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内容摘要:

透系数 (m/d); H—— 试验水头 (m); ro—— 钻孔半径 (m)。 3 基 本 规 定 试验方法与试段长度 钻孔压水试验应随钻孔的加深自上而下地用单栓塞分段隔离进行。 岩石完整、孔壁稳定的孔段,或有必要单独进行试验的孔段,可采用双栓塞分段进行。 试段长度宜为 5m。 含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岩溶洞穴等的孔段,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段长度。 相邻试段应 互相衔接,可少量重叠,但不能漏段。 残留岩芯可计入试段长度之内。 压力阶段与压力值 压水试验应按三级压力、五个阶段 [即 P1- P2- P3- P4(P2)— P5(= P1),P1P2P3]进行。 P P P3,三级压力宜分别为 、 和 1MPa。 当试段埋深较浅时,宜适当降低试段压力。 试段压力的确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当用安设在与试段连通的测压管上的压力计测压时,试段压力按式 (— 1)计算: P= Pp+Pz (— 1) 式中 P—— 试段压力 (MPa); Pp—— 压力计指示压力 (MPa); Pz—— 压力计中心至压力计算零线的水柱压力 (MPa)。 2 当用安设在进水管上的压力计测压时,试段压力按式 (— 2)计算: P=Pp+PZ- PS (— 2) 式中 Ps—— 管路压力损失 (MPa); 其余符号同式 (— 1)。 压力计算零线的确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当地下水位在 试段以下时,压力计算零线为通过试段中点的水平线; 2 当地下水位在试段以内时,压力计算零线为通过地下水位以上试段中点的水平线; 3 当地下水位在试段以上时,压力计算零线为地下水位线。 管路压力损失的确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当工作管内径一致,且内壁粗糙度变化不大时,管路压力 损失可用式 ()计算: () 式中 λ —— 摩阻系数, λ = 2 104MPa/m~ 4 104MPa/m; lP—— 工作管长度 (m); d—— 作管内径 (m); v—— 管内流速 (m/s); g—— 重力加速度, g=。 2 当工作管内径不一致时,管路压力损失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 实测方法按本规程附录 A 执行。 试 验 钻 孔 压水试验钻孔的孔径宜为 59mm~ 150mm。 压水试验钻孔宜采用金刚石或合金钻进,不应使用泥浆等护壁材料钻进。 在碳酸盐类地层钻进时,应选用合适的冲洗液。 试验钻孔的套管脚必须止水。 在同一地点布置两个以上 钻孔 (孔距 10m 以内 )时,应先完成拟做压水试验的钻孔。 试验用水与试验人员 试验用水应保持清洁,当水源的泥沙含量较多时,应采取沉淀措施。 钻孔压水试验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4 试 验 设 备 止 水 栓 塞 止水栓塞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栓塞长度不小于 8 倍钻孔直径; 2 止水可靠、操作方便。 宜采用水压式或气压式栓塞。 供 水 设 备 试验用的水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工作可靠,压力稳定,出水均匀; 2 在 1MPa 压力下,流量能保持 100L/min。 水泵出口应安装容积大于 5L 的稳压空气室。 吸水龙头外应有 1 层一 2 层孔径小于 2mm 的过滤网。 吸水龙头至水池底部的距离不小于。 供水调节阀门应灵活可靠,不漏水,且不宜与钻进共用。 量 测 设 备 测量压力的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力表应反应灵敏,卸压后指针回零,量测 范围应控制在极限压力值的1/3~ 3/4; 2 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范围应大于试验压力。 流量计应能在 压力下正常工作,量测范围应与水泵的出力相匹配,并能测定正向和反向流量。 宜使用能测量压力和流量的自动记录仪进行压水试验。 水位计应灵敏可靠,不受孔壁附着水或孔内滴水的影响。 水位计的导线应经常检测。 试验用的仪表应专门保管,不应与钻进共用,并定期进行检定。 5 现 场 试 验 试 验 程 序 现场试验工作应包括洗孔、下置栓塞隔离试段、水位测量、仪表安装、压力和流量观测等步骤。 试验开始时,应对各种设备、仪表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洗 孔 洗孔应采用压水法,洗孔时钻具应下到孔底,流量应达到水泵的最大出力。 洗孔应至孔口回水清洁,肉眼观察无岩粉时方可结束。 当孔口无回水时,洗孔时间不得少于 15min。 试 段 隔 离 下栓塞前 应对压水试验工作管进行检查,不得有破裂、弯曲、堵塞等现象。 接头处应采取严格的止水措施。 采用气压式或水压式栓塞时,充气 (水 )压力应比最大试段压力 P3 大~ ,在试验过程中充气 (水 )压力应保持不变。 栓塞应安设在岩石较完整的部位,定位应准确。 当栓塞隔离无效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移动栓塞、更换栓塞或灌制混凝土塞位等措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