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20xx年度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思路。 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我院已与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圳华大基因、香港中文大学等 10 多所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了科研合作; 推动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的中部 区域 合作,制订了《中国中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协作网章程》。 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进一步拓宽。 我院承担的援马达加斯加 杂交水稻开发示范中心项目第二期 项目任务 圆满完成,得到了马达加斯加政府、中国驻马使馆经商处和国家商务部的高度肯定。 成功举办了 3 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 11个国家培养了 20 名技术人员。 派出 10 余人次 赴比利时、新西兰、澳大利亚、 以色列等 国考察学习交流。 邀请了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美国杜克大学、 日本本田研究院教授、专家 来 8 院开展学术讲座。 杂交水稻研究 中心 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续签了一个延长 10 年的合作协议。 进一步深化了与国际水稻所、美国普度大学、 台湾国立屏 东 科技大学 等国际机构和国家、地区的合作。 五、科技服务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全院继续在全省 50 多个县(市、区)开展科技示范、与 60 多家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开展科技合作。 与长沙市、湘潭市、永州市、麻阳县等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开展了深入的科技、科企对接,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相继启动,一大批科研成果 落地 转化。 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2020 年在全省 50个县市区实施,规模达到 880 万亩以上, 比 2020 年增加近200 万亩,在今年病虫害较严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计 增产稻谷 亿公斤。 为我省粮食生产九连增做出了新贡献。 科技兴农富民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以 全国‚农业科 技促进年‛为契机,我院 于 2 月 20 日联合各市(州)农科所、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种粮大户等 49 家单位,召开了‚科技兴农富民行动‛启动大会,并与全省 36 家农业龙头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依托我院 14个科技服务队,联合 14 个各地市农科所 , 充分整合全省资源,立足产业,致富农民,重点实施了‚超级杂交稻‘种三 9 产四’丰产工程‛、‚优质水稻技术集成推广工程‛、‚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科技兴茶‘五个一’‛等十四大科技兴农富民行动。 科技兴农富民行动在基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受到了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农业部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搜狐、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登载和转载,在我省和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各服务队通过搭平台、建基地、联企业,加强科技对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年来,科技富民行动累计服务企业、科技 示范户 300 多家,新 增 科技示范基地 面积 10万多亩,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160 多个,推广新技术 30 多项,新品种和技术推广示范面积 39 万余亩,科技兴农富民服务平台全年点击量达 40 多万人次,举办科技培训班和讲座 230多场次,科技下乡专家答疑 2020 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 万余份, 培训科技 示范 户和农民 万多人,为农民增收 亿余元。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服务队 每年帮助消化柑橘 鲜果原材料 40 万吨,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增收 40 亿 元。 蔬菜新品种及相关技术推广服务队实现直接经济效益 150万元,为农民增收 500 余万元。 真正把科技送到了生产一线,解决了实际问题,把科技兴农富民行动落到实处。 我院获得2020 年度《湖南科技年鉴》工作先进单位、 2020 年度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 建整扶贫与科技特派员工作进一步推进。 我院 派驻新晃 10 的 扶贫工作组筹措经费 240 万元, 新(改)建公路 公里, 修建饮水工程 6处, 实现全村每户通自来水。 引进优质农作物品种 6 个,推广种植优质蔬菜、水果 600 多亩, 培育养殖示范户 2 个,养殖大户 10 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3个。 2020 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200 元,同比增长 1310 元。 科技特派员本年度共选派 43 人,比 2020 年增加 19 人。 全年共举办培训讲座 100 多场次,培训农民 10000 余人次,培养 150 多名科技‚二传手‛。 我院的 扶贫和科技特派员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六、科技产业 发展跃上新台阶 2020 年是我院科技产业与成果转化 工作的转型之年, 在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