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碧桂园管桩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13 第一节 测量放线 打 桩 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对高程点和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工作,首先进行室内计算,由两人同时进行,经复核无误后,方能进行现场施线。 建筑物角点测放:利用建设方提供的控制点引测建筑物的四个边角轴线控制点,测放后及时进行复测,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做好控制桩的保护。 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根据已放出来的建筑物的边角轴线控制点,利用经纬仪前后视的方法,在视线上分别量取轴线控制点,然后依据这些点再测放桩位。 各桩位点的测放 :根据轴线与桩位的关系,采用 全站仪或 经纬仪运有极 坐 标的方法放出桩位,插入Ф 8 钢筋作为桩位标记,并在钢筋上涂上醒目的红油漆或系上红色胶带,以保证 打 桩时不易搞错,放出的桩位需经甲方监理复核签认后才可施工。 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挤压或桩机行走等因素在 打 桩前应对桩位进行复核,并定期复核各轴线的控制点。 施工控制点的保护:以保证施工控制点的准确性,需对其四周用砼固结,保护其稳定性;另外,每周均需对控制点进行复核。 第 二 节 预制管桩的堆放与验收 一、预制管桩的堆放 预制管桩从管桩厂运来卸下堆放,地点选择要有利 于 打 桩施工,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叠层堆放时,层间必须放垫木,各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面上,管桩最高堆放三层,先用的桩应放在上层,垫木应选用耐压的长方体,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 14 当管桩叠层堆放时,必须使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取桩。 堆放场地要平整,根据地面的坚实情况,可加木方作支点。 二、预制管桩的验收 对于卸下来的桩,施工员和质安员要认真检查,不合格的管桩不得进入现场。 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有限,质检员只能对管桩的外观(即表面有否蜂窝、麻面、合缝漏浆、局部磕损、钢筋外露、横裂、纵裂,以及桩身弯曲度、内壁光 滑度等)及几何尺寸(直径、壁厚、桩长、端头板厚度、平整度等)来进行验收。 另外,需检查管桩每批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材料是否真实、齐全。 管桩外观质量验收标准 项 目 产 品 等 级 优等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粘皮和麻面 不允许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 %;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 5mm,且应修补。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 10mm, 且应修补。 桩身合缝漏浆 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 5mm,每处 漏 浆 长 度 不 大 于1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 5%,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 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 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 100mm,且应修补。 局部磕损 不允许 磕损深度不大于 5mm,每处面积不大于 20cm2,且应修补。 磕损深度不大于 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 50cm2,且应修补。 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 15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 桩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 面 断筋、脱头 不允许 桩套箍凹陷 不允许 凹陷深度不大于 5mm 凹陷深度不大于 10mm 内表面混凝土塌落 不允许 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 漏浆 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 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 1/4,且应修补。 空洞和蜂窝 不允许 第三节 砼预制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预控对策 质量通病 主要原因 预控对策 1 桩身断裂或桩头破裂 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低,不能承受施 打 桩的作用力, 管桩强度必须达到 100%,方可植桩和可(压 )桩 桩在堆放、运输、起吊过程中产生断裂。 植桩前必须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质量,防止将断桩就位使用。 桩头裙板漏浆形成空洞、桩顶面不平、镦头高出端面板 管桩进场前进行严格检查 打 桩时偏心锤击 打 桩时校准桩心 在厚粘性土中停歇时间太久再施 打 严格控制每根桩的施 打 时间 送桩器尺寸不合适或倾斜 选用合格的送桩器 自由落锤落距太大 严格按试桩时确定的落距施打 16 在“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质条件下打桩 仔细研究地质报告,严格控制收锤标准或改为静压施工。 打桩时未加桩垫或桩 垫太薄,或未及时更换。 选用符合标准的桩垫并及时更换。 边坡滑移或土方开挖不当 加固边坡,打桩位时不开挖基坑 2 桩顶位移 测量放线有误 自行多次复核后请监理复核 软土地基或桩密集处先施工的桩易挤压偏位 采用跳打法施打并及时观测桩上浮量 孤石或其它障碍物将桩尖和桩身挤向一旁 先处理地下障碍物后再施打,若埋深较深先报告各主管部门再拟定施打方 案 持力层顶而起伏过大,桩尖沿斜面滑移。 仔细研究地质报告,严格控制收锤标准 边打桩边开挖基坑 沉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需沉桩完结后隔适当时间 方可开挖 3 桩身 倾斜 施工场地不平 先进行场地平整拮施工 打桩导杆不直 施工前先进行设备检查 多节桩边接后成折线 接桩严格控制上下桩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施打时桩锤、桩帽、桩中心线不在同直线上,偏心受力 施打时密切观察三者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及时进行调整 在淤泥软土层,一锤沉下几米甚至十几米 轻落锤,采用长桩 遇孤石和障碍物,使桩尖跑位造成倾斜 仔细研究地质报告,严格控制收锤标准 边打桩边开挖基坑 施打桩位时不开挖基坑 4 沉桩或承 勘探资料有误 请勘察部门进行补助 桩头或桩身被打断 见“桩身或桩头断裂”预控措施 17 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沉桩时遇地下障碍物或厚度较大的硬夹层 必要时先进行引孔 送桩深度过深还无法收锤 合理配桩 桩锤选得太小或过于破旧锤击力不足,跳动不正常 选用合适的、性能良好的桩锤 布桩过于密集或施打顺序不当,使后打的桩无法达到设计标高,并使先打的桩上浮 施工前确定好施打顺序并严格执行,同时密切观测桩上浮量 地质条件太差,如淤泥层太厚,强风化岩太薄等 严格控制收锤标准或提请各 主管部门改变施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