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醛精制操作规程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11装置概况111装置简介ⅱ内容摘要:
— 8 V— 5 E—2 23 EJ— 2 PI 124 TI 112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16 控制方式 : 塔 2B 的最下一层筛板处吹入过热蒸汽,塔顶馏出→换 2 23(壳)→容 8。 容 8顶与水抽子 EJ2连接;容 8 底液相经大气腿进容 1。 通过水抽子给容- 8 抽真空,然后确保塔- 7 顶真空度。 正常操作 :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吹汽量 吹汽量越大真空度越小,吹汽量严格控制在工艺指标内。 水温以及泵的打水量 水温一般以越低越好,通过定期 换水来保证。 泵的大水量尽可能大一些,以便于更好的保证真空度。 塔温度 塔温度偏高容易造成真空度偏低,塔- 2/B 温度按照工艺指标严格控制。 异常处理: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真空度突然消失 水抽子泵自停 立即启动,恢复操作 水封罐水封漏空气 水封罐加水保证与空气隔绝 真空度偏高 水温较高 容- 5 换水,降低水温 2/B顶温度 控制目标 :保证糠精油不含醛 控制范围 :执行工艺指标 相关参数 :塔顶温度、吹气量以及容- 8真空度 控制方式 : 塔顶温度由精液回流温度来控制。 塔 2B 塔 2A TI 168 FR 13 LIC 104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17 正常操作 :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精油回流量 精油回流量的大小决定了塔- 2顶温度,回流量越大,塔- 2顶温越低。 异常处理: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顶温突然升高 回流量减少 及时恢复回流量。 顶温突然降低 回流量突然增加 联系仪表处理换,正常投用。 换- 17 三通卡 联系仪表处理换- 17 三通,正常投用。 2/B底温度 控制目标 :物料外放不带溶剂。 控制范围 :执行工艺指标 相关参数 :汽提塔进料温度、塔顶温度、加热炉出口温度、汽提塔吹汽量。 控制方式 :通过控制加热炉出口温度以 及保证换热网的换热平衡。 正常调整 :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加热炉出口温度 出口温度相对偏高,塔底温度就相对偏高;反之亦然。 气提塔底的吹气量 吹汽量的大小是与塔底温度呈正比关系。 异常 处理 : 现象 原因 处理 塔 底 温度 出 现异常 加热炉出口温度发生波动 加热炉出口温度发生波动,应该立即稳定加热炉的温度 乏汽压力发生了变化 由于乏汽压力发生了变化,引起吹汽量的波动,应该立即将乏汽压力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由于物料发生变化 由于物料发生变化,引起换热网波动导致汽提塔底温度不符合要求。 应该以平稳装置的 物料为前提来操作 如果汽提塔底部长时间带溶剂,执行装置的停工方案。 1出口温度 控制目标 :物料外放不含溶剂含量。 控制范围 :执行工艺指标 相关参数 :回收各塔的温度以及炉膛温度。 控制方式 :无模控制。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18 正常调整 :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控制阀的开度 控制阀的开度大小与加热炉出口温度呈反比关系 系统瓦斯压力 瓦斯压力容易引起加热炉出口温度波动,及时联系仪表处理瓦斯压力控制阀 火嘴燃烧情况 及时的清理火嘴 物料量变化 稳定操作,平稳加热炉进料量的稳定 异常 处理 : 现象 原因 处理 加热炉 温度出现突然升高或降低 无模控制系统出现问题 无模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应该立即联系以表处理 系统瓦斯压力发生变化 系统瓦斯压力发生变化,应该立即联系调度部门以便尽快稳定瓦斯系统压力 加热炉进料量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 加热炉进料量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应该立即稳定加热炉的进料 加热炉的提降量 加热炉的提降量应该严格控制在车简规定的范围内 加热炉出口温度如果调整不回来,执行装置的停工方案。 4/B真空度 控制目标 :保证糠精油不含醛 控制范围 :执行工艺指标 相关参数 :塔顶 温度、吹气量以及容- 8真空度 控制方式 : 塔 2B 的最下一层筛板处吹入过热蒸汽,塔顶馏出→换 2 23(壳)→容 8。 容 8顶与水抽子 EJ2连接;容 8 底液相经大气腿进容 1。 通过水抽子给容- 8 抽真空,然后确保塔- 7 顶真空度。 塔 2 V— 1 V—8 V—5 E—2 23 EJ —2 PI 124 TI 112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19 正常操作 :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吹汽量 吹汽量越大真空度越小,吹汽量严格控制在工艺指标内。 水温以及泵的打水量 水温一般以越低越好,通过定期换水来保证。 泵的大水量尽可能大一些,以便于更好的保证真空度。 塔温度 塔温度偏高容易造成真空度偏低,塔- 2/B 温度 按照工艺指标严格控制。 异常处理: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真空度突然消失 水抽子泵自停 立即启动,恢复操作 水封罐水封漏空气 水封罐加水保证与空气隔绝 真空度偏高 水温较高 容- 5 换水,降低水温 4/B底温度 控制目标 :物料外放不带溶剂。 控制范围 :执行工艺指标 相关参数 :汽提塔进料温度、塔顶温度、加热炉出口温度、汽提塔吹汽量。 控制方式 :通过控制加热炉出口温度以及保证换热网的换热平衡。 正常调整 :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加热炉出口温度 出口温度相对偏高,塔底温度就相对偏 高;反之亦然。 气提塔底的吹气量 吹汽量的大小是与塔底温度呈正比关系。 抽出油循环量温度以及流量 流量与温度呈反比,需要采取适中的手段 异常 处理 :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塔底温度出现异常 加热炉出口温度发生波动 加热炉出口温度发生波动,应该立即稳定加热炉的温度 乏汽压力发生了变化 由于乏汽压力发生了变化,引起吹汽量的波动,应该立即将乏汽压力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由于物料发生变化 由于物料发生变化,引起换热网波动导致汽提塔底温度不符合要求。 应该以平稳装置的物料为前提来操作 如果汽提塔底部长时间带 溶剂,执行装置的停工方案。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20 第三章 开工规程 [ ] 操作 [ ] 同时操作 M 班长 图示 ( ) 确认 [ ] I 中心控制室操作员 〈 〉 安全 P 现场操作员 生效 签字 日期 执笔: 于卫星 车间主任 年 月 日 参加编制: 车间所有技术人员 技术处 年 月 日 机动处 年 月 日 安全 环保处 年 月 日 调度中心 年 月 日 主管领导 年 月 日 打字排版: 于卫星 版本 No. 00 年 月 日 校 对:黄力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21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22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23 工纲要 初始状态 S0 装置处于开工前的试压、气密、吹扫状态 1 装置试压、气密、吹扫 精废液系统、脱气塔气密 [P] - 气密准备工作 [P] - 脱气塔系统抽真空 [P]- 精废液系统系统抽真空 装置局部蒸汽贯通试压 [P]- 塔- 3/ A、 B、 C 人孔蒸汽贯通试压 [P]- 塔- 3/ A、 B、 C顶馏出线及换热器蒸汽贯通试压 [P]-瓦斯系统蒸汽贯通试压 [P] - 水溶液系统蒸汽贯通式压 装置系统用空气吹扫 [P] -系统管线吹扫 [P] -精液系统吹扫 [P] -废液系统吹扫 [P] -水溶液系统吹扫 [P] -瓦斯系统吹扫 [P] -溶剂系统吹扫 稳定状态 S1 开工前的试压、气 密、吹扫结束,开工准备阶段 [M]- 对班组职工进行开工方案的学习并考试合格 [M] - 准备好开工进料的原料脱蜡油,提前做原料分析、油罐加温至 40℃以上,掌握好原料油的性质及油温,约 200 吨左右原料油。 [P]- 准备好糠醛 150 吨,且保证糠醛罐内无积水 [P]- 准备好一个水溶液罐和一个抽出油罐。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24 [P]- 按开工甩塔 1循环倒好流程。 [P] - R 5装满水,抽 513#、 514#、 515#罐水溶液入容- 1保持液封。 [P]- 联系调度供应动力(瓦斯在点火前再引),将各动力引入装置后,仔细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尤其检查各冷却器循环水出口管线所加的温度计、压力表有无泄漏。 [P]- 准备好足够的各种牌号润滑油,并按要求对各设备进行润滑。 [P]- 准备好开工所需的开关钩子、点火棒、灯油、胶皮管、对讲机 [M]- 通知 化验室、仪表、电修、钳工做好开工准备。 3 装置开工 启用水溶液汽提塔 [P] -倒流程 [P] -吹入蒸汽 [P] - 进料 精废液系统进料循环 [P] -废液系统进料沉降、切水 [P] - 废液系统进料循环 [P] -精液系统进料沉降、切水 [P] - 精液 系统进料循环 [P]- 塔- 1 装料 冷油循环 [P] - 引瓦斯进装置 [P] - 点炉火 启用真空系统 [P] - 倒流程 [P] - 启动真空泵 [P] - 控制泵出口开度 稳定状态 S2 开工准备完成,正式开始开工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25 加热炉升温至 100℃ [P] -检查塔- 5 排空含醛情况 [P] -检查容- 3 液位 加热炉升温至 150℃ [P] - 改整体大循环 提溶剂比 [P] -提溶剂比至 : 1 加热炉升温 [P] -平稳操作,各塔液面稳定在 40%左右 [P] -炉温升至工艺指标 开塔- 2B、 7吹汽 [P] -塔- 2B 底温 120℃ [P] -启用吹汽前先切净水 [P] -缓慢打开 吹汽阀 启用塔 2B顶回流。 [P] -塔 2B 顶温 150℃ [P] -启用塔 2B 顶回流 启用蒸汽发生器换 1 13 [P] - 打开蒸汽发生器顶出汽阀,开底部放空阀,倒排净蒸汽发生器顶至加热炉管进线内的积液。 [P] - 打开蒸汽发生器中间的放空阀及玻璃管液面计手阀。 [P] - 引除盐水进发生器: 调整操作 [P] - 抽出油合格后先外送,期间随时注意 519罐油位。 [P] - 糠醛内操按工艺指标全面调整操作,取样合格后,精油开始外送。 最终状态 FS 装置正常开工,按计划进行生产 初始状态卡 糠醛精制操作规程 26 初始状态 S0 装置开工准备工作完成,按照计划开始开工 确认 下列盲板已经拆除。糠醛精制操作规程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11装置概况111装置简介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