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完本内容摘要:

频度和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频 度 质量标准 1 纵断面高程 ( mm) 每 10 延米 1 个断面, 每个断面 3 个点 +5, 10 2 厚度 ( mm) 均值 每 1500~ 2020m26 个点 8 单个值 10 3 宽度( mm) 每 20 延米 1 处 +0 以上 4 横坡度( %) 每 20 延米 1 处 177。 5 平整度( mm) 3m 直尺:每 200 延米 2 处, 每处连续 10 尺 8 水稳基层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频度 质量标准 1 级配 拌和时每 500m31次 符合表 3 要求 摊铺时 每 2020m21 次,发现异常情况时,随时试验; 2 集料压碎 值 据观测,异常时随时试验 ≯ 30% 3 含水量 据观测,异常时随时试验 拌和时,高于最佳含水量%~ % 摊铺时,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以内 4 拌和均匀性 随时观测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5 压实度 每一作业面或不超过2020m2检查 6次以上 ≥ 98% 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进行设计,确定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下的混合料技术要求见。 水稳基层混合料重型击实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CBR, %,不小于 100 固体体积率, %,不小于 85 注:① CBR 为最佳含水量下三层击实 98 次、 4天饱水的 CBR。 ②计算体积指标时采用集料的毛体积密度,固体体积率为最大干密度除以混合料 质量控制难点及要点 基层施工的难点及要点主要是对压实度、平整度的控制,需特别注意混合料离析的控制和处理。 ( 1)、压实度的控制 首先要保证原材料按照配合比的要求固定料场和料源;混合料的拌合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进行配料;混合料摊铺后,专人负责指挥,在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严格按拟定的方案进行压路机组合、碾压方式及遍数进行碾压 ,以便总结 出最佳压路机组合、碾压方式及遍数。 压路机调配应合理,碾压要及时,碾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路机振幅、速度、错轮等参数。 ( 2)、平整度的控制 影响粒料摊铺平整度的因素很多,首先要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在规定的范围内;摊铺时,摊铺机应缓慢、连续、匀速前进,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压路机初压时速度尽量减慢,以免推移过大。 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用 3米直尺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局部平整度不合格的地方,用人工铲平或洒补新料,然后继续碾压,直到达到规范要求为止。 ( 3)、混合料离析的控制 因配合比设计为骨架密实型结构, 大料较多容易产生离析。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相关工序,以减少离析。 拌和站产量控制在标准产量的 80%以内,拌和时应连续均匀,不得出现混合料空料现象;拌和站出料时应在备满一储存仓后才进行卸料,装车时运输车应前后移动, 以减少 混合料离析 ;卸料时 料斗应慢慢升起,升到一半时先停下,等把料基本摊完后再上升,减少卸料产生的离析;摊铺机的混合料高度几乎要没过螺旋叶片,且全长一致;螺旋布料器在全部工作时间内低速、匀速转动,避免高速、停顿和启动 ;对摊铺后出现的窝、条、带等离析现象及时进行铲除、换料、 撒料处理。 (二) 质量检验 水稳 基层试验段施工完后,应对其进行检测,检测频率比规范增加一倍, 1.基本要求 ( 1)原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 ( 2)混合料拌和应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 3)实行压实度检查,压实度检测应达到规范要求; 2.检查项目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见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压实度 (%) 代表值 98 灌砂法:每 2020m26个点 3 极值 94 2 平整度 (mm) 8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 10 尺 2 3 纵断高程 (mm) +5,- 10 水准仪,每 20m测 1 断面 1 4 宽度 (mm) 符合设计要 求 尺量,每 20m 测 1 处 1 5△ 厚度(mm) 代表值 - 8 每 2020m26 个点 3 极值 - 15 6 横坡(%) 177。 水准仪,每 20m测 1 断面 1 八、试验段数据采集与整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