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内容摘要:
5. 对借阅的档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不得在档案资料上标记、涂改或撕页、拆卷等。 归还时档案人员要进行检查,保证档案完整无损。 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 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四、保管: 1. 档案 柜 切实做好七防,即防潮、防虫、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晒。 2. 档案 柜 严禁 保存或 存放易爆、易燃等易于导致火灾的危险品。 3. 档案 柜 要保持清洁卫生,档案资料摆放整齐,便于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4. 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业务,准确、及时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服务。 5. 对所保管的档案资料,要经常查看,发现破损和字迹不清的,要及时进行修补、复制,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6. 档案严禁无关人员随意 翻阅、借用。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总则 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施工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高温。 在施工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班组。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噪声作业分级》; 《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产生的原因: 噪声 主要是 切割 系统 下料 的生产、储存、输送、过程中出现, 危害程度: 噪声 进入人 耳 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 耳鸣 系统疾病, 主 要涉及岗位: 切割 岗位、 下料 主控岗位、 空压系统。 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 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 电机 、 运转 的 速度 、 切割 、而产生的动力噪声。 ‘ 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卫生限值 职业接触 8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85dB( A) 职业接触 4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88dB( A) 职业接触 2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1dB( A) 职业接触 1 小时,工作 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4dB( A) 职业接触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7dB( A) 职业接触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100dB( A) 职业接触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103dB( A) 但最高不能超过 115 dB( A) 主 要涉及岗位: 切割 岗位、 下料 主控岗位、。 产生原因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的部位有: 丁基胶加热板 、暑期施工现场等。 危害程度: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 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 34℃时, 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卫生标准 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 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 22 及 22 以下 不得超过 10 23~ 28 相应不得超过 4 29~ 32 相应不得超过 3 33 及 33 以下 相应不得超过 2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 工作地点温度(℃) 轻度劳动 中等劳动 重度劳动 30~ 32 80 70 60 > 32~ 34 70 60 50 > 34~ 36 60 50 40 > 36~ 38 50 40 30 > 38~ 40 40 30 20 > 40~ 42 30 20 10 > 42~ 44 20 10 10 4.职业病防护措施 防噪声措施 切割锯 、空压机的入口设置消音器。 空压机 各阀门排汽口设置高效消音器。 各值班室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进入噪音区域佩戴耳塞。 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 换作业。 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防暑降温措施 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套,保证其外表温度小于 50℃。 持续接触热源后 ,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现场配备防高温烫伤 、防中暑药品。 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 、穿隔热服。 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5.职业病危害应急措施 噪声 发生噪声危害症状者 ,迅速 撤离至安静的地方休息。 造成耳朵听力下降 、身体不适等情况到医院接受治疗。 高温 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 ,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 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 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中暑衰竭时 ,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日射病时,头部用冰 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 50%酒精擦浴。 症状重或昏迷患者 ,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操作及职业健康工作: 1) 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2) 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 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 ,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 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 10m;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 10m 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 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 6) 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 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 容器内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内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 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 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2) 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施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 现场处理: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下料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操作及职业健康工作: ( 1)工艺操作流程及要求:根据施工生产命令单的要求准备相应的 料单 和 原料 ,按配比要求完成 切割 工作; ( 2)完成每批的 下料 工作后,必须搞好所 在岗位的清洁工作; ( 3) 下料 开始时,必须 配戴耳塞 以降低 噪声 的挥发 强 度, ( 4) 下料 结束后 搞好设备 卫生清洁工作。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 1) 设备 机械防护: 保持设备原有的安全防护 ; ( 2)个人防护:在工作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 耳塞、 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该爱护使用并定期更换; ( 3)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施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 4)现场处理 :一旦发生卫生事故,如: 锯沫 溅入眼睛等,应该立即 启用应急方案或 送至医院治 疗。 职工健康检查与诊疗制度 生产部 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 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一、 职工上岗前健康检查 二、 职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 三、 职工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四、 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职业禁忌证者的处理。 1. 体检和诊断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2. 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管理 职业卫生检查与奖惩制度 一、检查层次 由厂领导负责,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参加,每季进行一次。 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每月一次 车间负责人,对本车间作业范围内,每周检查一次。 二、检查内容: 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情况;。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相关推荐
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4. 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维护校园内部和谐。 依据师党办发【 2020】 25号文件《关于建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的意见》精神,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 提高效能、方便群众,进一步强化部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治安防控整体能力,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学校成立了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形成了由学校工会主席任主任、信访办主任任常务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工作机构。
6 附则 10 职工技术创新 项目隶属于科技项目范畴,本 实施细则 未述及的内容,按照《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 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成果及新技术应用管理办法 》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奖励管理办法》等 有关规定 执行。 本 实施细则 由 广东电网公司 科技部负责解释。 本 实施细则 自公布之日起 试 行。 11 附录 A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立项流程
....................................................... 30 当日总量分析 .................................................................................................................. 30 当 日 运 行 情 况 分析
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 50%; ③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 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11为搭接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