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内容摘要:

宽度( m) 高度( m) 合计 若幕墙内设有通风换气系统,简要说明幕墙通风换气系统,并说明设计参数及预期通风效果。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门窗表,幕墙设计说明及计算书。 要求: 门窗表中应有外墙详细尺寸说明,并与大样图吻合。 幕墙设计说明中应有可开启扇的详细尺寸说明; 若幕墙内设有通风换气系统,则应对通风换气系统进行简要阐述。 12 指标 类别 标准 条文 评价要点 达标 判定 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 建议提交材料 实际提交材料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 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7107规定的 4级要求。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 : 级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要求: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外窗气密性等级的设计说明。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是否 实现蓄能 :□是,□否 蓄能设备: 蓄能技术: 简要说明建筑本体蓄能设计:包括实现建筑本体蓄能采用的蓄能材料或建筑结构及建筑本体蓄能效果。 简要说明蓄热蓄冷系统的设计:包括蓄热蓄冷系统的容量、系统选择、设备的选型 及蓄能系统的效果等。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蓄冷蓄热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建筑本体蓄能设计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蓄能设备系统形式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 若上述材料中缺少相关论述,需补充蓄能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 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 (或预冷 )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 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 : 简要说明排风热回收经济技术分析:对不同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 简要说明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对该建筑中采用的排风热回收系统进行简要阐述,对其系统形式、设备选型、及预期收益的说明。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的系统设计图。 要求: 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中应有对不同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的分析,及该建筑采用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设计说明。 13 指标 类别 标准 条文 评价要点 达标 判定 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 建议提交材料 实际提交材料 全 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满足要求: 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设计合理,设计新风比可调。 实际运行中实现了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或增大了新风量的比例。 风取风 口 截面积 : 新风管截面积 : 新风比 调节范围: 请进行简要说明并包括以下内容: 全空气系统概述:系统形式、全年运行模式。 新风比调节说明:调节新风比的措施、新风比的调节范围。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 设计说明、暖通专业全空气空调系统施工图系统与平面图。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全空气系统形式、调节新风比措施的详细说明,并与详图吻合。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符合以下任 两 项即为满足要求: 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 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 (热 )量调节 , 空调冷热源机组的 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规定。 水系统 采用变流量运行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 空调系统分区: 是否 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 (热 )量调节 :□是,□否 水系统 是否 采用 变频 运行 系统 或 全空气系统 是否 采用变风量控制 :□是,□否 简要说明建筑功能分区、空调系统分区原则、空调系统分区设计说明。 简要说明部分负荷运行策略。 空调冷热源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 负荷比例 性能系数( W/W) 100% 75% 50% 25% IPLV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计图。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系统分区原则的简要说明、对 IPLV 的详细计算说明、对部分负荷运行策略的详细说明。 14 指标 类别 标准 条文 评价要点 达标 判定 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 建议提交材料 实际提交材料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20第 .2 5 .3 .2 7条的规定。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设备类型 设备编号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为: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 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备清单、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的计算书。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备清单中应有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详细参数;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的计算说明,并与图纸吻合,若设计说明中缺少相关数据,则须提供相应计算书。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是否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生活热水或其他热 需求:□是,□否 具体形式: 简要说明生活热水系统设计:系统概述、热源形式、设备选型和热水用量。 若建筑中使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蒸汽或生活热水,简要说明系统形式和系统能力。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给排水和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和系统设计图纸。 要求: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生活热水系统,包括利用余热(废热)提供蒸汽(或生活热水)系统的说明。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是否 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电梯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是,□否 是否 对非电能源实现按主要用途分项、定时计量 :□是,□否 简要说明独立分项计量系统设计原则、监测装置。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和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独立分项计量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15 指标 类别 标准 条文 评价要点 达标 判定 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 建议提交材料 实际提交材料 建筑内所有电梯均采用节能电梯并采用节能控制方式。 是否采用节能型电梯:□是,□否 节能型电梯控制方式: 请填写下表: 节能电梯型号 节能率 使用位置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 电梯相关设计文件。 要求: 节能设计说明应包括电梯节能设计。 节能与能源利用一般项达标情况小结 : 优选项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80%。 需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中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进行能耗计算,计算结果为: 建筑分项能耗 单位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全年采暖能耗 kWh/m2 全年空调能耗 kWh/m2 全年照明能耗 kWh/m2 全年总能耗 kWh/m2 能耗比例 100% 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以管理部门批复后的复印件为准)。 要求: 需提供节能计算报告(详见附录一)。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示范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是,□否 简要说明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设计说明:从负荷预测、系统配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方面对 该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系统形式、设备选型、及系统能力进行简要说明。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要求: 请从以上各方面对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16 指标 类别 标准 条文 评价要点 达标 判定 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 建议提交材料 实际提交材料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 满足以下三 条 中的任意一 条 则判定该项达标 : 可再生能源产生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 ; 合理采用地源 、水源等新型热泵空调技术。 简要说明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说明:当地可再生资源状况、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可提供生活热水(或发电量)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 要求: 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说明中应对以上各点进行详细说明,并提供详细计算参数(详见附录二)。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 照明功率设计值: 房间 设计照度值( Lx) 照明功率密度( W/m2) 实际值 现行值 简要说明照明系统能源形式及控制策略、主要灯具型号。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各层照明平面图、照明控制系统图。 要求: 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照明系统、照明设计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节能与能源利用 优选 项达标情况小结 : 17 指标 类别 标准 条文 评价要点 达标 判定 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 建议提交材料 实际提交材料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在方案、 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本系统水系统规划方案的内容包括有:□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其他: 简要说明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用水水量和水质的估算与评价原则,用水分配计划、水质和水量方案。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给排水设计说明、设计图纸,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等。 要求: 计 算 说明中需包含当地水资源情况、用水水量和水质的估算与评价原则、用水分配计划、水质、水量保证方案、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