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技术通用作业指导书内容摘要:

:L≥,间隙≤ ,且容积≤ 500cm3。 F不大于1mm时圆筒部分的直径差如右图;l为ab总和,不满足时只能是b关注点:啮合精度、啮合扣数、最小轴向啮合长度I IIA IIB 不小于5扣,容积大于100 最小8 其他5 IIC 参考标准表5隔爆面关注点:(外壳容积)。 (螺丝刀不能视为工具),不得采 用手动紧固件。 ,螺孔周围及底部壁厚不得小于孔径的1/3 (至少为3mm),必须打穿的工艺孔或螺孔应用螺塞永久性的堵死,如焊牢、铆牢等。 ,当紧固螺栓完全拧入后还应留有一定的裕度。 I类设备等特殊地方需要特殊紧固件时应达到特殊紧固件的螺距、公差等 要求( )。 有两种引入方式:一种是间接引入 (如接线盒),一种是直接引入 (直 接引入到主空腔:;≥1m )。 必须满足:螺纹至少五扣 防止电缆线受拉或扭转损坏接线端子:用接线盒:接线盒应符合相应的防爆型式要求。 接线盒与主空腔连接采用绝缘套管或密封导线压盖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符合隔爆外壳的要求。 :; 密封圈的厚度、内径、材料和压紧应符合要求(密封最小轴向尺寸X表1~表4)。 ,把电缆永久性的封入主空腔内时,则外壳外部的电缆长度≥1m。 :外壳耐压试验/防爆参数检查:静压试验和动压试验均可:构成外壳的每一个部件整体的空外壳 技术要求 增安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不仅与设备本身的设计和制造有关,而且与其安 装和使用条件有密切关系,其防爆措施归纳起来分为两类:产品制造方面:。 按照标准规定,只 有那些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产生火花和电弧的电气设备,才有允许制成防爆增安型,而且设备的额定电压不允许超过11千伏。 这是保证增安型防爆安全的基础。 ,防止由于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或高温。 ,防 止发生电击穿火花或电弧。 ,例如选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采用高质量的绝缘制造工艺。 ,防止发生热点燃。 ,以防止水、外物和灰尘侵入电气设备内部。 以上是对增安型电气设备通用的安全措施。 对于不同种类的增安型电气产品 还规定了具体的安全措施。 该条所说得连接件是指与外部电路连接用的连接件。 不允许绝缘材料传递接触压力,因为绝缘材料强度差,而且尺寸受温度的影响大,容易造成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或高温。 增安型产品要求外壳内部的导线连接也必须牢固可靠,因此标准中对内部导线(包括导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主要目的是防止因接触不良或松动而产生火花或高温而造成点燃危险。 只允许采用下列的导线连接方法:a) 防松动螺纹紧固件;b) 挤压连接;c) 导线用机械方式连接后,再用软钎焊;d) 硬钎焊;e) 熔焊;f) 符合标准4。 1条要求的任何连接方式。 不同电位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应该符合表1的规定。 此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电气间隙以及关于爬电距离的要求不仅适用于对 外部电路连接的连接件,而且适用于设备外壳内部所有裸露的带电部件。 ,在设计具体产品时,特别在设计接线盒时,应该尽可能选取较大的数值以方便接线,以保证安全。 绝缘材料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的测定方法GB4207的规定,表1中的材料级别分为 I、II、和IIIa。 常用绝缘材料分级举例如所示,以方便大家选用。 影响绝缘材料功能的机械性能,例如强度和刚度在高于电气设备额定运行时 的最高温度至少20K,最低为80℃时满足使用要求。 可能与金属零件接触的导线,应有机械保护或加以适当的固定以防损坏。 提高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防止水、外物及灰尘进入电气设备内部,危及设 备的绝缘,或者造成电气短路和机械碰撞火花。 提高外壳防护等级是防爆增安型的主要安全措施之一,应该引起制造厂和用户的高度重视。 总的要求是:内部装有裸露带电部件的外壳,应具有IP54 的防护等级;内部仅装有绝缘带电部件的外壳 至少具有IP44的防护等级。 这是指外壳的紧固件。 本标准是对GB3836。 1的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