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机房技术标(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模板,方木内楞,外楞采用Φ 的钢管组成。 竹胶板必须采用尺寸规格一致,无起壳分层的优质竹胶板,方木无翘曲变形,经平刨、压刨加工成统一规格后使用。 柱模安装工艺:安装前检查→柱模安装→检查对角线长度差→安装对拉螺栓→全面检查校正→整体固定。 模板安装前应先放出模板的位置线及密板的控制线,各轴线排尺寸时均从外向里排,在允许范围内把尺寸误差均匀调整在内墙各开间内。 柱模板采用竹胶板,柱用钢管、柱箍进行加固,柱箍间距不大于 500 毫米。 模板四周按给定柱截面线就位,并使之垂直,对角线相等。 用定型柱套箍固定,楔板到位、销铁插牢。 对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线扭向等全面校正加固。 将柱根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将柱的模板上口找直,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砼,模 板的安装方法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工艺标准执行。 梁模板安装工艺: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底楞或梁卡具→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侧梁模→安装另一侧梁模→安装上下锁口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 在柱 子砼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梁底标高引测用),复核。 安装梁模支架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支柱一般采用双排(设计定),间距以 60100 厘米为宜,支柱上连固 10 厘米 10 厘米木楞(或定型钢楞)或梁卡具。 支柱中间和下方加横杆或斜杆,立竿加可调底座。 在支柱上调整预留梁底模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底模上应拼上连接角模。 清除杂物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安装梁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板底拼接,用梁卡具或安装上 下锁口楞及外竖楞,附以斜撑,其间距一般宜为 75 厘米。 当梁高超过 60 厘米时,需加腰楞,并穿对拉螺栓加固。 侧梁模上口要拉线找直,用定型夹子固定。 复核检查梁模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 有楼板模板时,在梁上连接阴角模,与板模拼接固定。 梁底模板安装时要按间距尺寸拉通线铺设,做到横平竖直。 模板安装后,进行全面检查,并办理预检手续,模板支撑系统安装牢固。 梁板当跨度≥ 4 米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 1/10003/1000。 楼板模板安装工艺:搭设支架→安装横纵钢(木)楞→调整楼板 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砼浇筑前应认真检查、复核模板位置,模板垂直度、平整度及标高,检查预留洞位置及尺寸是否准确无误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是否牢固,接缝是否严密。 所有模板在使用前都要涂刷脱模剂,拼缝处应粘贴海绵条。 砼施工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砼施工中,安排木工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模板拆除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拆除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点设置包括模板的安装质量(包括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标高、接缝严密情况,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轴线位移。 预控措施:施工前检查上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钢筋位置及放线位置是否正确;及时更换有缺陷的模板,并予以修复,加强工序自检;加强模板出场管理及现场保养;连接件扣紧不松动;支撑点牢固可靠。 相关人员的质量保证措施:技术人员出具复试报告和作业指导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施工中监督执行情况,把住质量关;材料人员必须出具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材料进入场区必须检查材料的质量情况,对质量不过关的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更不允许应用于 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要跟踪检查质量,监督班组自检、互检和交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住质量关;工长监督施工,合理安排人力,协调各工种的配合;操作人员应按作业指导书精心施工,技术交底要做好自检。 模板拆除: 侧模拆除: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 拆除。 已拆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拆除模板的先后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 ,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钢筋工程 作业条件: ( 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 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 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 7)、模板安装完毕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 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施工方法: 柱钢筋绑扎: ( 1)、工艺流程: 套柱钢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 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 长度内,绑扣不少于 3 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 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 90 度。 ( 3)、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 5)、柱箍筋绑扎。 ( 6)、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 7)、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 8)、箍筋 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 9)、柱箍端头应弯成 135 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 10d( d 为箍筋直径) ( 10)、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 11)、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 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 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梁钢筋绑扎: ( 1)、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画梁箍筋间距→穿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 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间距→在梁模板上口铺模杆数根→在横杆上画放箍筋→穿梁下层纵筋→穿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 3)、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 4)、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 135 度,平直部分长度为 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 5d。 ( 5)、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 50mm 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 6)、在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 7)、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 22mm 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 22mm 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未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 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面面 积百分率,受压区不大于 50%。 板钢筋绑扎: ( 1)、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