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内容摘要:

法 讲师 专职 9 柴瑞章 民政概论、低报政策实务 讲师 专职 10 赵学慧 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讲师 专职 11 邹学银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行政 副教授 专职 表 4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兼职教师情况表 姓 名 单 位 行 政 职 务 专 业 技 术 职务 詹成付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 司 长 王金华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 副司长 柳 拯 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 副司长 甄炳亮 民政部人事司社工处 处 长 吴 蓓 北京市民政局社区工作处 处 长 王 贞 北京市民政局社区工作处 副处长 邹文开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副院长 教 授 杨巧赞 社会福利杂志 编 辑 副教授 八、主要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且与就业岗位群相对应(见下表)。 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群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核心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利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 在 开设专业课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到社区、社工站等单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并能独立策划开发服务项目。 就业岗位群 城乡社区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 职业资格证书 养老护理员、社区工作者证书 助理社会工作师 专业核心课 应用文写作(社区)、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纠纷调解实务、社区活动与策划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方法整合实务、心理咨询与治疗 选修课 社区矫治社会工作、家政管理实务、基层政权建设与居民自治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老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婚姻家庭社会工作、 专业基础课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心理学概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调查方法 公共必修课 形势与政策、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与训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 (一)公共课 ★ 形势与政策 ( 1 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是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在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1— 4 学期平均每学期 4 学时。 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要求,按专题讲座方式安排。 主要内 容有时事政治、国内外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热点专题研究等。 ★ 军事理论 ( 4 学分)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理论、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等教学内容,与军训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3 学时)本课程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学分)主要进行社会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 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 ( 1 学分)本课程分三个阶段实施,分别安排在第一年开学初、专业学习前和顶岗实习前。 第一阶段主要介绍专业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使学生对专业以及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个全面初步的了解;第二阶段讲解专业课程设置、学习方法,以及未来岗位群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促进正确职业观的形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作准备;第三阶段通过职业指导和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同时使学生掌握面试技能技巧,了解求职过程,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必要准备。 4.体育 ( 4 学分)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参加体育运动的本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美的情操。 5.计算机应用基础 ( 3 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使用的技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 Office 办公软件,步入自动办公工作领域,提高综合办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可获得“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 (二)专业核心课 社会工作概论 ( 3 学分):本课程讲授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历史发展、社会功能、对象及社工、主要方法与领域、当代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社会工作的教育培训及研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性质、历史发展与理论基础,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知识结构、工作领域、工作方法及发展动向,初步建立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道德责任感及专业伦理意识,为社会管理服务提供理念和方法指导。 社会心理学 ( 3 学分): 研究人与社会的互动问题,揭示社会心理现象展开的基本过程,包括作为内过程的社会认知、 社会感情、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以及作为外过程的社会行为。 针对目前社会发展变化,通过社会行为分析,研究人的社会心理过程,探讨人类互动行为和过程的一般规律。 社工政策法规 ( 2 学分):介绍有关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包括社会政策分析、社会救护政策法规、特定人群的政策法规,以及婚姻家庭、劳动、民间组织管理、计划生育等专门领域的政策法规,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政策法规,依据此开展实际服务工作。 社会调查方法 ( 4 学分):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方法性科学,其体系由调查研究方法论、各种具体方法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 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第一层次是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第二层次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第三层次是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技术。 本课程教导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分析能力。 社会工作 通用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工行政) ( 学分) : 本课程系统探讨有关社会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价值体系、过程技巧等一系列有关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知识,引导学生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理念模式,探讨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 社会工作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