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摘要:

→ 二次清孔 → 灌注混凝土成桩 → 桩头养护 冲击反循环成桩施工工艺流程 埋设孔 口护筒 → 钻机安装 就位 → 冲击钻进开 孔 → 孔内注入泥 浆 → 启动反循环泥浆 → 进行冲击反循环施工 → 冲至设计深度、提钻 → 清孔、测量孔深 → 下放钢筋笼 → 二次清孔 → 灌注混凝土成桩 → 桩头养护 7 质量控制 Q/ZXJZ J131— 2020 3 钢筋笼制做与吊放 分段制作的钢筋笼长度,以钢筋长度为宜,且不宜短于。 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牢靠固定,防止下落。 钢筋笼保护层可采用在笼外侧对称安设绑块、垫管、钢筋耳、混凝土滚轮等方法。 滚轮直径100~140mm,中心穿一短小钢筋,焊接在笼体上,钢筋入孔时,滚轮可沿孔壁滚动,既避免钢筋笼对孔壁的碰刮,又可减少钢筋笼下放阻力。 钢筋笼保护层允许偏差见表 1。 表 1 钢筋笼保护层允许偏差 水下浇注混凝土桩 177。 20㎜ 非水下浇注混凝土桩 177。 10㎜ 钢筋笼起吊不得在地面拖拽;钢筋笼较长时,吊点应适当下移,并加焊加强筋,防止钢筋笼起吊变形。 成桩 施工前预留保护土层,一般为 500㎜ ~ 1000㎜。 桩位放线后,应由甲方、乙方、监理共同验收,并检查基础轴线、基准标高、桩位和数量是否与施工图纸相符。 钻机进入现场组装,保证钻杆长度能够满足桩长需要。 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在机架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保证钻孔深度。 成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测量孔深、下放钢筋笼、二次清孔,保证桩长及孔底沉渣 10㎝。 泥浆浆制备(干孔作业桩除外) 除能自行造浆的土层外 ,均应制备泥浆。 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 拌制泥浆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比设计。 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 ,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 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 浇注混凝土前,孔底 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 ;含砂率 ≤ 8%;粘度 ≤ 28s。 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浇注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 桩身混凝土必须留 有试件,直径大于 1m的桩,每根桩应有 1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 1组,每组 3件。 浇注混凝土 干成孔桩浇注混凝土 浇注混凝土前,应先放置孔口护孔漏斗,随后放置钢筋笼并再次测量孔内虚土厚度,在允许范围内,开始浇注混凝土,浇注桩顶以下 5m范围内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振捣,每次浇注高度不得大于。 水下浇注混凝土 钢筋笼吊装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浇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 160㎜~ 220㎜;水泥用 量不少于 360kg/m3。 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 40%~ 4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