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前挡墙桩基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下图: 图 导向梁平面布置 插桩及初沉 在导向梁上固定限位型钢,利用 100T 履带吊起吊钢护筒,喂入导向梁与限位型钢间,并套入第一根钢护筒的锁扣,缓缓下放,落地稳桩后,松钩,吊起 ICE V360 振动锤进行初沉。 初沉后护筒顶标高控制在 + 左右。 外露部分的锁扣、导向梁与限位型钢一起作为下一根钢护筒稳桩的支护结构。 根据技术规格书桩基施工要求,钻孔桩平面位置偏差不允许超过 50mm,垂直度偏差不允许超过 1/100。 利用 100t 吊车进行后续护筒插设,并用液压振动锤将护筒打到初沉标高。 复沉 移除导向架,按技术规格书要求, 将钢护筒沉入坚硬的地质层。 图 桩的复沉 旋挖成孔 根据地质勘测报告,桩位区域有非常坚硬的地质层。 成孔拟采用冲击钻机配合旋挖钻机成孔的方式。 本项目采用 2 台 SH36 型旋挖钻机,主要进行土层及较软弱岩层的钻孔,当钻至较硬的砂岩及泥岩时,钻头更换为Φ 1500~ 1000mm 的双层取芯钻进行钻进,然后再更换大直径桶钻进行扩孔。 当进入非常坚硬的砂石胶结层或岩层时,钻机退出,换 14T 冲击钻冲击成孔,利用泥沙泵排渣。 图 桩内旋挖 钢筋笼加工、运输及安装 QWA 和 QWB 区域钻孔底标高为 36m,钢筋笼长度为 ,主筋为 132根φ 40 钢筋 ,箍筋为φ 25 钢筋 ,箍筋布置间距 250mm。 整个钢筋笼重约 69t(采用套筒连接重 63t)。 QWC 和 QWD 区域钻孔底标高为 28m,钢筋笼长度为 ,主筋为 132根φ 40 钢筋 ,箍筋为φ 25 钢筋 ,箍筋布置间距 250mm。 整个钢筋笼重约 (采用套筒 连接重 )。 钢筋笼加工进度要求: 2 个 /天 (以满足现场施工为准 )。 钢筋笼在加工场特制的胎架上绑扎制作。 钢筋连接拟采用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来替代搭接连接。 套筒连接方案已上报设计,等待批复。 箍筋在特制的胎架上进行弯曲加工,弯曲好之后焊接成形。 为保证钢筋笼整体强度,防止钢筋笼吊安及运输过程中变形,钢筋笼内部每 2m 采用 25mm 钢筋设置一道三角加劲箍。 如图 所示。 钢筋笼加强 钢筋笼在钢 筋加工场集中制作,加工场区设置 2 条钢筋笼制作生产线(内层、中层和外层钢筋笼三种胎座组成一条生产线)。 钢筋定位架由按钢筋位置开槽口的半圆型钢板以及支撑型钢组成。 钢筋定位架安装固定时用全站仪控制轴线,水准仪控制标高,保证钢筋定位架的轴线在同一直平线上。 钢筋笼胎架如图 所示。 图 钢筋笼胎架 由于钢筋笼最大长 米,重 69t,考虑到现场的运输吊装设备能力,拟将钢筋笼整体加工制作,分段运输,现场拼装接长。 钢筋笼在胎架上整体加工,在中间连接处,不绑扎箍筋,将连接套筒反转,分成两节,并 将套筒与对应丝口标记,以方便现场一一对应连接。 在有丝口的一端,用塑料套筒将螺纹位置套上,防止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破坏丝口。 根据图纸要求,钢筋对接时,钢筋接头错开的距离须不小于 40d(即 ),且每个断面的接头数量不大于 50%。 钢筋笼在装车或装船时采用多点抬吊。 下钢筋笼时,吊点设置在端部第二道加劲箍和主筋连接位置,对称布置,共计 4 个吊点,吊耳采用圆钢制作,与相应主筋焊接,并焊接加强。 为避免钢筋笼发生吊装变形,方便现场对接,钢筋笼起吊设置专用吊架,吊架结构如图 所示。 耳板封板166。 181。 3 钢丝绳10 10双166。 181。 3 钢丝绳吊耳双拼 I 2 51113361542吊耳吊耳吊耳 吊耳双拼 I 2 51113361542吊耳吊耳吊耳 吊耳吊架平面图 11 图 吊架结构 钢筋笼现场对接。 将第一节钢筋笼缓缓下放至桩内,只露出需要对接部分的钢筋。 采用两根型钢或其他钢构件插入钢筋笼,将钢筋笼销在护筒顶部,并保证钢筋笼顶面水平。 解钩,起吊第二节钢筋笼,竖立后,对准第一节钢筋笼,缓慢下放。 将上下两节钢筋上标记过的套筒与丝口一一对应。 利用管钳或扳手将套筒顺转,套上丝口。 对接时,要注意钢筋断面是否齐平。 由于钢筋直径较大,吊装运输时应避免其碰撞变形,否则在现场将很难调整。 图 钢筋笼的对接 钢筋笼下放时应尽量居中,并等间距在钢筋笼四周布置圆形垫块,避免钢筋笼刮伤孔壁。 钢筋笼全部安装到位后,用型钢将钢筋笼固定在护筒上。 固定后应确保钢筋骨架与护筒中心吻合,不会发生倾移。 混凝土灌注施工 混凝土由 2 台 HZ60 搅拌站拌合供应,其生产能力能达到 60m3/h。 由 6 台6m3 砼运输罐车运送至现场。 砼最大灌注方量为 180m3,满足施工要求。 砼灌注选用直径为 300 毫米的导管。 导管中间节长度 3 米,底端节长度为 4米,漏斗下配若干 、 1 米的短节,以调节导管的总长度,保证导管下口距孔底的 距离为 20~40 厘米。 配备导管拆卸工具,大小料斗 (大 15m3)、井子架,首封活门等。 导管连接要垂直,并安装“ O”型橡胶密封圈,密封性要好,确保不漏气、不漏水。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性及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导管安装时应记录导管实际长度,以便砼灌注过程中控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