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内容摘要:

结构的新一轮变革,加速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带动社会生产 力实现更大发展。 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九十年代长达十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其中 35%来自于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 65%则是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升 级和生产率的提高。 最近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经济处于周期性低谷, 其生产率却继续保持飞速增长, 2020 年达到 5%( 1991- 1995 年为 %, 1996- 2020 年为 %)。 第三,高新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和扩散,使经济全球 化和社会知识化 进程加快。 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自身的创新增 值,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新技术、新信息和新知识,使知识资源正成为主要的财富源 泉,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知识创新活动,将成为人类的主导性社会活动,带动劳动力 结构的重大调整,国民的知识水平将越来越高,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要求,整个社会 将成为学习型社会。 这些都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集成化、国际化趋势 由于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发展,为科技研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大大提高 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高新技术创新和更替周期不断缩短,这使得: 一方面,高新技术研发不再仅局限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 协同发展与集成应用,高新技术创新表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新的技术群和新的产 9 业群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复杂系统研究已经列入科学 研究的议程,对微观系统的深入探索完全突破了人类的传统认识和传统学科界限, 因此使各个领域内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彼此交叉融合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增强,重大创 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和技 术交叉领域,综合集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 特征。 技术的综合集成与交叉融合增大了高新技术的研发难度,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 不断发展,一些大型的高难度研究开发项目单靠某个国家或地区难以胜任,各国为 了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分散研发风险,在许多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问题上,多 采取国际合作、联合攻关的方式,利用全球资源加强本国或本企业的研发工作,以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因此各种合作形式广泛产生,尤其 表现为跨国公司加速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实现生产经营的本地化。 不仅联合 攻关及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较多的被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 所采用,而且联合生产和销售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主要途径,这些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国际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高新技术创新、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其产业化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新 产业不断产生,现有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由于高新技术的创新周期缩短,因 此使得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 在 19 世纪,电从发明到应用时隔近 300 年,电磁波通信时隔近 30 年。 到了 20 世纪, 集成电路仅用了 7 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 1 年多。 今天,人类基 因组、超导、纳米材料等本属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在中间成果阶段就申请了专利, 有些甚至迅速转化为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每 5 到 7 年速度就 增加 10 倍,体积减小到原来的 1/ 10,价格下降到原来的 1/ 10。 高新技术产业从 技术到产品的时间快,从产品的生产到衰退时间短,这一特征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竞 争已前移到原 始性创新阶段,并且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份 额也变得更加重要。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保证国家安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减轻资源环境压 10( 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至关重要。 为了争取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据主导地位, 拥有发展的主动权,许多国家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这种状况加剧了高新技术产业的 竞争力度,各国对高新技术、标准和人才等各种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14] 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模式 从地域上分集聚模式和区域模式 集聚模式在美国有三大高新技术的集聚地:旧金山的硅谷、波士顿 128 号公路 和首都华盛顿地区信息产业集聚地。 高技术时代城市产业集聚的一个特点是形成有 规律的簇群,相互关联的产业集聚在一个城市或大城市的一个区域,这就进一步促 进了城市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 在美国,纽约在银行业、保险业、制造业的管 理、会计和广告业等方面居于领导地位,华盛顿特区则在法律服务、计算机和数据 处理、管理和公共关系、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硅谷和波士顿 128 号公 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洛杉矶在娱乐业上居领先地位,城市间产业的 地域分工水平进一步提高,各个大城市的产业特色更加明显。 区域模式可分为一区一园模式和一区多园模式。 采取一区多园模式的有北京、 上海、武汉等城市,这种模式以国家级的开发区为龙头,在城区建立多个科技园。 这种模式可发挥区级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 从性质上分为市场驱动模式 (深圳模式 )和技术驱动模式 (北京模式 ) 深圳模式是一种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模式,其特点是: 1)内在科技资源短缺, 但能通过环境 和机制优势吸引天下人才,招揽天下科技成果;( 2)能充分利用 “后 发优势 ”,实现局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在一张 “白纸 ”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3)在 全国率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优势;( 4)作为特区是小政府、大社会,政 府对企业干预少,科技企业有更为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5)政府当局能较早地把 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先导的战略位置上;( 6)作为移民城市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 氛围;( 7)作为全国二大证交所的所在地之一,较快较好地实现了高技术产业同资 11 本市场的结合 ;( 8)作为开放的 “窗口 ”,从海外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高技术 产品出口占全国 1/3,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名列全国第一。 北京模式是一种以技术源头驱动模式,它的特点是:( 1)科技资源非常丰富, 有最为先进的技术源头;( 2)作为中央政府所在地,有来自于中央部委各方面的大 力支持;( 3)高技术的企业家多由科技人员 “下海 ”演变而成,带有很强的科学家的 色彩;( 4)高技术的产业化与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相伴而生,成为经济发展的两个 方向;( 5)知识产业具有很大的 “内生性 ”,国外高科技产业的比重 较小;( 6)社会 的大部分科研活动游离于企业之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确立;( 7)北京科技园 区正在进行一场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为特色的 “二次创业 ”;( 8)中央政府和 北京市政府正联手将中关村科技园建成我国技术创新和实现技术跨越式的示范区, 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正成为我国继深圳特区建设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后的第三次重 大决策。 [15] 12 3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武汉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武汉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 2140 家,累计民营科技企业 4018 家。 从 2020 年到 2020 年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均翻了一番。 其中产值从 亿元 增长到 800 亿元,每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 %、 16%、 15%、 %、 %;增 加值从 亿元增长到 288 亿元,每年增长幅度分别为 %、 %、 %、 %、 %;。 产值和增加值均保持了两位 数的增幅。 [16] 2020 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钢铁集团的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 %,东湖开发区的特色突出表现在高新科技 的产业化,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武汉钢铁集团的特色则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的 高新技术改造上,比较鲜明地体现出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两大发展目标 — — 推 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与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 2020 年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重点求突破, 克难奋进求发展,高新区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高新区 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580 亿 元,增长 21%;实现工业总产值 460 亿元,增长 21%;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 增长 25%;完成产业和基本建设投资 47 亿元,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 元,增长 20%;引进内资 37 亿元,增长 %;出口创汇 亿美元。 [17] 2020 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项目兴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年实 现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增长 %;实 现固 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完成财政收入 亿元,下降 %; 实现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为年目标的 %;实现出口创汇 亿美元, 为年目标的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其产 值、增加值、利润与出口保持着同步增长的态势,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 越来越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武汉市的传统产业 — — 轿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以及钢材、 13 新材料、先进制造产业已颇具 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与高新技术的高位嫁接与融合大 大拓宽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借助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获得了 持续而平稳的增长。 2020 年,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实现科工贸总收入 亿元,同比 增长 %;完成工业总产值 亿元,同比增长 13%;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 Ramp。 D 经费投入情况 2020 年,武汉市 Ramp。 D 经费已达到全市 GDP 的 %,比 2020 年提高 个百 分 点。 2020 年至 2020 年,大中型企业的 Ramp。 D 经费增长幅度较大,增幅达到了 %, 走出了自 2020 年以来增长近乎停滞的局面。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大中型企业 比重依然明显偏低。 2020 年,国内各类企业 Ramp。 D 经费支出占全国 Ramp。 D 经费支出 的 %, “十五 ”期间,企业 Ramp。 D 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研究机构和高 等院校 Ramp。 D 经费支出所占比重稳定在 %左右,剩下则为企业 Ramp。 D 经费支出, 而武汉市 2020 年大中型企业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在 Ramp。 D 经费支出分别为 亿、 亿与 亿,支出基本旗鼓相当,企业自主研发的主体地位尚不突出。 高 等院校 Ramp。 D 经费迅速增加,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较好的体现了 “十五 ”规划 的重要目的,将武汉市建成我国重要的研发基地。 这样一种 Ramp。 D 经费支出结构客 观上要求强化产、学、研之间的合作,特别是需要大量的风险投资,以衔接研究与 产业化环节,否则很容易出现研发与产业化脱节。 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强者恒强格局 2020 年,东湖开发区完成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产值的 %、生物医药领域 高新技术产值的 %、环保领域高新技术产值的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 成光机电一体化领域高新技术产值的 %;武钢完成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产值的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域与产业上的集聚度不断提升。 2020 年 2020 年环保产 业异军突起,尤以凯迪电力为首,在烟气脱硫等电力环保设备领域一支独秀,产值 占据该产业产值的 6070%。 2020 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 14 化、生物医药、新材料 四大领域完成高新技术产值 亿元、增加值 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分别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 %、 %、 %,分 别比上年提高 、 、 个百分点,呈现出强者恒强格局。 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完 成高新技术产值 亿元、增加值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 %、 %、 %;光机电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