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基础-基层岗位等级项目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标准时间。 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 1) 重复型单元:是在作业的每一工作循环中都出现的单元。 例:拿起零部件进行组装的单元;将完工的零件放在一旁的单元等。 2) 临时型单元:是一种不在作业的每一工作循环中出现,而是定时或不定时出现的单元、 临时性单元是一种有用的工作,是作业的一部分。 它将包括在最终的作业标准时间内。 例:校正压力或机器安 装;接受工厂指令。 3) 固定型单元:是一种在任何情况下基本时间保持不变的单元。 例:启动机器,检测尺寸;旋紧螺帽,安装刀具。 4) 变化型单元:是基本时间随产品,设备或工艺的特性(如规格、重量、质量等)不同而变化的一种单元。 测时 测时方法包括归零法、累计测时法、周程测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在第一单元的始点启动秒表,于第一单元的终点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表针回复到零位。 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如此不断记录每一单元时间,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不必进行减法运算,缺点是因要归零, 所以费时,易漏记。 :用两个秒表,由一连杆机构连接。 一标开动,另一表停止;一表停另一表即开动,停止表上的时间,读取后即归回零位。 此法最大缺点是携带不便。 :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作业,可用此法。 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为了避免秒表指针归零时产生的时间累计误差,连续测时法在启动秒表后,持续不停的进行测定,即在每个单元的始末处,从转动的指针位置读取并记录时间值,各个要素的时间值待观测值终止后,用减法求之。 测时后需对记录的结 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检查各个观测时间,删去其中的异常值。 计算正常时间 所谓正常时间则是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正常时间 = 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某作业的正常时间 = ∑每一单元的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如何求评比系数将在下一节详细阐述) 确定宽放时间 如果以正常时间为标准时间,则必然使操作者从早到晚工作,而不能有任何的停顿或休息。 所以在制定标准时间以前,必须找出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加入正常的时间,这才符合实际的需要,也才能使操作者稳定的维持正常的操作。 这种进一步进行修正的时间称为“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的种类 : 1) 休息宽放时间:消除在特定条件下从事特定工作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并照顾工人个人的需要所给予的宽放时间,休息宽放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休息宽放时间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固定宽放时间和可变宽放时间。 A) 固定宽放时间包括: ① 个人需要的宽放时间:用这种宽放时间可离开工作地点,满足个人需要,如盥洗,上厕所、喝水,许多企业一般规定占基本时间的 57%。 ② 基本疲劳的宽放时间:这种宽放时间,一般是常量,主要考虑到工作时体力的消耗和缓解单调乏味的心理状态 ,一般占基本时间的 4%。 这种规定适合于坐着工作,在良好工作条件下人事轻微劳动,以及只正常使用手、脚和感官的工人。 B) 可变宽放时间:是在工作条件与上述情况情况显著不同情况下附加在固定宽放时间中的时间,比如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无法改善,使得工作进增加了紧张和精力,等等。 2)意外宽放时间:是一小部分宽放时间,用以从事合法的和预料到的工作项目或诞误,由于不正常发生或发生得不规律,所以精确衡量是不经济的。 通常规定此类宽放时间不得超过正常时间的 5%。 3)特别宽放时间:可用于不属于工作循环正常部分、但对顺利完成工作 至关重要的任何活动。 这种宽放时间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确定时应当慎重。 按发生的情形可分成 2 类 ① 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如刃磨工具、清洁机器或工厂、周程检查、发生在一固定间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时间。 ② 干拢宽放时间: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当在这台机器操作时,另一台机器已停止,等待来操作。 4)政策宽放时间:政策宽放并非“作业测定”的一部分,但应用上实际有效。 它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 它不但能配合事实上的需要,而且能保持“作业测定”的原则不受破坏。 例如因某种原因,某类工人在市场上的工 资已升高,按工厂标准工资已无法雇到此类工人时,则可以将其差额用“政策宽放”的给予补偿。 其它如材料的品质不良,或机器的机能欠佳时,也都给予此类宽放,当这些影响因素消失时,这种宽放也就取消。 宽放时间计算的基本模式 :宽放时间计算的基本模式见图 从模式中可以看出,休息宽放时间是唯一加入基本时间的主要组成部门。 其它宽放时间,如意外的、政策的和特别的宽放时间,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 宽放率( %) = (宽放时间 / 正常时间) 100% 计算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可用以下几个公式计算 标准时间 = 平均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 宽放时间 标准时间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标准时间 = 正常时间 ( 1+宽放率) 评比的等级 为了有效地对观察的操作与理想速度进行比较,必须有一个数字等级供评估。 这时评比可以作为一种系数,乘观察的时间,求出正常。 使用的评比等级有多种,最常用的速度评比等级有 100~ 130, 75~ 100, 60~ 80, 0~ 100 共 4 种,其中 0~ 100 的速度评比等级是英国标准学会批准的等级。 固定 宽 放时间 可变 宽 放时间 休息 宽放时间 意外 宽放时间 特别 宽放时间 政策 宽放时间 总 宽放时间 基本 时间 工作量 图 意外、特别、政策宽放时间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表 是根据上述级别所定的各种 工作速度。 表中列出了各等级评比的标准及参考的数字,每个等级的较低数字,表示计时工资制的工人达到的工作速度,较高数字表示在奖励制度推动下努力工作达到的正常速度,如果工人的操作超出了标准速度,评比高于等级的上限,如果工人的操作低于标准速度,则所取评比低于等级的下限。 这样,作业测定人员可根据他的观测,选取当的数字作为速度评比。 选取时一般按 5 的倍数取齐,例如不取 73, 91 而取 75, 90 表 主要评比等级的各种工作速度 等级 说明 可比的步行速度 60~80 75~100 100~133 0~100 英里 /小时 公里 /小时 标准 0 0 0 0 无活动 0 0 40 50 67 50 甚慢;笨拙,乱摸,操作者似在半睡状态,对工作无兴趣。 2 60 75 100 75 稳定,从容,不忙乱地操作,如同未实行计件工资制在适当监督下工作的工人,似乎缓慢,但在观察下时间并无有意地浪费。 3 80 100 133 100 轻快有条理地进行工作,(标准测速)正如一个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合格工人,有信心地达到了必要的质量标准和精确度 4 100 125 167 125 甚快;操作者表现有高质自信心,操作熟练,动作协调,大大超过中等训练水平工人。 5 120 150 200 150 特别快;精神集中,紧张,似乎不能持久,只有少数拔尖的工人才能达到这种“完美”的水平。 6 流水线平衡分析方法 流水线的概念与特征 流水生产的概念 【 流水生产 】 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中心,并按 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作业的连续重复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成。 流水生产的基本特征 流水生产,又称为流水线,它的基本特征如下: 1) 流水线上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件),其生产过程是连续重复进行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品的等候时间和设备的加工间歇时间。 2) 工作中心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在流水线上,各个工作中心是按照产品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的。 在制品按单向运输路线移动,每个工作中心只固定完成一种或少数几种作业。 3) 按照规定的节拍进行生产,所谓节拍,就是流水线上相继出产两件相同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4) 流水线上各工序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即各道工序的工作中心(设备)数同各道工序单件作业时间的比例相同。 设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作中心数分别为 s1,s2,„„, sm;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 t1, t2,„„ tm;流水线节拍为 r。 为使流水线各工序之间保持平衡,必须是: t 1s1  t 2s 2  „  t ms m  r 5) 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在流水生产条件下,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等性、比例性、节奏性 都很高,故流水线具有提高工作中心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稳定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第一系列优越性。 但流水生产也存 在一些不利的方面,如由于设备高度专用化,对产品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一旦流水线上某台设备发生故障,就可能导致整条线停工,系统的可靠性较差;还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长时间重复简单而单调的操作,容易感到乏味、疲劳、对工作缺乏满足感。 所以如何充分发挥流水线的优越性和克服某缺陷,将是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流水线的分类 流水线有多种形式,需要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 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可以分为: 1) 固定流水线。 是指生产对象固定,工人携带工具沿着顺序排列的生产对象移动,经过循环过错成一批产品的加工或装配。 例如机床等重型机器的装配,船舶的装配等。 2) 移动流水线。 是指生产对象移动,工人、设备和工具位置固定,生产对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作中心的加工或装配后,成为成品或半成品,如汽车、电视机等的装配线。 单一对象流水线和多对象流水线 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数目可以分为: 1) 单一对象流水线。 是指只生产一种产品(或零件),品种是固定不变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