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光伏电站项目技术方案柔性支架内容摘要:

面内 及平面外的稳定性。 在集中受力点,采用压块、借助地势锚固等形式,增加网架架构的附着力,起到防风卸风的作用,增加稳定性。 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 当地 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受的荷载情况进行设计,构件要结合实际的跨度、柱距通过计算设计结构方案和结构 措施,保证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保证拉索以及横梁的挠度要求。 柔性支架优势 ,安装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 ,降低成本(按可抗 14 级强台风设计,可节约 40%的钢材); “悬、拉、挂、撑”安装、运行安全性高; “上下左右”设置间距,获得最佳倾角,提高发电效率,减少风压雪压面积 ,降低强风和地震袭击风险。 太阳能电池组件板布置 光伏太阳能组件阵列的设计不仅为光伏系统提供可靠的发电保障,而且要有效地利用建筑屋顶的有限空间以提供更高的输出电量,更重要的是将可再生绿色能源和建筑美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展示其强大的视觉效果和功能作用。 本系统阵列共由 4532 块 多晶 265W 高效组件组成。 组件板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10 组件板平面布置图 安装后效果图 11 接入系统 方案 1 接入系统电压 等 级 的 选择 光伏电 站接入 电 力系 统应 根据自身装机容量、当地供 电 网 络 情况、 电 能 质 量等 技术 要求 选择 合适的接入 电压 等 级。 综 合考 虑 本 项 目以 10kV 电压 等 级 接入 电网。 2 接入电 力系 统 方案 本项 目 总 装机容量 约 ,根据各厂区配电 站主接 线 情况和各配 电 站的 负 荷情况,提出 定西 市 太阳能光伏发电 集中示范 项 目接入系 统 方案如下: 初步确定 污水 场区相关配电设施(含接入电缆 )按低 压 并网 标 准 设计。 为满 足可靠性要求,光伏并网点接入用 户 10KV变电站高 压侧 ,运行模式采用 “ 自发自用, 余电 上网 ”。 场 区采取 集中型 逆 变 器的方案,每 22块 光伏 组 件 组 成一个 组 串,每 12路接入一台 直流汇流箱,每 5台 汇流箱接入一台 630KV逆变 器逆 变 成 315V 交流电 ,然后经 升压变压器接入到到 10KV高压 母线侧 并网。 2 系统仿真设计 气象数据 根据中国气象局风 能太阳能 资 源 评 估中心,利用 700 多个地面气象站, 1978- 2020 年观测资 料 计 算了 总辐 射和直接 辐 射,初步更新我国太阳能 资 源的 时 空分布 特征,并进 一步 简 要分析了云、气溶胶和水汽等相关要素的影响得到的 数据如下: 12 中国近 30 年 年平均 总辐 射分布 图 中国近 30 年年平均直接辐 射分布 图 13 我国太阳能资 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 值 中心和低 值 中心都 处在北纬 22176。 ~ 35176。 这 一 带 ,青藏高原是高 值 中心,四川盆地是低 值 中心;太阳年 辐 射总 量, 西部地区高于东 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 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 雨多,在北 纬 30176。 ~ 40176。 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 度而 变 化的 规 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 纬 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 纬 度 的增加而增长。 本项 目位于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 交通北路。 太阳能 辐 射量参考 NASA 数据,该 地区 太阳辐 射情况 如下所示。 14 本项目坐落于 本工程位于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北端。 地理位置北纬176。 ,东经 176。 考虑全年发电量最大的原则,最佳倾角 35度 15 176。 如图,分析得出全年发电最佳倾角 35176。 ,倾斜面上的辐射量为 1877kWh/m2 考虑到阵列布置受建筑屋顶面积的影响,兼顾阵列排间距离设计、遮挡损失及系统效率因素,最终选定 35176。 倾角, 光伏组件横向单块放置,两块光伏组件之间留有 200mm 的间隙,故晶体硅固定 支架单元倾斜面的宽为 992mm 方阵倾角确定后,要注意南北向前后方阵间要留出合理的间距,以免前后出现阴影遮挡,前后间距为:冬至日(一年当中物体在太阳下阴影长度最长的一天)上午 9: 00 到下午 3: 00,光伏组件之间南北方向无阴影遮挡。 固定方阵安装好后倾角不再调整。 本项目固定倾角支架的光伏组件排布方式为:光伏组件横向单块放置,两块光伏组件之间留有 200mm 的间隙,故晶体硅固定支架单元倾斜面的宽为 992mm。 计算当光伏方阵前后安装时的最小间距 D,如下图所示: 16 阵列间遮挡 模拟情况图示 过计算得到:固定光伏方阵的前后排中心间距为 1300mm 时可以保证南、北两排方阵在上午 9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前排不对后排造成遮挡 , 符合系统设计原则。 17 光伏电站首年发电量 序号 名称 数值 备注 1 太阳辐射时数 (单位:小时 ) 1829 2 装机容量 (单位: kW) 3 光伏电站系统转换效率 85% 根据经验,一般取 85% 影响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 1 环境温度 光伏组件平均工作在高于气温 25 度 折损因子 =95% 2 逆变并网系统效率 折损因子 =97% 3 电站检修及电网停电 折损因子 =95% 4 光伏组件积尘 折损因子 =95% 5 光伏组件性能差异 折损因子 =92% 6 线缆损失 折损因子 =3% 4 年发电量 (单位:万度 ) =装机容量 x 年辐射时数 x 转换效率 =*1829*85% = 光伏电站 25 年运行期间发电量 一般来说,组件厂生产的组件的衰减率为: 前 3 年功率衰减≤ 5%,前 10 年功率衰减≤ 10%, 25 年寿命期功率衰减≤ 20% 25 年寿命期年均功率衰减≤ % 18 功率衰减曲线图 在计算发电量时,我们 按年均 % 的衰减率 进行计算。 L 年发电量 万 kWh b 年衰减率 % 年数 年衰减率 1 0 万 kWh 2 万 kWh 3 万 kWh 4 万 kWh 5 万 kWh 6 万 kWh 7 万 kWh 8 万 kWh 9 万 kWh 10 万 kWh 11 万 kWh 12 万 kWh 13 万 kWh 14 万 kWh 15 万 kWh 16 万 kWh 17 万 kWh 18 万 kWh 19 万 kWh 20 万 kWh 21 万 kWh 22 万 kWh 23 万 kWh 24 万 kWh 25 万 kWh 总数 万 kWh L 年平均发电量 万 kWh 19 太阳能光伏系统 环保综合效益分析 本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具体数据如下。 在绿色环保理念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