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工程部内容摘要:

电。 工程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报告总经理。 2. 因小区施工需要停电,工程部须至少提前 24 小时将停电计划书面上报总经理。 3. 总经理审批后,管理公司拟发转、停电通知书,由管理部派至业户。 4. 转、停电通知书最迟应在事发前 1 小时送达业户,如不能在上述时限内送达,应报总经理批准启用小区广播系统紧急通知业户。 (二) 事故转、停电通知 1. 小区因供电局故障发生停电,工程部须立即向总经理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启用小区广播系统向业户解释原因。 事后,工程部应向供电局索取解释函,并转呈总经理。 2. 因小区内部事故引起停电,工程部应立即排除故障恢复供电,并即时口头向总经理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启用小区广播系统向业户解释原因。 工程部于事后 12 小时内向总经理提交书面报告。 3. 事故转、停电后 24 小时内,管理公司拟定解释函,交管理部送达业户。 三、 停电、限电管理规程 1. 停电、限电的审批权限为工程经理以上。 2. 收到政府部门的有关停电通知或决定需要停电、限电,应马上报告总经理, 并至少提前 24 小时书面通知受影响的业户解释原因。 工程部于事后 12 小时内向总经理提交书面报告。 3. 事故转、停电后 24 小时内,管理公司拟定解释函,交管理部送达业户。 四、 临时用电管理规程 (一) 用电申请 业户应事先向管理公司以书面形式申请用电,并注明单位全称、用电地点、负荷量、电压等级、相数及时间。 (二) 公司审批 用电申请须经工程部审批。 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1 (三) 接线及送电 经批准后,业户应自己敷设好用电线路,经工程部检查符合用电要求后方可送电,并由双方共同确认电表读数及填写电表启用单。 (四) 停电及拆线 业户终止用电,应事先通知工程部,再由技术人员断电拆 线,并确认电表读数,填写电表停用单。 (五) 计费方式 1. 电表计费,由业户自备并按指定位置接线,每月计费一次,不足一月,按拆表时用量计费。 2. 无表估算,按负荷量及用电时间事先估算。 五、 供配电运行安全操作规程 (一) 双回路供电 供电方式为一主一备,两路电源的进线柜即受电柜设电气联锁。 当主供电源停电,只有在主供电源的受电开关分闸后,备用电源的受电开关方可合闸,并在主供开关上悬挂“严禁合闸”警示牌,同时在一次结线图板上正确反映供电运行方式。 (二) 电源转换 1. 停电应按先停低压后停高压,送电按空载先高压后低压原则执行。 当主供电源停电,投入备用 电源前,应首先将主供电源推出运行状态,挂上“严禁合闸”的警示牌,然后把备用电源受电开关合闸受电。 2. 为避免变压器并列运行,当两路电源的某一路停电,需另一路电源实行全供,应首先将停电回路电源退出运行状态,挂上“严禁合闸”的警示牌;然后将联络柜进入运行状态,并合闸供电。 电源转换的操作,应在 3 分钟内完成。 完成后,应在一次结线图板上正确反映供电运行方式。 六、 供配电设备运行管理规程 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2 1. 每天定期巡查供配电系统设备,包括(高、低压室,变压器室),并将设备运行参数记录在供配电系统运行记录表上。 2. 发现供配电负荷有显著变化或其他设备 异常,应马上查找原因,并通知主管工程经理安排处理。 3. 用电高峰或潮湿天气期间,应每班两次关灯检查接头是否有过流放电现象,发现异常马上处理。 4. 未经主管工程经理同意,不得私自更改设备线路和运行设置。 特殊情况下,须经主管工程经理批准并做记录。 5. 严格执行机房管理规定和交接班、值班规定。 6. 高压工具应每年送供电局年检,年检合格标志贴在工具表面上。 7. 与系统有关的钥匙集中放置在钥匙箱中,交接班时清点数量,发现缺失立即追究。 外借钥匙应做好登记并按时追收。 七、 供配电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1. 严格按照供配电系统设备保养计划进行下去设备的保养。 2. 主管工程经理每年 12 月制订下一年度的设备保养计划。 3. 督促承判商对外判高压部分设备如期保养,并有详细记录。 4. 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气作业规程。 5. 根据系统设备的特点,重点做好除尘、润滑、紧固接线端子等保养工作。 6. 各系统的维修保养以不影响小区正常运营为原则,特殊情况,须报告主管工程经理,及时通知受影响的业户。 7. 维修保养结束后,应将有关工作情况记录在高压电房设施检查表、变压器设备检查表、低压柜设备检查表、发电机房设备检查表和当值日志上。 8. 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在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 4 米以内,在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 8 米 以内,进入上述范围必须穿绝缘鞋;接触设备外壳或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3 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 八、 电房倒闸操作制度 1. 倒闸操作必须根据强电工程经理或值班负责人命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 发布命令应准确、清晰,使用正规操作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即设备名称和编号。 发令全过程和听令报告时都要做好记录。 2. 停电拉闸操作必须按照开关→负荷铡刀闸→母线铡刀闸顺序依次操作,送电合闸的顺序与此相反。 如变压器需要停电时,应先停低压,后停高压;送电时先送高压,后送低压。 严防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 为防止误操作,高压电气设备都应加装防止误操作的闭锁装置。 3. 倒闸 操作由操作人员填写操作票,每张操作票只能写一个操作任务。 下列项目应填入操作票内: 1) 应拉合的开关和刀闸。 2) 检查开关和刀闸的位置。 3) 检查接地线是否拆除。 4) 检查负荷分配。 5) 装拆接地线。 6) 安装或拆除控制回路、电压互感器回路的保险器。 7) 切换保护回路和检验是否确无电压等。 4. 操作票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票面应清楚整洁,不得任意涂改。 操作人和监护人应根据模拟图板或接线图核对所填写的操作项目并分别签名,然后经值班负责人审核签名。 5. 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 按操作顺序操作,每操作完一项,做一 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毕后进行复查。 6. 倒闸操作应由两个人执行,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作监护。 7. 操作中发生疑问时,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4 应立即向值班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报告,弄清楚后再操作。 8. 电气设备停电后,即使是事故停电,在未拉开有关刀闸和做好安全措施以前,不得触及设备或进入遮拦,以防突然来电。 9. 下列各项工作可以不用操作票: 1) 事故处理。 2) 拉合开关的单一操作。 3) 拉开接地刀闸或拆除全电房仅有的一组接地线。 但上述操作均应记入操作记录簿内。 10. 操作票应先编号,按照编号顺序使用。 作废的操作票应注 明“作废”字样,已操作的要注明(或盖章)“已执行”字样。 上述操作票要保存3 个月。 九、 供电突发性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 外线故障 1. 小区设计要求:主供停电,备供自动投入。 当外线故障导致主供电源停电时,值班员工要检查真空开关的指示排是否分闸,再检查电压和指示灯,当明确失压断电后,将主供电源进线柜真空开关退出,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指示牌。 2. 备用电源处于非自动位置,故主供电源断电时不能自动合闸,检查备供电源进线柜的电表和指示灯,真空开关应处于准备合闸位置,合上备供电源进线柜开关。 3. 检查 PT 柜和变压器出线柜是否正常 / 4. 检查低 压受电柜,并合上低压总开关。 5. 向供电局调度室报告并了解外线故障情况。 (二) 内部故障 当高压柜真空开关、高压电缆或变压器出现故障时(短路或接地),非误操作引起,除该高压柜停电,甚至会引起主供电源或备用电源的受电柜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5 停电,此时值班人员应遵守下列程序: 1. 将故障柜的真空开关退出(若引起火警, 1 人用手提式 1211 灭火器灭火, 1 人向消防中心报告)。 2. 将故障柜的低压总开关退出,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指示牌。 3. 将低压母联合闸,保证小区设施用电。 4. 向工程部主管和急修班报告故障经过和处理情况。 5. 工程部召开事故分析会,邀请供电局、厂 商及有关方面参加,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书面总结报告有关部门。 (三) 市电全停 1. 当两路市电全停,启动发电机。 2. 退出市电联系开关,合上发电机联系开关,向应急负荷供电,并每隔15 分钟检查一次发电机运行状况,如燃油量、水温等。 3. 监视市电进线电压,尽快与供电局联系,一旦市电恢复正常,立即退出发电机电源,恢复市电供电。 4. 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5. 市电市压,发电机如不能正常自动启动,则用手动启动。 (四) 通知业户 供电系统紧急故障发生后,主管工程经理预计修复时间,并按转、停电通知业户规程,通知受影响的业户。 十、 强电系统 相关记录 1. 低压电柜设备检查表 (表 73) 2. 配电盘 /开关柜绝缘测试记录表 (表 74) 3. 地极电阻测试记录表 (表 75) 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6 表 73 低压电柜设备检查表 年 月 日 设备编号 配电柜外观 表计 开关动作 确认 无功补偿 室温 通风 照明 门窗 运行 情况 备 注 操作者: 领班员: 工程经理 : 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7 表 74 配电盘 /开关柜绝缘测试记录表 天气状况: 室外温度: 年 月 日 测试仪器: 测试电压: 测试人: 配电盘号: 分电路数目 : 分电路号 空气开关 /熔断器额定电流( A) 绝缘电阻 LE LN NE RE YE BE RN YN BN RY RB YB 备注: 操作者: 领班员: 工程经理: 表 75 物业服务管理公司 238 地极电阻测试记录表 天气状况: 室外温度: 年 月 日 测试仪器: 测试电压: 测试人: 地极位置 地极电阻( OH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