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大题总结内容摘要: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增宽 .肺泡腔无或少量浆液 并发症 少见,肺肉质变、胸膜肥厚粘连、肺脓肿和脓胸、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多且严重,心衰、呼衰、脓毒血症、肺脓肿和脓胸 易合并细菌感染 预后 完全痊愈 并发症 、预后差 差别大 第 7 页 共 16 页 ★ 21试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 大叶性肺炎是肺组织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病变常起自肺泡 ,迅速累及一个肺叶或肺段,一般发生于单侧肺。 按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分为四期: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时间 第 12天的变化 发病后 34天 发病后 56天 发病后 1周左右 肉眼观 肺叶肿大,重量 增加,呈暗红色 肺叶肿大、重量↑, 暗红色,质地变实 ,切面灰红似肝脏 肺叶肿大、重量 ↑,切面灰白色 ,质实似肝脏; 肺质地变软,实 变病灶消失→ 恢复正常 镜下 弥漫 性肺泡壁毛 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大量浆 液渗出,伴有少 红细胞、中性粒 和巨噬细胞;渗 出物中有大量细 菌繁殖 肺泡壁毛细血管仍 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大量纤维 素和红细胞渗出 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 噬细胞 纤维素可穿过肺泡 间孔连接成网 肺泡腔内纤维蛋 白渗出↑,并有 大量中性粒细胞 肺泡壁毛细血管 受压,呈贫血状 渗出物中细菌不 易检出 纤维素穿过肺泡 间孔连接成网更 明显 细菌被清除→中 性白细胞变性坏 死→释放蛋白溶 解酶→纤维素气 道咳出或淋巴管 吸收 临床表现 毒血症症状: 寒战、 高热、外周血白细 胞数目增多 听诊:湿性啰音 缺氧发绀,咳嗽, 咳铁锈色痰,胸痛 等 缺氧↓→发绀↓,咳嗽,咳黏液脓痰 体温下降,胸透 病变区阴影渐 消退→消失 X 线 淡薄片状模糊阴 影 大片致密阴影 大片致密阴影 渗出液细菌 可检出 可检出 不易检出 无法检出 ★ 22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 和分型。 病理特点 1) 肉眼 特征 :胃粘膜变薄,皱襞消失,色苍白而平滑 2) 胃镜特征: ① 正常胃粘膜的桔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色; ② 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 皱襞变浅, 与正常胃粘膜 分界 清楚; ③ 萎缩处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3) 光镜下:腺上皮皱缩,腺体变小,胃体部或底部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常出现肠上皮化生,粘膜固有层出现炎细胞浸润; 分型: 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有自身抗体产生。 伴恶性贫血 , 胃底胃体病变 B 型与自身免疫无关 , 单纯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病变 23比较良性、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特点。 良性溃疡(溃疡病)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 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 小 溃疡直径一般< 2cm 溃 疡直径常> 2cm 深 度 较深 较浅 第 8 页 共 16 页 边 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 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 ★ 24试述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理改变 胃溃疡 胃小弯侧、胃窦部多见。 肉眼:溃疡通常只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 以内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球部,直径在 1cm 以内。 溃疡边缘整齐,粘膜皱襞从溃疡向周围 呈放射状,溃疡底部通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层。 镜下 溃疡底大致由 4 层组织组成 : 炎性渗出物 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坏死组织 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质 、肉芽组织层 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较多,少许炎细胞浸润 、瘢痕组织 由纤维组织组成,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内可见小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或有血栓形成。 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小动脉管壁增厚,在溃疡边缘常可看到粘膜肌层与肌层粘连、愈着。 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 ★。 门脉高压症:( 1)脾大:脾静脉淤血所致,造成脾功能亢进。 ( 2)腹水: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色透明漏出液(形成机制:①门静脉高压,毛细血管压力高,管壁缺氧,通透性增加水及电解质成分,血浆渗出; ② 肝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致使低蛋白血症; ③ 再生结节压迫肝窦或小叶纤维化致窦内压升高,使大量淋巴液形成,从肝包膜及淋巴管漏出,进入腹腔; ④ 肝灭活激素水平下降,使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增多水钠潴留)( 3)侧枝循环建立: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如破裂可引起大呕血;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常发生便血;脐周围静脉网曲张,临床上出现 “ 海 蛇头 ” 现象 ( 4)肠胃淤血:黏膜淤血水肿,只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肝功能不全:( 1)合成蛋白障碍:血浆蛋白减少,清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 2)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或皮下出血,主要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有关( 3)胆色素代谢障碍:主要与肝细胞坏死以及胆汁淤积有关,临床表现肝细胞性黄疸( 4)激素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灭活减弱导致男性出现睾丸萎缩,乳腺发育;小动脉末梢扩张出现蜘蛛状血管痣( 5)肝性脑病:晚期肝功极度衰竭 ★ 比较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特点 (第一、二类型为重点) 类型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理特点 备注 大 体 光镜 免疫荧光 电镜 急性弥漫 性增生性 肾小球肾 炎、毛细 血管内增 生性肾小 球肾炎或 感染后肾 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综合征 主要是由于 A 族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 感染所致, Ⅱ、Ⅲ型超 敏反应 双侧肾轻 中度肿大 被膜紧张 、表面散 在小出血 点,又称 大红肾、 蚤咬肾 弥漫性系膜 C、内皮 C 增生 IgG和 C3沿基 底膜和血管系 膜区沉积,呈颗粒状 基底膜与脏 层上皮细胞 之间见驼峰状(或小 丘状)电子 致密物沉积 最常见的一 种类型、儿童 多见,以增生 为主的炎症, 出现高血压的 原因是肾小球 滤过率降低, 水钠潴留。 预 后良好 快速进行 性肾小球 肾炎、新 月体性肾 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 性肾炎综 合征 抗 GBM性肾炎, 部分病例出现肺 出血肾炎综合征 双肾肿大 ,色苍白 ,皮质散 在出血点,切面皮质增厚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 ,环 状体→球 囊闭塞 ,纤 维蛋白在球 囊内沉积 IgG和 C3呈连 续性线性荧光 新月体形成 Ⅱ型可见电 子致密物 GBM断裂 或 缺损 是一种少见 的类型,成年 人多见其特点 是起病急, 进展快,预 后差 ,与新月 体形成的多少 免疫复合物介导 型,抗中性粒细 胞胞质抗体与 血管炎有关 颗粒性荧光 第 9 页 共 16 页 免疫反应缺 乏型,可能 由非免疫性机 制或细胞免疫引 起 早期:细胞 性新月体; 晚期:纤维性新月体 阴性 有关 膜性肾小 球肾炎 , 早期又称 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 征,非选 择性蛋白 尿 慢性原位免疫 复合物沉积 大白肾 弥漫性肾小 球毛细血管 基底膜增厚 ,形成钉状 突起突起插 入沉积物间 且与 GBM垂 直形如梳齿 状 基底膜 表面 可见 IgG和 C3颗粒荧光 上皮下大量 电子致密 物沉积,基 底膜虫蚀状 是成人肾病综 合征最常见的 病因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对皮质激素效 果不显著 微小病变 性肾小球 肾炎、脂 性肾病 肾病综合 征 发病机理现尚 不清楚,可能 与 T淋巴细胞 功能异常有关 肾肿胀, 色苍白, 切面可 见黄色条 纹 肾小球基 本正常,肾 小管上皮细 胞内脂质沉 积 阴性 弥漫性上皮 细胞足突 消失(足突 病),无沉积 物 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