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认知派的 Zimmerman 认 为,学生 4 的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气氛的活跃,学生课前做好自学的浅层目标,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尽力追求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的法规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讲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的“目标教学”理论、发现理论。 他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的追求知识,掌握知识。 按照“智力三维理论”和“思维结构理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结合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德威克的“成就 目标理论”,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与情绪、认知活动、学校活动三个领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 总之,要把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的激发、训练、培养,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切入点。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5 从教师一方面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 明确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之一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引导探究和引导评价上。 表现之 二在为学生释疑上。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从学生一方面来说,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