤量的多少可分全黑生料和半黑生料两种。 差热煅烧法:差热煅烧法是根据在机立窑边缘物料和中心物料热耗量不同的一种加煤方法,其目的就是为解决边、中热量不均衡问题,可采用差热煅烧生产工艺,即把入窑物料配成中料和边料(中料配煤 适当减少):将中料和边料按窑内区域比例进行加料,使整个窑面物料能获得比较均衡的热量,这就是差热煅烧法。 包壳料球法:包壳料球法就是在含煤料外面再包以层不含煤的白生料入窑煅烧的方法,又称“二次成球法”。 煤料分别粉磨法:煤料分别粉磨是闭门操作技术在立窑上的应用,既分别粉磨制备生料与煤粉,然后通过料煤计量设备,配合成球入窑煅烧的新的煅烧方法,它是针对全黑生料中煤的细度太细,在其立窑中造成过多的 CO热损失和在白生料中采用破碎后的煤粒过粗,不但煤灰分部不均匀,往往熟料中还残存余煤,不利于稳定机立窑热工制度和 看火操作,它可克服全黑生料法和白生料法的缺点,发挥其优点。 十八、机立窑煅烧操作方法有哪几种。 机立窑煅烧操作就是看窑内料面形状、底火位置、厚度、温度、底火均匀完整性,并根据湿料层厚度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煅烧操作方法,下面分别叙述: 明火操作:明火操作就是将底火提高到喇叭口上部,离窑口 以下,底火层裸露可见, 8 湿料层只有 厚。 见火加料,火苗高的地方多加料,不露火的地方不加料,湿料层薄,底火上移。 因此,这种明火操作是落后的操作方法,除窑况不正常时短期采用外,应杜绝使用。 浅暗火 操作:浅暗火操作是将底火移至喇叭口中部,湿料层厚度约 厚,湿料层较薄,烟气浓,窑面清晰,便于判断底火和稳定底火,它介于明火和暗火之间,在吸取明火和暗火的优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暗火操作:暗火操作是将底火层移至到喇叭口附近,深埋在湿料层下,湿料层较厚,约,底火深,高温带长。 浅暗(暗)火煅烧操作:是介于浅暗火与暗火的一种操作方法,湿料层厚度约 厚,底火厚度,高温带长控制适宜,废气温度易于掌握、控制,有利于布袋除尘器长期安全使用,因此,浅暗(暗)火 操作被广泛采用。 十九、采用浅暗(暗)火煅烧操作应做到什么。 采用浅暗(暗)火煅烧操作应做到:必须坚持连续、稳定、均衡的煅烧操作方法,必须固定用风,努力提高入窑风量,必须勤探中火、勤测边火,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习惯的煅烧操作方法,必须杜绝明火,防止深暗火,必须做到“暗边部、浅中间”;只有做到“六必须”,才能实现浅暗(暗)火煅烧操作。 二十、采用浅暗(暗)火煅烧操作如何抓“两火”。 “勤探中火”,不盲目提火,防止中火拉深,形成抽心、火柱,确保中部通风良好,料面形成合理,促进全窑横断面通风均匀,燃料燃烧一致 ,上火平衡,湿料层适宜,底火完整,热工制度稳定;即使提火,也应按照“提浅不提明”的要求进行。 “勤测边火”,防止边火下移,形成偏火,确保周边料位等高,上火均齐一致。 采用采用浅暗(暗)火煅烧操作中只要抓住“中火、边火”这“两火”,窑况就稳定,并注意运用:“试、看、探、测”等方法判明湿料层厚度,底火深浅,窑温高低等,通过合理地调节加料方式、位置,实现调整窑内横断面通风分布,确保“两火”适宜、底火稳定。 二十一、浅暗(暗)火连续煅烧操作的好处有哪几个方面。 浅暗(暗)火连续煅烧操作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有利于减少氟硫挥发,可充分发挥作用。 有利于减少窑面的辐射热和废气带走的热损失,可使单位产品的烧成热耗降低。 有利于实现稳风(大风)强火煅烧物料,可使高温带热力强度集中,提高烧成反应能力,减少欠烧物料。 有利于提高窑内物料的冷却效果,可降低出窑熟料的温度和游离氧化钙。 二十二、填窑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凡新建、改建、全部更换耐火砖或更换修理塔帽的机立窑。 在点火前,必须分段或一次将窑内物料填满。 为了确保烘窑的顺利进行,以获得一次点火成功,创造正常的煅烧操作技术条件,必须按照下列要求做好填窑前的准备工作。 1)窑内检查: 检查窑内各带窑衬磨损情况,新砌耐火砖是否符合技术规范,掌握窑衬情况,为维修周期提供依据。 检查卸料装置处和外颚板之间是否遗有工具、零件、铁块等金属物和装备是否正确可靠,螺栓有无松动,塔式卸料篦子、冷却系统是否完备。 检查冷却带铁砖有无松动、螺栓孔密封是否可靠,铁砖之间是否平整,不允许有台阶。 检查送风口及进管道处有无熟料堵塞。 检查空开启是否灵便,密封是否牢靠。 2)、窑外检查: 检查料封装置及卸料系统电机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检查主机设备及鼓风机系统安装、维修部位有无缺陷。 检 查供料、配料、成球、看火系统的电机维修、仪表是否完好、性能是否完好,性能是稳定。 采用冷水双层窑罩时,检查水循环系统是否完好,水源是否充足,排水是否通畅。 检查机立窑安全系统的机电设备、仪表是否完好,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车间照明正常,信号反应灵敏,安全防护措施完备,吊装设备完好。 3)、试车: 试车的目的:通过试车,检查机电设备的安装及检修质量、设备、仪表运转是否正常,调节是否灵活,工作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润滑状况是否良好以便及时暴露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便于在点火生产前妥善处理。 试车的方法: a、机 立窑系统空载试车,可采用单机试车, 9 连锁机组同时试车,主附机同时联合试车等。 b、机立窑安全系统重载试车,应坚持按照全系统连续正常运行时物流的反向原则进行试车。 C、以机立窑为中心,可采用三阶段试车,即鼓风系统(包括布料器) ,生料供应、配煤、成球系统,卸料系统,其中吸尘系统结合各系统机电设备运行同步开机试车。 d、主机设备(包括卸料主机和鼓风机)必须坚持窑内填料前进行空载试车运行,并同时开启卸料系统。 待确认全系统运转状况良好,方可点火。 二十三、填窑有什么具体要求。 烘窑前必须填窑,填窑的物料最好选择熟料大块,废砖 或易碎料块,严禁用硬质物料或耐火砖填窑,以防负荷过重而导致主机设备事故。 填窑时应将物料从四周均匀填入窑内,使之形成自然堆积状,以防物料从某一处倒入,导致该处物料过分板结,影响通风。 填窑物料内严禁夹带金属物入窑,导致卸料中金属与璧齿相遇,将主机卡死。 最后一次填窑应将料面扒平,为烘窑(点火)创造条件。 二十四、为什么要烘窑。 烘窑是机立窑正常煅烧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这一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才能确保一次点火投料成功。 新建、改建或全部更换窑衬隔热保温层的机立窑,由于冷窑体的耐火砖、保温隔热材料内部含有一定的 水分,烘窑的目的就是使耐火砖衬料中的水分烘干,并使砌体吸收一定的热量。 否则,一但点火,由于窑体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窑体内部水分急剧蒸发,使耐火材料产生过大的温差和极大的膨胀内应力,造成耐火砖表面溃裂剥落。 这样,不仅缩短了耐火砖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使溃裂剥落的耐火砖表面粘结物料,造成炼结,形成偏火。 二十五、烘窑操作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烘窑要的基本要点是:分段烘烤、小火慢烤,逐渐加热、重点烘烤高温带。 窑壁升温 100500℃时持续升温,高温带最终预热到 1000℃ 以上,使窑衬各层处于热平衡状态。 具体烘烤办法: 第一次填窑高度应是填窑高度的三分之一(即自卸料篦子起到铁砖上不止),烘烤窑衬时间 8h 左右;第二次填窑高度约为全窑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烘烤窑衬时间 8h 左右;第三次填窑物料的位置应在喇叭口下部 3040Cm 处,填窑完毕后可短时间进行 510min 的卸料。 此次烘窑前因扒平窑内填入的物料,烘烤时间 8h 左右,烘烤窑温迎逐渐升高,直至把耐火砖烧红。 烘烤注意事项:此阶段已烘到高温带(煅烧时此段窑温高达 1450℃)。 若与点火结合,相应延长烘烤时间,加煤烘烤,并逐步升温,投料生产。 烘烤时间不能急于赶产量而任意缩短。 更换扩大口 的耐火砖,烘烤一次即可。 二十六、点火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点火操作时指点窑内的物料,使之逐渐形成稳定的高温层(即底火层)的操作。 点火前准备因火柴(刨花)、木柴、无烟煤、少量烟煤及废油(见表一) 点火用料与机立窑规格的关系 表一 规格( m) 点火柴( kg) 煤炭( t) 木柴 引火柴 烟煤 无烟煤 ∮ 10 ∮ 10 ∮ 10 ∮ 11 ≥ 400 ≥ 500 ≥ 600 ≥ 800 ≥ 80 ≥ 100 ≥ 120 ≥ 150 ≤ ≤ ≤ ≤ ≤ ≤ ≤ ≤ 检查生料燃料的库存量,确保能连续生产的需要;备齐看火工具,如大锤、钢钎、火钩、铁铲等。 扒平窑内物料后,其东风机,将适当风量鼓入窑内,吹松物料和吹走积灰,然后停掉风机。 均匀铺好易燃物,撒匀废油,并从四周的二肋处和中间不少于五点,开始点火(若有条件,可用红火料球,撒入窑内的全部断面)。 待木柴全部烧旺,大部分落架,形成一定的木炭底火层时,先向窑内投撒烟煤,不得紧靠窑壁并均匀撒入窑内,再多次投撒无烟煤。 启动风机鼓入微风助燃,形成较为完整的煤层底火,窑壁四周的耐火砖烘烤烧红 ,再投入高于正常煅烧时配煤量的 3050%的生料球,适当加大鼓风量,以便入窑料球充分燃烧。 开始投料时应采取加加、停停,进料提火交替进 10 行,并视窑况适量加风减煤,细心培养底火,使之均匀稳定。 底火均匀完整并有一定厚度后,逐渐加大用风和投料量,当物料面加到喇叭口上 左右时,可慢速卸料 35min,松动料层,然后再加加、停停、烧烧、卸卸交替进行,直至窑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底火层结实完整,物料均匀沉落,再向正常煅烧作过渡。 直至窑下卸出烧成的正常熟料,点火才告结束。 烘窑及点火须注意以下事项 :严禁使用粗段木 柴和树桩,最大直径应在 100mm 左右。 严禁使用大块煤,煤的粒度不大于 40mm。 烘窑时可由低温到高温逐渐升温烘烤。 点火全过程始终注意保持窑内形成良好的高温层,并力求底火均匀稳定。 防止高温层底部位粘边、脱空。 注意安全生产,防止喷火伤人。 二十七、如何进行停窑操作。 为了保持立窑的连续生产,稳定热工制度,保持均衡稳定的煅烧,应尽量避免停窑。 但是,由于停电、停水、设备故障、原料供应不及时或有计划的安排检修项目,必须进行停窑。 机立窑的停窑根据客观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临时停窑、短期停窑和熄火停窑)。 临时停窑 a、停窑一天内,待停风机后继续卸料 510 分钟,同时窑的断面加盖一层高于正常配煤 10%的高煤湿料球保温即可。 b、停窑在一天以上、三天以内,待停风机后继续卸料 1015Cm,同时向窑内盖一层高于正常配煤 10%的高煤湿料球,以利保温和补偿散热。 短期停窑 因某种原因,需停窑三天以上十天以内的,应做封窑处理。 停窑前应根据停窑时间,将窑内物料卸落距窑口 4080Cm,停止卸料,并在窑面底火完整成形的情况下,停掉风机,适量增加外加煤用量(一般比正常配煤高 1030%)和料球水分,向窑内加盖 4080Cm 湿料球。 停止加料的料位距离窑口 20Cm 为宜。 熄火停窑 更换喇叭口耐火砖因熄火停窑操作。 在停窑前,提前 30分钟减少外加煤用量(一般应减少正常配比煤量的 30%)。 加料停止时应连续卸料 1020 分钟后。 停止卸料后,全风鼓入窑内提火,将高温层底火吹枯,继续边卸边吹风;直至把料位卸落于扩大口下 1m 左右停止卸料,将底火彻底吹灭,停掉风机。 更换窑体全部耐火砖,停窑前 1h减少外加煤用量,加料停止的同时停止卸料。 全风鼓入窑内,将高温层的底火吹枯后,启动卸料机慢速卸料,边卸料边吹风,直至把窑内物料全部卸完。 熟料卸完后,全风鼓入窑内 56h,待窑壁冷却后再停风。 无论是更换扩大口或全部窑体的耐火砖,都应将废耐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