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内容摘要:

不得低于 400mm。 沉淀池四周应用 240mm砖石砌筑,并用水泥砂浆抹面找平,并与市政排水管网相接,沉淀池面层采用铁篦井盖或混凝土盖罩面。 进出道口应配置不少于两部 380V电压的高压水枪。 城市二环线内和市容景观道路及机场、码头、车站、广场等周边的建设工地,必须安装自动冲洗设备。 其它路段的建设 工地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施工特点,设置符合要求的冲洗设施。 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 施工现场周边无市政污水管网的, 应设置集水井,定期抽排。 集水井长度不得低于 ,宽度不得低于 2米,深度不得低于 ,四周采用 240mm砖石材料砌筑,并用水泥砂浆抹面找平,集水井底部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面层采用铁篦井盖或混凝土盖罩面。 施工现场排水管网应设置直径不低于 Φ200mm的排水管。 场区道路旁和施工作业区域四周也可设置导流渠。 导流渠宽度应不低于 200mm,深度不低于 150mm,四周采用砖砌抹面找平,或用混凝土浇筑收浆找平。 施工现场排水管网应设置雨水收集井,间距不得大于 30米,管网转接处应设置检查井。 施工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厨房应设置隔油池,与现场管网连接。 施工废水、雨水排放的沉淀池应与生活污水排放的沉淀池分开设置。 禁止向饮用水源及江河湖泊等水域排放污水。 施工作业区和现场保洁 施工作业区应设置围栏与办公、生活等区域和场区道路有效分隔。 施工作业区待用建筑材料应分类码放整齐 ,作业完毕后,多余建筑材料要及时转运归类,保证整洁有序。 当天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收集清运建筑垃圾,未能及时转运的建筑垃圾,应集中后覆盖堆放。 在同一施工段面内,各分隔作业区域间应设置临时施工便道,并夯实固化处理。 在进行易产生泥浆的基础作业前,根据工作量和泥浆量,必须设置满足施工需要的泥浆池。 泥浆池长度不低于 3米,宽度不低于 2米,深度不低于,墙体用 2 4 0mm砖石砌筑,水泥砂浆抹面找平处理,底部采用混凝土硬化找平,四周设置高度不低于 800mm的脚手围护。 泥浆池也 可采用钢板制作。 施工泥浆应及时清运,防止漫溢。 施工现场应配备专业保洁人员负责进出道口车辆冲洗保洁,工地门前卫生包干,施工围挡(围墙)清洗维护,施工现场清扫整理等工作。 施工现场应配备满足卫生要求的保洁器具。 包括清扫工具、移动式封闭垃圾箱、电动式高压水枪、汽油机式高压水枪、简易洒水斗车、洒水车等。 保洁人员应佩戴袖章上岗,上路保洁人员还应身着警示背心,确保交通安全。 渣土和泥浆运输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封闭车辆。 车轮必须经保洁人员冲洗干净后,车辆方 可驶离工地。 渣土外运时,保洁人员不得少于四人。 受施工场地条件限制,不能设置冲洗设施的建设工地在清运渣土时,要保证停车泊位硬化处理,随时保持泊位干净,及时处置车轮泥土,并在与市政道路接口处铺设干净湿润的毛毡。 毛毡铺设长度不得低于 1 5米,脏污后应及时更换,渣土运输车辆应经毛毡上通行后,进入城市道路。 施工现场每天应及时清扫保洁,干燥天气还应及时湿水,防止扬尘。 环境保护 扬尘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土方应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必须设置围栏集中堆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施工围挡(围墙)高度,并采取覆盖措施。 土方堆放时间超过一个月且季节合适的,应对土方采取绿化措施。 施工现场裸露土壤应采取硬化或绿化措施,提倡种树、种花或种速生草种。 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水泥和其它细散颗粒材料必须入库保管,砂石料必须覆盖防止扬尘。 细散颗粒材料运输时必须封闭、包扎、覆盖。 在进行混凝土凿毛、清理杯口以及破除等易 产生扬尘的工序时必须采取湿水措施降尘,有条件的现场和土方拌合、隧道暗挖施工的应采用吸入式除尘设备施工。 施工现场不得现场搅拌混凝土,应当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城市二环线内,工程造价 5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工程应配备洒水车,及时给周边道路降尘。 提倡安装喷淋降尘系统控制施工扬尘。 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配备洒水车及时洒水降尘。 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房屋拆除、楼面清渣、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它容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武汉市的排放规定。 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规定。 钢筋加工区域应保证通风良好,并安装大型通风设备,及时吹散有毒废气。 暗挖法隧道施工中,泥土运输宜采用电瓶车运输,降低洞内废气排放。 水土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所需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专门设置库房存放,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 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 在河流、湖泊施工作业时,应采取水体保护措施。 严禁将生活污水、施工用水、泥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严禁将生活垃圾、施工废料等直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