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最细新、最全标准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内容摘要:

进行民主推荐,在民主推荐比较集中的人选中产生;4 、拟作定向安排的考察对象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建议方案,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并征求单位其他副职领导的意见后确定。 形成干部考察报告,提出干部任职建议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影响,不如实客观公正地形成考察报告。 考察组成员 低考察组成员在考察报告上签字,对考察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分公司党组会研究决定1 、不按照规定召开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职;2 、个人决定干部任职或者个人改变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职决定。 分公司党组成员 低1 、按“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党组集体决定干部人选;2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人资部门有关人员公示廉洁风险等级中干部考察1 、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2 、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3 、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好处;4 、审核档案弄虚作假;5 、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如实报告;6 、更改、伪造测评、推荐结果。 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隐匿不报、不调查核实、不如实报告。 分公司党组管理干部任职管理业务事项廉洁风险识别、评估及防控措施表1 、2 人及以上(其中1 名人资部工作人员)同时开启举报箱,记录登记举报信件,并向有关领导汇报;2 、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报告;3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1 、考察组人员2 人及以上;2 、制定考察方案,并经批准;3 、保存考察原始资料,编制考察总结;4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主要防控措施考察组成员廉洁风险识别高 18 基层企业副职后备干部选拔业务事项 基 层 企 业 副 职 后 备 干 部 选 拔 业 务 事 项 廉 洁 风 险 点 标 识 图备 注基 层 企 业 人 资 部基 层 企 业 领 导上 级 单 位 党 组公 示形 成 干 部 考 察 报 告 ,并 提 出 建 议列 入 后 备 干 部 名 单干 部 考 察形 成 上 报 文 件民 主 推 荐研 究 同 意结 束开 始领 导 班 子 会 议 研 究提 出 考 察 人 选领 导 班 子 会 议 讨 论确 定主 要 领 导 签 发制 定 考 察 方 案 本 业 务 事 项 执 行 公 司《 基 层 企 业 后 备 干 部管 理 暂 行 办 法 》。 领 导 班 子 会 议 是 指 总经 理 ( 厂 长 ) 办 公会 、 党 委 会 或 党 政 联席 会。 下 同。 19 业务环节 廉洁风险点涉及岗位或人员人资部门有关人员监审部门有关人员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提出考察人选1 、领导个人指定考察人选;2 、考察人选不符合民主推荐要求。 领导班子成员 中1 、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集体决定考察人选;2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形成干部考察报告,并提出建议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影响,不如实客观公正地形成考察报告。 考察组成员 低考察组成员在考察报告上签字,对考察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确定1 、不按照规定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备干部人选;2 、个人决定后备干部人选或者个人改变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集体确定的后备干部人选。 领导班子成员 低1 、按“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干部人选;2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人资部门有关人员干部考察中1 、2 人(其中1 名人资部工作人员)同时开启举报箱,记录登记举报信件,并向有关领导汇报;2 、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报告;3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4 、接受独立第三方对举报情况进行检查。 1 、考察组人员2 人及以上;2 、制定考察方案,并经批准;3 、保存考察原始资料,编制考察总结;4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1 、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2 、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3 、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好处;4 、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如实报告;5 、更改、伪造测评、推荐结果。 考察组成员公示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隐匿不报、不调查核实、不如实报告。 高 基层企业副职后备干部选拔业务事项廉洁风险识别、评估及防控措施表民主推荐 中1 、制定民主推荐方案,并经批准;2 、保存民主推荐的原始资料;3 、形成民主推荐报告;4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廉洁风险识别廉洁风险等级1 、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2 、更改、伪造民主推荐结果。 主要防控措施 20 基层企业中层干部任职管理业务事项 基 层 企 业 中 层 干 部 任 职 管 理 业 务 事 项 廉 洁 风 险 点 标 识 图备 注区 域 分 公 司 人 资 部 基 层 企 业 领 导 基 层 企 业 人 资 部公 司 人 资 部推 荐 选 拔区 域 分 公 司 管 理 单 位否公 司 直 管 单 位区 域 分 公 司 管 理 单 位公 司 直 管 单 位干 部 考 察组 织 考 试发 布 公 告备 案公 示民 主 推 荐征 求 相 关部 门 意 见领 导 班 子 会议 讨 论 确 定是 否 需 报上 级 单 位审 批备 案报 名 人 员 资格 审 查办 理 任 免文 件征 求 相 关部 门 意 见结 束提 出 干 部 配 备 需 求 和任 职 条 件领 导 班 子 会 议讨 论 确 定开 始形 成 考 察 报告 , 并 提 出建 议竞 争 上 岗提 出 人 选 建 议领 导 班 子 会议 讨 论 确 定基 层 企 业 应 根 据 公 司 干部 管 理 规 定 , 制 定 相 应的 干 部 管 理 办 法。 21 业务环节 廉洁风险点涉及岗位或人员提出干部配备需求和任职条件有倾向性地提出干部配备需求和任职条件。 人资部门有关人员中1 、干部配备需求和任职条件应符合干部管理有关规定;2 、提出干部配备需求和任职条件的过程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加强沟通,听取基层企业主要领导和有关副职领导的意见。 泄漏试题。 试题出题和保管人员中1 、通过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或指定专人出题,并明确相应的试题保密管理规定;2 、纪检监察人员进行过程监督。 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公正评分。 阅卷人员面试人员 低1 、明确评分标准和规则;2 、阅卷应采取隐匿应试人姓名的方法进行;3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4 、纪检监察人员进行过程监督。 人资部门有关人员监审部门有关人员形成考察报告,并提出建议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影响,不如实客观公正地形成考察报告。 考察组成员 低考察组成员在考察报告上签字,对考察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确定1 、不按照规定召开领导班子会讨论决定干部公示人选;2 、个人决定干部公示人选或者个人改变集体作出的干部公示人选。 领导班子成员 低1 、按“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干部人选;2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人资部门有关人员民主推荐1 、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2 、更改、伪造民主推荐结果。 中公示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隐匿不报、不调查核实、不如实报告。 中1 、制定民主推荐方案,并经批准;2 、保存民主推荐的原始资料;3 、形成民主推荐报告;4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1 、考察组人员2 人及以上;2 、制定考察方案,并经批准;3 、保存考察原始资料,编制考察总结;4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1 、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2 、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3 、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好处;4 、审核档案弄虚作假;5 、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如实报告;6 、更改、伪造测评、推荐结果。 考察组成员1 、2 人及以上(其中1 名人资部工作人员)同时开启举报箱,记录登记举报信件,并向有关领导汇报;2 、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报告;3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基层企业中层干部任职管理业务事项廉洁风险识别、评估及防控措施表高干部考察主要防控措施廉洁风险识别廉洁风险等级组织考试 22 基层企业员工录用管理业务事项 基 层 企 业 员 工 录 用 管 理 业 务 事 项 廉 洁 风 险 点 标 识 图备 注基 层 企 业 人 资 部基 层 企 业 单 位 领 导上 级 公 司 人 资 部上 级 公 司 领 导或报 上 级 单 位备 案结 束开 始根 据 批 复 的 录 用 计划 发 布 招 聘 信 息备 案本 业 务 事 项 执 行 公 司 《 分 支机 构 与 下 属 单 位 员 工 录 用 管理 办 法 》。 上 报 拟 录 用人 员 文 件公 示收 集 简 历领 导 班 子 会 议讨 论 确 定组 织 考 试录 用 审 批背 景 调 查主 要 领 导审 批组 织 考 试资 格 审 查形 成 拟 录 用 人选 建 议办 理 录 用 手续批 复提 出 员 工 需求 计 划审 批汇 总批 准 23 业务环节 廉洁风险点涉及岗位或人员提出员工需求计划以权谋私,有倾向性地提出员工录用计划。 人资部门有关人员高1 、人资部门需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在对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员工需求计划;2 、员工需求计划需经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 资格审查利用职务之便,将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人员列入考试人员名单。 人资部门有关人员中1 、对照录用计划确定的录用人员资格或岗位要求,提出考试人员名单;2 、人资部负责人和企业领导逐级审核。 泄漏试题。 试题出题和保管人员中1 、通过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或指定专人出题,并明确相应的试题保密管理规定;2 、纪检监察人员进行过程监督。 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公正评分。 面试人员 低1 、明确评分标准和规则;2 、阅卷应采取隐匿应试人姓名的方法进行;3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4 、纪检监察人员进行过程监督。 背景调查故意不完整、真实反映被调查人员信息。 人资部门有关人员中1 、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内容,并经部门批准;2 、至少2 人进行此项工作,并对调查结果签字确认。 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确定1 、不按照规定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录用人员名单;2 、个人决定录用人员名单或者个人改变领导班子集体确定的录用人员名单。 领导班子成员 低1 、按“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录用人员名单;2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人资部门有关人员反映录用对象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隐匿不报、不调查核实、不如实报告。 1 、2 人及以上(其中1 名人资部工作人员)同时开启举报箱,记录登记举报信件,并向有关领导汇报;2 、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报告;3 、执行公务回避规定。 组织考试公示中基层企业员工录用管理业务事项廉洁风险识别、评估及防控措施表主要防控措施廉洁风险识别廉洁风险等级 24 (二)投资管理 兼并收购业务事项 兼 并 收 购 业 务 事 项 廉 洁 风 险 点 标 识 图备 注工 作 小 组总 办 会董 事 会股 东 大 会公 司 相 关 部 门公 司 所 属 单 位公 司 领 导开 始初 步 筛 选 或酝 酿 目 标形 成 项 目 建 议总 经 理 办 公 会 确 定项 目 , 成 立 领 导 小组 和 工 作 小 组 , 指定 项 目 协 调 人聘 请 中 介 机 构进 行 尽 职 调 查 、 资产 评 估 与 审 计起 草 收 购 协 议 并 谈判形 成 收 购 方 案 及 收购 协 议报 有 关 监 管 机 构 批准结 束分 管 领 导 审 核主 要 领 导 审 定分 管 领 导 审 核主 要 领 导 审 定总 办 会 审 批董 事 会 批 准 本 业 务 事 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