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3新工业建筑设计原理讲义内容摘要:

211 51 页) (二) 尘源及防尘净化措施 A.洁净室灰尘的来源: 1. 内部产生的灰尘(建材、设备 粉尘) 2.外部的灰尘(工作人员、物料 设备、工具、空调送风、灰尘) B.灰尘的防尘措施: 1. 人身净化:( 1)工作人员净化程序 见图( 2110 A B 52 页) 2. 物料净化:( 1)一切物料应 清洗净化处理 ( 2)一般物料设有单独出入口与人流出 入口 分开设置 . 3. 空气的净化及气流组织 ( 1) 空气净化采用过滤的方法:分:低效 中效 高效 52 页 ( 2) 粗净化要求 用低效过滤器 中净化要求 中效过滤器与低效过滤器配合 超净化和生物洁净的要求 高效过滤器与低效 、中效过滤器配合 . (图 2111 53 页) ( 3)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 A.紊流式(乱流式)用于洁净度 不十分高的洁净室 . B.(平行流)层流用于超净的洁净 室 . (图 2112 53 页) 4. 建筑防尘措施 ( 1) 在洁净度高的房间不设直接对外的门窗或设置面向走廊的密闭窗,而由走廊再设开向对外的密闭窗,门向内开启 . ( 2) 室内墙面、地面顶棚的材 料要求质地坚硬耐磨、不起灰,表面光滑易清洗,尽量减少凹凸和缝隙,还应考虑防静电 . 三.建筑布置 ( 1) 洁净室的布置原则与恒温室基本相同 . ( 2) 工艺布置紧凑,尽可能控制洁净室面积,洁净读要求相同的房间集中布置 . ( 3) 物料远送路线尽量短捷 . ( 4) 人流组织通过洁净辅助区 低洁净度洁净室 高洁净度洁净室 ( 5) 人员出入口与物料出入口分别设置,外门不面向全年主导风向并设置门斗 . ( 6) 洁净室的净高尽量低,净高一般以 米左右为宜 . ( 7) 平面布局:分 廊式(图 2113 A B C) 大厅式(图 2113 D 55 页) 第三节. 交通运输枢纽及生产辅助房间布置 A.水平交通运输 手推车 运输带(多层工业厂房) B.垂直交通运输 楼梯、电梯 C.生活辅助房间 多在楼梯、电梯附近 一. 交通运输枢纽布置 (一) 布置原则 ( 1) 位置保证人货流通畅近便,避免曲折迂回,电梯前留有货运回转堆放场地,以防 堵塞交通 . ( 2) 尽量避免人、货流交叉,人流货流分别有自己的出入口,货运量小,货流入口可兼做人流出入口 . ( 3) 枢纽最好布置在大空间的边侧(厂房具有灵活性) ( 4) 满足使用前提下,为厂房立面处理创造条件 . ( 5) 楼梯的数量位置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 . 56 页 (二) 布置方式 1. 人、货流分别设置出入口的楼、电梯布置 (图 2114 56 页) 2. 人货流同一出入口的布置 (图 2115 56 页) (三) 电梯间 电梯间 的组成:电梯井 电梯厢 画图说明之 机器房 (净高大于或等于 2. 5 米) (四) 楼梯间的防火间距 ( 1) 楼梯间或安全出入口位置应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 (见表( 212 57 页) 二.生产辅助房间布置 (一) 生活辅助房间的组成和设备 (表 213 58 页) 浴室、盥洗室、厕所按车间最大班工人总数 93%计算 1. 存衣室(表 213 存衣设备 图 2116 58 页) 2.车间浴室: 要求 书上画的 58 页 (见表 214 58 页) (图 2117 59 页) 3.盥洗室与厕所 ( 1)盥洗室的计算方法(表 214 59 页) ( 2)厕所大便蹲位数及小便器数(表 215 59 页) (二) 生活辅助房间的布置方式 1. 布置在厂房内部:端部 一角 侧边 中部 (图 2118 60 页) 2. 贴建于厂房外墙 (图 2119 60 页) (图 2120 60 页) 3. 布置在厂房不同区段连接体(插入体) (图 2121 61 页) 4. 独立式布置(图 2122 61 页) (三 ) 穿过式生活间布置 A.在洁净厂房中,必须采用穿过生活间 (一般洁净度厂房 图 2123 61 页) (洁净度高的车间 图 2124 61 页) 第四节 柱网选择与结构选型 一. 柱网选择 A. 多层厂房柱网:常用 跨度 69 米 我国跨度有用 12 米 (跨度大,厂房灵活性高) 柱距 米 (图 2125 62 页) 柱距 6 米 跨度 7 米 (一) 影响柱网选择的因素 1. 生产工艺及设备 2. 生产特点: A. 例:分隔要求 B. 温湿度及洁净度要求 C.工艺及设备更新频繁,大柱网灵活性 高适应工艺变动的要求 . 3. 结构类型: A. 采用无梁楼板,柱网用方形柱网 B.梁板式结构,跨度一般不大于 9 米 . (二) 柱网型式 63 页 1.廊式柱网 (图 2113A 55 页) (图 2128 63 页) 特点:厂房的中部或两侧设置走廊 2.等跨式柱网: A. 由数个相等的跨度连续组合形成的 柱网型式 (图 2127 63 页) B.适用于生产工艺需要大空间的企业 . C.一般厂房跨度 6 米 7. 5 米 9 米 12 米 . 3.不等跨柱网 A.有不相等的跨度或由不等的跨度及廊道跨度组合而成 . (图 2129 页 63 页) 二.结构选型 1. 多层厂房常用的结构类型: A. 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B.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一) 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A. 楼板和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砖墙承重 1. 砖墙承重梁板结构:四层以下 纵墙承重 :灵活(工艺) 或横墙承重 横向刚度差 2.砖砌外墙承重 内框架 结构: 与框架结构相比,节约水泥钢材 层数不超过五层 . (二) 框架结构 特点:构件截面小,自重轻,层数、跨度无严格限制 门窗大小和位置灵活(最常见的结构型式) 分类: 梁板结构 门式刚架结构 无梁楼板 大跨度桁(横)架式 1. 梁板框架结构 (图 2130 64 页) A. 柱(长柱、短柱、明牛腿、暗牛腿) (图 2130 64 页) B. 板(空心板、槽形板、 T 形板) C.梁 ( 1)采用叠合梁,以减少结构高度 (图 2131 65 页) ( 2)在浇注叠合梁时,同时在楼板上浇注一层 结合层,其厚度 5080 毫米 . ( 3)柱与梁的搭接分:明牛腿(构造简单) 暗牛腿(平整美观) (图 2130 64 页) 2. 无梁楼盖 框架结构 (图 2132) A.宜采用方形柱网,天花平整美观 B.承重骨架由柱子、柱帽、柱间板、跨间板组成 . (图 2132 65 页) 3.大跨度桁 架式结构 (图 2133 65 页) 第五节 层数、层高与宽度的确定 一.层数的确定 (一) 生产工艺要求 工艺流程及其生产工部所需面积的比例 (二) 城市规划的要求 (图 236): ( 1)按工艺应建 4 层 ( 78 页) 为了城市建设需要改 6 层 ( 2)受地皮限制增加了层数 . (三) 层数的技术经济分析 ( 1) 考虑地质、材料、建筑面积、长宽地质差,层数不宜多 . ( 2) 层数少,混合结构经济 .高层必须用框架结构 . ( 3) 合理层数的确定与建筑的长度和宽度有关 (图 2134 66 页) A. 图中以四层最经济 B. 地价贵时,另做评价 二.层高与宽度的确定 1. 考虑工艺、采光、节能通风、建筑造价 (一) 生产工艺和设备 A.工艺布置及设备大小和排列 一般厂房层高 米左右,有吊车层高 都在 6 米以上 . (二)采光 A. 多层厂房中,天然采光主要靠侧窗解决 . (表 216 67 页) (三) 工程技术管道 A.例空调管道,做吊顶棚 B.空调房间 H1 恒温区) H2 新风和室内空气混合区, H3 结构和通风管高度(书上) (图 2135) (四)技术经济分析 A.(图 2136)厂房层高增加则单位面积造价增高 . B.厂房宽度增加,造价随之降低 . (图 2137 68 页) C.我国常用多层厂房宽度 1836 米,大于 36 米受天然 采光制约,采用尚少 . D.多层厂房的层高一般在 3. 96. 0 米之间,有吊车 时需提高 . 第二章 多层厂房的统一化与体系化 第一节 建筑参数的统一化与 定位轴线 一.建筑参数的统一化 (以便多层厂房定型化) ( 1) 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多层厂房建筑参数 1. 跨度 A.多层厂房的跨度采用扩大模数 15M 数列 , 一般等跨时采用 12. 0 (图 221 69 页) B.廊式柱网,跨度采用扩大模数 6M 数列 , 一般用 6. 0 和 米,走廊采用 3M 数列,一般 和 米 (图 222 70 页)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