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内容摘要:

概要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 课题交流 对阶段性成果和问题及时交流, 撰写汇报材料或 PPT演示 论文撰写 毕业 论 文应达到学士优秀论文水平 15 实践 项目 内 容 要 求 课题完成总结 课题完成后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校内学习阶段 相对现有本科专业学生,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在校内的学习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 1)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才需求结构,结合 学生知识结构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可塑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 计算机 工程理论知识学习,强化相关实践能力。 减少中学阶段重复教学的政治理论课程,增加工程科学和技术理论知识学习。 根据 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的知识结构,增强 程序设计 、软件工程 、计算机应用等理论课程学习。 增强 软件综合 、 硬件综合 、专业实验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科学教学。 开设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 2)实行 “一对一 ”导师负责制 学生大一的工程科学技术理论课结束后,采用自愿原则分配到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导师手中,由导师指导并监督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情况,让学生在导师的日常工作中深化理论和实践知识。 实行学生定期向导师 书面和口头 汇报制度,导师给予阶段性评估考核记录。 ( 3) 建立 计算机 工程实 训基地 16 利用 学校 计算机 教学实验室和设备,并完善 实验 设备,建立 计算机 工程专业实训基地。 建立 计算机 实训中心的目的一是为了宽口径培养在校学生的工程操作能力,二是弥补学生企业实习的知识缺陷。 从硬件上保证本专业卓越工程能够系统并深入掌握专业的工程知识。 ( 4)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型教授。 学校定期派工程能力较强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工程实训学习或交流,锻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带来企业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 同时, 采用客座教师的方式, 聘请国内外本行业知名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 员 参与工程理论和实践教材的编写,并参与学生授课 ,拓宽学生工程视野。 客座教师授课不低于 30 学分。 企业学习阶段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阶段的学习 采用校内 导师 直接负责,企业导师辅助培养的模式。 ( 1) 校企共同制定工程实训项目 学生在企业的工程实训内容由校内导师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结构和设备设置共同商定,而不是由企业 单独确定,避免学生在企业中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 在选择合作培养企业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组成结构、工艺和设备情况,保证学生在 研发 和设计 的一线实训 ,了解复 计算机软硬件 产品生产 和管理 的 流程。 ( 2) 定期访问和反馈 校内导师定期下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工程和管理能力训练,结合企业的 环境 和设备,强化学生对 计算机软硬件研发 关键环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是督促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二是和企业定期沟通,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学习内容。 17 学生将实训效果定期向校内导师 书面 汇报,校内导师结合 对学生的观察和 企业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训成绩 ,必要时对学生进行笔试和口试考核。 ( 3) 将校内实训中心培养纳入企业环节 根据以往学生培养的经验,长时间将学生放在企业中培养的效果并不好,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态度和热情 不及学校。 另一方面,企业中研发与设计 不能囊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的所有环节。 因此,本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的培养思路是:学生在企业的培养过程注重熟悉企业管理制度、了解企业文化和接触基本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研发流程。 采用见习 和辅助操作的方式熟悉多个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基本环节, 此过程由学校制定导师监控。 将校内实训中心的培养纳入企业环节,作为学生工程实训的主要培养基地 ,学生在实训中心的管理采用企业管理模式,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加强 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能力 ,宽口径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工程能力考核的方式和企业学习一 样。 ( 4)参与导师项目组或企业大型工程项目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应有参与导师项目组或企业大型工程项目的经历,包括项目策划、设计、申请、预算、招标、实施、总结、验收的全部过程。 学生校外 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 注意事项 (学生校外期间的管理方式,相关人员的职责,及注意事项) 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应注意自身安全。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采用导师制,校外的学习内容由导师负责,学生可能是分散到企业中参与工程实践。 因此学生的工作起居管理由企业负责,校内导师监督;工程实训环节由校内导师负责,企业管理实施。 18 对于学生在企业的安全 问题,学校应和企业有协议规定,由学校、企业和学生自身负责。 为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建议采用以下方式: ( 1)企业、学校强化学生安全教育; ( 2)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计算机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个全新课题,通过校内和校外的教学和训练,这些学生必须是 “卓越 ”的,也就是相对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这些学生应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素质 ,将成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领域的佼佼者。 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应强化,而不能简单理解为一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变成重实践轻理论 的模式。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我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本身就是以工程为背景的,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是本专业培养工程师的优势。 但卓越工程师既不能满腹理论动手就错,也不能只会动手不动创造。 要培养理论和实践双优的卓越型人才,还必须进行工程教学思想变革和教学规律的探索。 ( 1) 工程教育内容改革: 结合 计算机 对高端人才的素质需求,调整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培养内容和模式与国内外企业需求接轨。 ( 2) 工程教育模式改革: 工程理论和实验课程改革传统灌输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改用启发式教 学、学生自学和团队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终生学习能力、实际工程解决能力、团体创造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 3) 工程教育规律 探索 : 探索 计算机 工程人才知识结构构成、 19 学生心理和知识增长等与教学体制的关系,优化知识结构和教学体制、方式。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在工程教学思想变革、教育规律探索阶段,分析总结各种探索,形成经验总结,指导实践,推广示范。 ( 1)以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授牵头,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理论研究课题组,针对相关重大问题设教研项目,开展深入研究。 ( 2)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校内专家参加,针对相关理 论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 3)进行校企和校际合作,调研和学习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单位的教育经验和理论,借鉴并为本专业教育服务。 附加文件: 附件 1 合作培养单位依托单位协议书 附件 2 专业培养学校标准 附件 3 专业培养教学计划 附件 4 企业培养方案 附件 5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20 附件 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企业 ) 武汉方正国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软件外包企业 ) 武汉菲旺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应用软件企业 ) 深圳 市英蓓特信息技术武汉研发中心 ( 嵌入式硬件企业 ) 武汉图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集成企业, 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工程技术中心) 山东恒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硬件企业 ) (因企业部分信息不便上网公开,协议略 ) 21 附件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 本专业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质量、安全、服务、环保、法 律意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工程的专业实践背景,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开发能力特别强的计算机应用的卓越工程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或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系统开发组织与管理工作。 卓越的计算机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的软件理论和方法基础,还要拥有 计算机 工程领域的硬件理论基础,不仅要有书本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要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还要有比较广阔的工程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也就是一个卓越的计算机 研发 工程师基 础知识应该比较宽广,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比较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才能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1 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具备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理论知识 具备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需的物理基础知识 具备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典型的学科方法 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 具备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 22 问题的能力。 掌握 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熟练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 具备计算机系统组织与结构的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内部运行机理、计算机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汇编语言对接口进行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 具备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基本理论及方法、常用的数据结构及算法设计、操作系统基本原理与主要技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概念,软件的设计、开发的流程和方法。 具备计算机网 络技术知识 熟悉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类型、开发方法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掌握信息化社会交流表达的方式与信息获取方法。 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软硬件 及网络 发展现状和趋势。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掌握计算机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 计算机工程基本概念有绑定、大问题的复杂性、概念和形式模型、一致性和完备性、效率、抽象层次、按空间排序、按时间排序、重用、安全性、折衷和结论 等 12 个概念,对于计算机工程设计的三个过程:理论、抽象和设计,都能在实际工程中具体运用。 2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23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具备基本的政治判别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具备社会、法律的基本能力 具备环境、艺术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具备基本的政治、社会知识 具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知识 具备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素质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具备软件工程的技术知识 具备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标准知识 具备网络工程的技术知识 了解信息法规的知识 3 团队协作和交流技能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备良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具备良好的工程经济管理能力 具备较好的工程技术文档写作能力 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具 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知识 具备一定的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4 企业和社会的综合运用思考 ,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 24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具备常规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包括系统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 具备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 具有计算机软硬件项目组织能力 能够使用软件工程方法,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和预算,合理有效地安排任务,分配人力和资源。 具备计算机软硬件项目测试能力 能够使用计算机测试工具和测试技术,对软硬件系统进行测试。 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具备工程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具备计算机应用项目的改进与完善的能力 具备嵌入式系统应用项目的改进 与完善的能力 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意思,善于独立思考,努力实现新发现、新创造。 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丰富的想象力,多观察,多实践,善于了解新技术、新开发工具,并在新项目工程中使用新技术。 25 5.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专业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