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可行性项目建议书20xx内容摘要:

、 祭拜寄存区。 1.对外停车区 — 19— 规划在 主 出 入口处设置两个停车场,停车场(一)供大中型客车使用,停车场(二)供小汽车使用。 停车场面积 100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车辆 60辆。 2.办公 生 活 综合服务区 在馆区 停车场后方 规划一座 五 层 办公 生活 综合服务楼,设置有办证大厅、 家属休息区、 办公、食堂、餐厅、便民超市、花店、 职工 休息室等。 3. 悼念、 守灵区 悼念、守灵区位于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后方。 悼念厅 规划 容纳 200300 人 ;守灵区设置灵堂 6 个,可同时容纳 6 家丧户举行丧事活动。 4. 综合业务服务区 综合业务服务区位于流程最底部(地块最北端)。 该区功能包括火化、冷藏 (规划可同时冷藏存放遗体 10具) 、车库(仓库)等功能。 5.祭拜寄存区 祭拜寄存区位于综合业务服务区与悼念、守灵区之间。 在骨灰寄存楼两侧布 置 祭拜 区。 骨灰寄存楼规划容纳 800010000盒。 — 20— 第 六 章 工程 方案 一、 工程 内容 ( 范围 )与规模 1.建设 殡殓 车间及办公服务楼 3950平方米(火化车间、灵堂、悼念厅、办公服务楼、车库、骨灰寄存楼)。 2. 购置 殡殓 车间 设备(设施) 12台(套)(燃油焚尸炉 2台,冰柜 6 台、冰棺 4 台)。 3.公用辅助工程( 挡土墙 1500 立方米、 道路 9000平方米、停车场 1000平方米、园林 绿 化 9744平方米、 各类给水管道 1175米 、排水管道 1830 米 、 电力 电信排管 1400 米 等)。 二、主要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即火化机火 化尸体运行流程:遗体由送尸台车接尸、送尸进入火化机的炉膛,待尸体火化完毕后,骨灰退出到预备室,然后由火化间工作人员拣灰入骨灰盒。 工艺流程图见图 61。 图 61:火化车间工艺流程简图 三 、 主体 建筑 工程方案 1.建筑设计理念 殡葬建筑作为特殊公共建筑,体现着对人的关怀,死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所以较之物质功能,其精神功能更为重要。 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有区别,这是殡仪馆建筑设计应该区别对待的。 遗体 火化机炉膛 骨灰 预备室 拣灰入盒 送尸车 火化 — 21— 殡仪馆建筑设计耍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殡仪馆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尸体在处理过程中的生物性污 染,二是尸体在火化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 所以,在殡仪馆建筑中,要注意对污染源 (尸体 )的防污染处理,在设计中要考虑清、污 之间 的分隔。 殡仪馆建筑设计要重视建筑 室内外 环境的艺术设计。 对于室外环境设计,要力求与自然协调。 室外场地是人们参与殡仪活动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在室外环境设计上,强调以绿地、水面形态,多样的植被形式来调节、舒缓人们的悲痛。 2. 建筑风格 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型”的规划和建设目标, 采用 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的 园林式风格,与自然山体相得益彰。 色彩采用暖色调,简洁明快,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 3. 各单体建筑方案简述 场区由南至北各单体建筑依次呈直线排列:办公服务综合楼、悼念厅、灵堂、骨灰寄存楼、车库(仓库)、火化车间。 (1)办公服务综合楼 :拟 设计为 5层,框架结构。 每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 (2)悼念厅:拟设计为 1层,框架结构,层高 8米。 建筑面积 300平方米。 (3)灵堂:拟设置灵堂 6个,每个层高 4米、建筑面积 100平方米,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 600 平方米。 (4)骨灰寄存楼:拟设计为 2 层,框架结构。 每层建筑面积 300 — 22—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00 平方米。 (5)车库(仓库) :拟设计为 1 层,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 150 平方米。 (6)火化车间:拟设计为 1层,框架结构,层高 8米。 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以上建筑面积合计 3950平方米。 四 、公用辅助 工程 1.挡土墙 新建的挡土墙位于 场地西部临山一侧。 挡土墙长 380 米,高 3 米,设计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 挡土墙块石、条石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MU30,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C15。 块条石挡墙顶宽度不宜小于 400毫米。 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水流冲刷情况和岩石风化程度等因素确定。 土质地基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 挡土墙伸缩缝间距一般采用 20~ 25米。 应根据墙背渗水情况设置一定数目排水孔。 挡墙后面填土,应优先选择透水性较强的材料,以减小墙背土冻胀力和有利于积水排出。 2. 场内 道路 (1)道路规划原则 高效畅通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 道路规划应注重主次分明、结构合理、宽度适宜,做到交通通畅,技术经济合理。 并注意道路与地形地物相结合,做到经济、自然。 1)合理设计道路线型和竖向标高,保障内外交通安全畅通,利 — 23— 于道路和管线施工; 2)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和横断面,节约造价。 (2)道路结构 车行道为 20厘米厚 C25 现浇混凝 土面层,下设 15 厘米厚 5%干硬性混凝土稳定层, 15 厘米厚碎石垫层。 林荫道路面铺设广场砖,下设 30厘米厚的砂石垫层。 人行小路为混凝土路面。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 63。 3.停车场 在场区主出入口处规划左、右两个停车场,每个停车场面积 500平方米。 停车场设大车车位 30个,小车车位 70个。 如有临时停车需要,在主干道上设置港湾式停车位供车辆临时停靠。 停车场要考虑生态性设计原则。 4. 景观与绿化 逐步建成融园林、人文景观和殡葬为一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四季常青,各色时令花卉争奇斗艳的特色园林式文化 馆区。 (1)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植物配置时,除了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外,应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展现馆内自然生态景观效果; 2)人工规整植物造景与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相辅相成; — 24— 3)功能要求与视觉景观高度统一; 4)基调树种与特色树种相结合。 (2)绿化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原有植被,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地势条件,丰富植物层次。 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交替布置。 2)改变单一的绿化视觉效果,形成不同季相的景观。 同时做好周边绿化。 (3)植物配置 除选用乡土植物树种外, 可在建筑 周围种植乌柏、樟树、榕树、枫香、美丽针葵、黄山奕树、蜘蛛兰等树种,形成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美观大方的绿化效果。 以层次分明的园林绿化处理和高雅的绿化空间处理手法为主,以凸现 生态型殡仪馆格 调。 主要植物选择榕树、香樟、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池杉、垂柳、桂花、芭蕉、竹柏、南洋杉、蒲葵、凤尾竹、箬竹、含笑、杜鹃、樱花等。 在景观营造上力求 做到庄重、清新悦目、怡然。 5.环卫设施 (1)公共厕所 项目拟在项目区人流量大的场所(如 悼念、守灵 区、 综合业务服务区 )设置公共厕所 3座, 其中悼念、守灵区东、西两侧各 1座,综合业务服务区 1 座。 公厕设计应按《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142020)要求进 — 25— 行。 (2)垃圾 收集 设施 垃圾收集设施按照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20)进行规划设计。 道路清扫保洁做到每日必清。 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无害化处理达到 100%; 清理遗体的织物、废纸等废弃物应纳入全县医疗垃圾统一处理(如焚烧处理)。 垃圾收集 箱 一般 设置在道路两旁及路口,应当美观、卫生、耐用,平均间隔 3050 米 ,共须设置垃圾收集箱 60个。 6.给排水 工程 (1)给水工程 1)现状概况 项目区内无给排水设施,现状给水管网不完善。 2)水源 该 项目由 **水厂供水。 3)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预测 用水标准:根据《 **县总体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结合项目区实际用水情况,并参考相关资料确定项目区规划用水量标准(平均日用水量标准)。 公共设施用地( 五个功能区 )用水量指标按 6L/平方米 178。 日 计,其他(道路广场、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用水量按 1升 /平方米 178。 d计,未预见水量(包括管网渗漏水量)按总水量的 5%计。 项目用水量预测见表 61。 — 26— 给 水 量 计 算 表 表 61 序号 项目名称 用水标准 规模 单位 用 水 量 1 公共设施用地 6升 /平方米 178。 日 平方米 立方米 /日 2 其他用地 1升 /平方米178。 日 平方米 /日 3 未预见用水量 5% /日 合 计 /日 4)消防供水方案 片区同一时间火灾发生 2次计算,每次消防水量为 35升 /秒,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 5)给水管网规划 管网平差:供水管网按远期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进行平差计算,并按消防流量(最高日最大 时流量加消防用水量)和事故流量(事故发生在最不利管段时保证 70%的管网流量)进行校核。 管网布置:给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下。 规划管径为 DN50DN160,与各相交路网形成环状供水,并沿道路配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需在 80100米 之间。 (2)雨水工程 1)设计原则 ①符合城市总体排雨水,排洪规划大局要求,并尽量利用现有管沟基础设施; ②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体制,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 27— ③现行的其它国标、行业标准、以及福建省地方法规; ④雨水依据规划路网竖向并参照现状地形经组织后就近排入 下游承泄水体,尽量减少转输管道流量; ⑤结合道路两侧已批用地,地址现状和规划情况,合理划分汇水面积。 2)设计暴雨径流量计算 管道雨水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Q=Ψ179。 q179。 F (升 /秒 ) 其中:Ψ — 综合径流系数,本次取采用Ψ =。 F— 汇水面积,取 公顷 ; q— 暴雨强度公式,取三明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 q值为211升 /秒 178。 公顷 : ( 1+) q= ( 升 /秒178。 公顷 ) ( t+) 式中: P设计重现期,取 1年 q暴雨强度 (升 /秒178。 公顷 ) t降雨历时 (分钟 ), t= t1+mt2; t1 — 地面径流时间,t1 =10分钟; t2 — 管内流水时间; m — 延缓系数,取 2。 经计算, 场 区雨水量为 升 /秒。 3)管道设计 雨水管道均布置在道路中 间 位置,单管布置 离路面 2 米 的位置下。 — 28— 管坡与纵向道路关系较为紧密,既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道路坡度,也要兼顾管道走坡之间的协调关系,既要满足经济上合理,又要 统筹安排路段上各管线间竖向高程的合理布置。 4)管材、接口及管基 雨水管道采用 D250~D350 PVCU管。 基础为粗砂基础,橡胶圈承插口,管基要求:地基土承载力[ ]=150Kpa。 (3)污水工程 1)设计原则 ①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体制,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② 现行的其它国标、行业标准、以及福建省地方法规; ③ 结合道路两侧用地,地址现状和规划情况,合理划分汇水面积。 ④ 遗体清洗废水 与生活污水应自成系统,且 排放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的规定。 2)污水量规划标准和污水量预 测 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85%测算,场区污水日排放量为 立方米 /日。 3)管道设计 污水管道布置于路网西侧或北侧人行道下,主要收集路侧周边地块的污水。 4)管材、接口及管基 污水管道采用 D200~D300 PVCU管。 — 29— 基础为粗砂基础 ,橡胶圈承插口,管基要求:地基土承载力[ ]=150Kpa。 7.电力电信工程 (1)电力工程 1)现状概况 项目区现状土地开发程度低,现状电力负荷和电力设施也基本处于空白状状。 2)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有关规定, 拟采用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考虑 到项目区土地开发强度以及当地气候、经济等相关条件,负荷预测指标选取国标中限值。 各类用地用电指标如表62。 电 力 负 荷 预 测 表 表 62 用地性质 单位建设用地 负荷指标 (千瓦 /公顷 ) 同时系数 公共设施用地用电 3001200 预测负荷约为 2327千瓦 ,平均负荷密度约为 564千瓦 /公顷。 3)供电电源 应综合研究所在地区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可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统筹规划,经济合理地确定城市供电电源。 项目区 要求一路 10千伏专用进线回路供电。 同时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4)配电房 — 30— 变压器选型 S91250KVA, 2 台。 根据场区需要提供的低压电源数量设置配电屏,配电房用房面积 80平方米。 (2)电信工程 电信电缆与有线电视同侧埋设,从市政管网引至电信交接箱,电信交接箱设在服务综合楼内。 通信管道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 8. 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设计,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各种有关的管线专业起综合管理作用,负责协调解决各种管线在平面及竖向布置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在设计中坚持以下原则: (1)尽量满足各专业管线规范要求。 (2)尽可能满足各专业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要求。 (3)管线交叉在一般情况下遵守以下原则:小管让大管,支管让主干管,非重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设计管让现状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