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制度汇编内容摘要:

或不定期的开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 (包括节假日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节日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设备、备用设备、原辅材料及应急物资贮备等进行的检查。 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负责。 、仓储、机修、污水处理等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 工程技术负责人对特种设备、 机械设备、建(构)筑物的专业检查;生产厂长负责对工艺装置、各种设备和车间物料进去口的专业检查;分管负责人对计量、监测设备、分析仪器的专业检查;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安全装备、危险物品、防尘防毒、应急救援的专业检查;仓储负责人对运输车辆、防火防爆的专业检查;综合办负责对劳动纪律、职业卫生的专业检查。 项检查,春季组织开展防雷、防静电专项检查,夏季组 织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洪防汛专项检查;秋季组织防火专项检查;冬季组织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冻、防堵塞、防滑专项检查。 查。 (1)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对公司各部门及生产装置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 2)班组和岗位从业人员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职责,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逐级报告有关职能部门解决。 ( 3)岗位操作人员、电工和车间维修人员要按要求对生产装置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事故隐患的处置 ( 1)公司综合检查(安 全大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由公司领导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制订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做到定措施、定人定责任、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由安全环保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 2)凡因限于物质、技术条件,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事故 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计划检修项目、年度大修项目内,限期解决,必要时停产解决。 ( 3)对涉及社会及其他单位,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 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 4)凡要求各部门整改的事故隐患,须及时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各部门须签收并负责完成整改任务,安全环保科对整改效果进行验收。 安全生产维修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生产设施检维修安全管理,规范生产设施检维修行为,确保检维修过程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对作业人员的伤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检修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公司生产装置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检维修,包括拆除、开停车的各类施工作业设备。 三、检维修安全技术通则 (一)安全基本要求 ( 1)检维修班须按 检修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向检修作业 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重点要交待清楚作业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 ( 2)检修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保护规定,进入检修现场,须穿戴好劳动安全保护用品,并对检修作业所用工机具、防护用品(脚手架、跳板、绳索、葫芦、行车、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电焊机、绝缘鞋、绝缘手套、验电笔、防毒面具、防尘用品、安全帽、 安全带、安全阀、消防器材等)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查、确认。 ( 3)检修作业人员须达到“三懂三会一能”要求:懂本作业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火灾的预防措施;会 正确报警,会使用现有的消防器材等,会扑救初期火灾;能正确使用现有的防护器具和急救器具。 ( 4)动火、用电、动土、高处作业、进塔入罐等各类作业的监护人员必须履行安全职责,对作业和完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如:消灭火种、切断电源、清理障碍等),并认真做好作业过程中的监护工作。 ( 5)电焊机接线要规范,电焊把线就近搭接在焊件上,把线及二次线绝缘必须完好,不得将裸露地线搭接在装置、设备的框架上,不得穿过下水或在运行设备(管线)上搭接焊把线。 ( 6)脚手架材料和脚手架搭设须符合规范要求,经机修班长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雨雪天脚手架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 ( 7)高处作业人员应系用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安全带,安全带应系挂在施工作业上方的牢固构件上,安全带应高挂(系) 低用。 ( 8)禁止高空抛扔物件、工具和杂物,工机具、材料、工业垃圾和施工垃圾等物品要按指定地点清洗摆放。 ( 9)动火安全要求 a)机修动火作业严格执行公司《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动火作业须持有效的《动火安全作业证》。 b)严格执行“三不动火”原则,即没有经批准有效动火安全作业证的不动火、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不动火、没有动火监护人或动火监护人不在场的不动火。 c)在含有可燃介质的设备、容器、管道上动火,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等安全可靠的隔绝方式,确保与外部物料进行有效的安全隔绝,并经吹扫、清洗、置换等作业程序,使可燃介质含量降低到安全动火作业允许范围之内。 d)在含有可燃介质的设备、容器、管道上动火,动火前必须对设备、容器、管道内可燃介质作取样检测分析,动火持续时间较长或有可能发生工况变化的应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并做好记录。 可燃气体含量符合安全动火要求的检测报告是开具动火作业许可证的主要依据。 动火分析合格标准按《动火作业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 e)带压(微压 )不置换动火。 进行带压 (微压 )补焊工作,要指派专人负责。 根据裂缝的位置、形状、大小及补焊的范围、介质等制定补焊方案。 动火现场要事先准备好长管式防毒面具和充足的灭火器材,落实好安全措施。 车间负责人要进行现场检查,并在场监督。 特殊危险项目的动火,须经主管安全的公司领导批 准。 在焊接过程中,要始终严格控制系统内含氧量≤ %,如裂缝大,外泄气体多,则要分析动火周围易燃气体浓度,严防爆炸和中毒;如系统压力下降到最低限度,要马上停止动火,采取措施,恢复正压后,方可继续补焊。 如系统压力急剧上升,外泄气体多,喷火燃烧,应 立即用消防器材扑灭,恢复到正常压力后,再继续补焊。 焊补工作中,控制设备和管道中要始终保持微正压,绝对不允许在负压下进行焊接。 统一指挥,岗位上要有专人负责,并随时保持联系。 f)装置动火现场不得搭设毛竹架、雨布等易燃物,确有需要,须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 g)高处动火作业应采取防止火花飞溅的遮挡措施,应对阀门井、下水井进行遮挡处理,对低层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等应采取遮挡或封闭措施。 h)明火作业周围必须清除一切可燃物,作业周围不允许排放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 (10)进塔入罐作业安全要求 a)要与系统安全隔绝 ,可采用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的办法与贮存有毒有害介质的设备彻底隔绝,有毒有害介质的管线端口必须加盲板。 b)进入前,先用水清洗后,再用空气转换,毒害介质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氧气达到 18%— 21%,方可进入作业,并设置强制通风,确保安全。 c)容器外必须有专人监护,并不得离开监护岗位,严禁无监护人时作业。 监护人密切注意罐内作业人员的作业状况,随时做 好联系工作,严禁向容器内充氧。 d)在潮湿和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灯具使用电压不得超过12 伏。 e)容器外应配备充足的防护、消防器材和其他安全护具,准备好应急措施。 进 入使用过有毒介质的容器,作业人员必须要求佩戴好防毒面具及其它个人防护用具,防止其它介质的毒害。 f)容器内要防止器具落下砸伤人员,准备好应急措施。 g)压力容器的检修必须执行压力容器管理的安全规定。 (11)电气检修 a)电气设备检修必须严格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检修电气设备应办停电手续。 b)电气设备、线路检修必须详细检查,确认无电后方可作业。 c)检修用的临时电气设备,如电机外壳,起动装置配电盘的金属支柱,刀闸开关的金属面,电线保护管等均要可靠接地。 d)电气设备检修应切断电源。 并在开关上挂上“严禁合闸 有人工作”警告牌。 e)停电、放电、验电和检修作业,必须由作业负责人指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否则不得进行作业。 f)必须带电检修时,应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并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由有带电作业实践经验人承担,穿戴好防护 g)检修结束后,检修负责人要认真检查,确认设备能否受电,并通知相关岗位人员和班组。 高压电器设备、线路检修,先验电,后接通装置。 ( 12)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并落实安全措施。 ( 13)检修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要求 a)检修作业现场要有漏电保护措施,保证开关、电缆 、用电器具完好。 b)临时用电的配电器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其漏电保护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必须满足上下级配合要求。 c)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一机一闸一保护。 e)临时用电的单相和混用线路应采用五线制,不超负荷使用。 f)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盘要有防雨措施。 用电线路的装、拆必须由持证电工负责作业。 g)放置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箱应挂设“已送电”、“已停电”等标志牌。 h)确保在检修中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拆下的设备保温材料、设备部件和零件必须在指定地点清洗,并经安全环保部检测合格后方可外运和存放。 i)排除 现场的危险因素,对陈旧的登高梯、栏杆、平台、支承架及盖板等,均应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消除缺陷,做到安全可靠。 j)重要阀门挂上禁动牌,危险区挂上警告牌。 k)防护、消防器材,通风设备、照明设备,应准备充分,做到放置地点适当,取用方便,保证完好,安全可靠。 (13)设备检维修交接和安全要求 a)装置及设备检修前须切断进出装置和设备的物料,并全部回收到指定的贮罐中,不允许任意排放有毒、有腐蚀物料。 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环保规定。 b)凡含有可燃、有毒、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容器、管道,须进行彻底的吹扫、置换,使 内部不含有残液、渣和余气,取样分析结果应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要做到不流、不爆、不燃、不中毒、不水击,控制吹扫速度,确保安全。 e)进入易燃、易爆、易中毒的设备、管线等密闭容器内进行作业时,置换后空气中氧含量达到 18%— 21%,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卫生允许标准。 机具、配件、车辆和洗手。 严禁将可燃污液、有毒有害物质排入下水道、明沟和地面。 f)遇有异常情况,如物料泄漏、设施损坏等,应停止一切施工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