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管理与实务总结内容摘要:

,每增加一个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流体产生的体积变化量 )●膨胀性 (指在 压力 不变时,每增加 1K 温度 时单位体积流体产生的体积变化量 )●黏性 (当流体中发生层与层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形成的内摩擦力或黏滞力即流体的粘性,用动力黏滞系数来确定) 工程上所用的液体一般可不考虑其压缩系数和膨胀性,气体则不能忽略其压缩性和膨胀性。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黏滞系数降低,而气体的黏滞系数增大 (2)静止流体的力学特性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大致可分为 表面力和质量力 (或称体积力 )这两类 : A、表面力是由与流体相接触的其他物体产 生, 是与流体表面垂直的法向表面力; B、质量力是作用在流体每个质点上的重力或惯性力。 ●流体的 静压力 是指流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于该表面的力 ,单位是 Pa。 ●重力作用下,液体内部压力随深度变化,深度相等的各点静压力相等。 P=P0(流体表面压力) +ρ gh ● 静止流体的 浮力 : 流体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排开该物体排开的相同体积流体的重量(阿基米德原理) ●液体的 表面张力 :沿液体表面作用并且 和液体的边界垂直。 ●液体的 毛细现象 :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成凸形或凹形液面,其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 (3)流 体的运动参数:运动可分解为 平移、旋转和变形 三种状态,描写这三种状态的运动参数有 速度、加速度、角速度 等。 (4)运动流体的基本方程式: ●连续方程式: V1A1=V2A2A1A2为流道进出口的流通截面面积; V1V2为进出口平均流速; ●动量方程式:∑ F=m(V1V2); ∑ F 为作用在流体的总力。 ●能量方程式(伯努力方程式) : 是外力作功等于流体机械能量增加的规律。 whgvpZgvpZ  222222221111  z―对水平基准面 0- 0 的位置势能,简称 位能 ; p/r-由于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压力势能,简称 压能 ; gv22 -由于液体的运动产生的 动能 ; hw-由于液体的粘滞性,水流克服内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 机械能损失, 称为水头损失,在工程中分为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管理与实务总结 第 6 页 共 49 页 1M411032 流体的阻力及损失式 流体的阻力是 : A、 一种是由于流体的 黏滞性和惯性 引起的 沿程阻力损失 ; B、 另一种是由于管路界面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原因,固体壁面对流体的阻滞作用和扰动作用引的称为 局部阻力损失。 液体 用单位重量流体的能量损失( 水头损失 ) H1表示,气体用单位体积内的流体的能量损失( 压强损失 ) P1 表示。 液体阻力损失通常有 : (1)沿程阻力损失 (与长度成正比); hf=λ lv2/d2g(液体 )pf=λ lρ v2/d2(气体) (2)局部阻力损失 ; hm=ξ v2/2g(液体 )pm=ξ v2/2(气体) v 为 平均流速 (3)层流阻力与紊流阻力 : A、流体在流动时存在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 B、雷诺数: Re=v(平均流速 )d(管径) /ν(运动黏滞系数),雷诺数的大小决定流体的流态,越大越容易成紊流, 临界值约为 2020。 (4)流体能量总损失:流体能量总损失等于各管段 沿程损失与各局部损失的总和。 (5)减少阻力的措施 ●减小管壁的 粗糙度 和用 柔性边壁 代替刚性边壁。 ●防止或推迟流体与壁面的分离,避免旋涡区的产生。 ●对于管道的管件采取的减小阻力措施:一般直径 d 较小的弯管,合理地采用曲率半径尺 ; .截面较大的通风弯管需安装形式合理的导流片。 采用一定长度的渐缩管或渐扩管。 对于三通或四通可设置导流隔板。 ●在流体内部投加极少量的添加剂。 (6)减少泵与风机的能量损失 ●泵与风机的能量损失通常其产生原因分为三类,即 水力损失 (与部件形状、壁面粗糙度、流体黏性有关) 、容积损失 (压力较高与压力较低) 、 机械损失 (摩擦损失)。 ●泵与风机的 全效率等于水力效率 (水力损失) 、 容积效率 (容积损失) 、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 的乘积。 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 泵的扬程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 单位为米( m)。 流量与扬程 (Q— H)曲线大致可分为三种: a 为平坦型, b 为陡降型 c 为驼峰型 (应尽量避免,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工作)。 1M411040 熟悉传热学的基础知识 1M411041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导热 : 是 指物体各部分无相位移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导热过程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导热系数γ是指单位厚度的 物体具有温度差时在它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导热量 ,单位为 W/( )。 (2)热对流 :需依靠流体的运动 , 把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对流换热 是 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的换热过程, 通过 导热和热对流 两种方式进行热量传递的。 对流表面 换热系数 h 是指单位面积上当流体同壁之间为单位温差,在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 W/( m2 .K)。 (3)热辐射 :依靠物体表面对外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射线(电磁波)传递热量。 不需直接接触,不论物体的温度高低都存在相互辐射。 辐射力 E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向外辐射的热量 ,单位为 W/m2。 (4)传热过程 : 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种方式的组合,形成了由 温度差 引起的传热过程。 1M411042 增强和削弱传热的途径 所谓增强传热,是提高换热设备单位传热面积的传热量,即提高传热系数 ,减少传热热阻。 而削弱传热是指降低传热系数、增加传热热阻。 . (1)传热系数和传热热阻 : ( 互为导数关系 ) 传热的热流量基本公式为: Q=k( t1t2) A - 式中 k 为传热系数; t1t2为物体两侧的温度; A为物体的面积; 传热热阻: Rk=1/k=1/h1+δ /γ +1/h2 -- 式中δ为物体的厚度;γ为物体的导 热系数; h1h2 为两侧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2)增强传热的主要途径 ●扩展传热面。 ●改变流动状况。 ●在流体中加入添加剂 (改变物体的物理性能)。 ●改变换热表面状况。 ●改变能量传递方式●靠外力强化换热。 (3)削弱传热的主要途径 ●在冷热设备上包裹绝热材料的保温措施。 ●将热设备的外壳制成真空夹层。 ●改变表面的辐射特性●附加抑制对流的元件。 ●在保温材料的表面或内部添加憎水剂。 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管理与实务总结 第 7 页 共 49 页 第二讲 1M412020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1M412020 掌握起重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1M412020 起重机械的分类、使用 特点、基本参数及计算载荷 一个大型设备的吊装往往是制约整个工程 进度、经济性和安全 的关键因素,起重技术的基础是起重机械及对载荷的处理。 (1)起重机械的分类 起重机械可分为两大类: 轻小起重机具 和 起重机。 ●轻小起重机具包括: 千斤顶、滑轮组、葫芦、卷扬机、悬挂单轨。 ●起重机又可分为: 桥架式 (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 )、 缆索式 、 臂架式 (自行式、塔式、门座式、铁路式、浮式、桅杆式起重机 )。 (2)起重机械使用特点 自行式起重机 :分为汽车式、履带式和轮胎式三类,它们的特点是 起重量大,机动性好。 可以方便地转移场地,适用 范围广,但对道路、场地要求较高,台班费高和幅度利用率低。 适用于单件大、中型设备、构件的吊装。 塔式起重机 :分为水平臂架小车式和压杆式,其吊装速度快,幅度利用率高,台班费低,但起重量一般不大,并需要安装和拆卸。 适用于在某一范围内数量多,而每一单件重量较小的吊装。 桅杆式起重机 :属于非标准起重机,可分为独脚式、人字式、门式和动臂式四类。 其结构简单,起重量大,对场地要求不高,使用成本低,但 效率不高。 每次使用须重新进行设计计算。 主要适用于某些特重、特高和场地受到特殊限制的吊装。 ( 3)起重机的基本参数有: 起重量 Q、 最大幅度 R、最大起升高度 H 和工作速度 V ( 4)载荷处理: 动载荷 : 即在吊装过程中产生的惯性载荷。 一般取动载系数 K1 为 ; 不均衡载荷 : 在多分支共同提吊过程中,各分支往往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以不均衡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 一般取 不均衡载荷系数 K2 为 1. 1~ 1. 2。 计算载荷 : QJ=Kl K2 Q(设备及吊具重量) ; 风载荷 概念: 风力对起重机、重物等的影响。 1M412020 吊装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吊装方法,吊具的选用原则 吊装工程的安全问题往往是由于 吊装方法 及各种 吊具选择的不合理 造成的。 (1)吊装方案的 编制依据及其主要内容 ●吊装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 规程规范;施工总组织设计;图纸及有关参数;施工现场情况。 ●吊装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工程概况;方案选择;工艺分析 、 布置 、 计算 ;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步骤;进度 、资源计划 ; 安全技术措施。 (2)吊装方法选用原则: 安全、有序、快捷、经济。 (3)吊装方法基本选择步骤 : ●技术可行性论证●安全分析●进度分析●成本分析●综合选择。 (4)常用主要吊具的选用 ●钢丝绳 : 一般用来做 缆风绳、滑轮组跑绳和吊索, 缆风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3. 5, 做滑轮组跑绳的安全系数一般 不小于 5, 做吊索 的安全系数一般 不小于 8, 如果用于载人,则安全系数 不小于 10~ 12。 (钢丝绳的许用拉力) T= P(钢丝绳破断拉力) /K(安全系数) ●滑轮组起重工程中常用的是 H 系列滑轮组。 G吊钩 、 D吊环 、 W吊梁 、 L链环 、 K开口,如: H80 7D,额定载荷为 80T, 7 门,吊环型闭口。 绳的最小拉力在固定端,最大在拉出端。 常用的穿绕方法有: 三门及以下 宜采用 顺穿 ; 4~ 6 门 宜采用 花穿 ; 7 门以上 宜采用 双跑头顺穿。 ● 卷扬机 : 按转动速度分为 慢速卷扬机 和 快速卷扬机。 基本参数有: 额定牵引力;工作速度;容绳量。 ( 5)机电安装工程中常 用的吊装方法 ● 自行式起重机吊装 :可分为单机吊装、双机抬吊、多机群吊等。 ● 塔式起重机吊装 ,常用于大型工业装置中的小型设备和建筑物中的机电设备的吊装。 ● 桅杆式起重机吊装 : A、 单桅杆直立吊装 :用于可以进行对称吊装的设备,如吊装桥式起重机; B、 人字桅杆倾斜吊装 :可以利用建筑物自身的高度,将设备吊装到建筑物顶部的场合; C、 双直立桅杆滑移抬吊 :用于吊装大型高耸设备和结构; D、 动臂桅杆吊装 :用于大型工业装置中的多个小型设备和建筑物中的机电设备的安装,比塔式起重机更灵活。 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管理与实务总结 第 8 页 共 49 页 ● 利用构 筑物吊装 :在制定方案时应仔细校对构 筑物的强度并得到设计和业主的书面同意。 1M412020 自行式起重机的结构形式及其选用 (1)自行式起重机的结构形式分类及其使用特点 : 分为汽车式、履带式和轮胎式 (专用汽车底盘) 三种。 (2)自行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 规定起重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允许吊装的载荷的曲线,称为 起重量特性曲线 ,反映起重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能够达到的最大起升高度的曲线称为 起升高度特性曲线。 (3)自行式起重机的选用 : 必须按照其特性曲线进行,选择步骤: ● 计算起重机起重重量 Q、起重高度 H 等; ●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起重机站位,确定幅度 R; ● 根据起重 H 和幅度 R,在特性曲线上确定臂长; ● 根据幅度和臂长在特性曲线上确定能起吊的荷载 Q‘; ● 比较,若 Q‘ Q,则选择合理,否则重选。 ( 4)自行式起重机的基础处理 :在吊装前必须对基础进行试验和验收,按规定对基础进行沉降预压试验。 1M412020 桅杆式起重机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稳定性的校验 (1)结构与分类 : 由 桅杆本体 、 起升系统 (滑轮组、导向轮、钢丝绳等) 、 稳定系统 (缆风绳、地锚) 、 动力系统(电动卷扬机) 组成。 基本工作形式 有 :直立单桅杆吊装 (吊桥式起重机) ;斜立人字桅杆;双桅杆滑移抬吊 (吊大型设备) ;扳倒法吊装;动臂桅杆吊装。 (2)缆风绳拉力的计算及缆风绳的选择 : 缆风绳拉力分 工作拉力 和 初拉力 (没有工作时预先拉紧的力)。 初拉力取工作拉力的 15%一 20%。 在正确的缆风绳工艺布置中总压有一根处于吊装垂线和桅杆轴线所决定的垂直平面内称为 主缆风绳。 进行缆风绳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所有缆风绳一律按主缆风绳选取。 缆风绳拉力 T= Tg(工作拉力)+ Tc(初拉力) ( 3)常用的地锚 (用来固定缆风绳) 种类有:全埋式地锚;半埋式;活动式和利用建筑物数种。 1M412020 掌握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 1M412021 机械设备 安装的施工程序 ( 1)机械设备的分类: A、 按功能 分: 通用机械设备;专用设备;非标准设备 ; B、 按组合程度 分: 单体设备;生产线。 ( 2)机械设备安装的分类; 整体安装 (体积重量不大的设备 ,保证安装精度 ) ;解体安装 (大型设备,难保证安装精度) ; ( 3)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施工过程: 设备开箱与清点;基础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