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生态小镇建设技术导则内容摘要: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符合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新建公共建筑(医院、学校等)必须达到绿色建筑一星认证。 场地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比例宜达 到 50%以上。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绿色施工比例 宜 达到 100%。 绿色建材比例 宜 达到 100%。 建造采用本地建材比例应达到 60%以上。 — 11 — 四、 设施配套 按照环境卫生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齐全的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设施配套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节能环保三方面。 (一)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公益型和商业型两种类型。 公益型公共服务设施是指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型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日用百货、集贸市场、饭店旅店、便民服务、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指标按每千人 1000m2~ 2020m2 建筑面积计算。 公共服务设施宜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置、区域共享的原则进行配套,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公益性设施 除教育和医疗保健机构应独立选址外,其他公共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体现集聚规模、使用方便、节约用地、保持特色的原则,形成公共活动和景观中心。 以旅游为特色产业的小镇,游人中心、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宜布置在主要入口或结合公共设施中心布置。 公共活动场地,满足居民交往活动的需求。 商业性设施 商业金融和集贸设施宜设在主要入口附近或交通方便地段。 — 12 — 公共服 务设施分级配建一览表 类别 项目 集镇 中心村 教育 托儿所 ▲ ▲ 幼儿园 ▲ 小学 △ 医疗卫生 门诊所 △ 卫生站 ▲ △ 文化体育 文化活动站 ▲ △ 居民健身设施 (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 ▲ ▲ 商业服务 超市 ▲ △ 餐饮 ▲ ▲ 中西药店 ▲ △ 农贸市场 ▲ △ 其他第三产业设施 ▲ ▲ 金融邮电 储蓄所 ▲ 邮电所 ▲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 (含老年人服务中心) ▲ ▲ 治安联防站 ▲ △ 注:▲为应配建项目,△为 宜配建项目 (二)市政基础设施 给排水工程 ( 1)给水工程 给水工程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造完善现有设施,保障饮水安全,实现合理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用水量应包括生活、消防、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综合用水指标选取 80— 160 升 /人 • 日,水质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源应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衔接。 给水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 — 13 — 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水塘等自然水体作为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安排消防用水。 (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宜选择 雨污分流制。 特别是集镇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条件不具备的中心村可选择合流制,但在污水排入系统前,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池、沼气池、生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 集镇应有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 中心村可采用沼气池、生化池、双层沉淀池或化粪池等进行处理,再利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对污水进行后续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应选在中心村的下游,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 电力电信工程 ( 1)电力工程 电力设施工程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造完善现有设施。 应充分考虑其运行噪音、电磁波对居民生活 的干扰和影响;供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应根据服务范围内的生活用电、生产设施用电和农业用电负荷确定;配电房的建筑面积应控制在 50m2左右。 人均生活用电量指标按 250~ 1000kwh/(人 • 年)计算,农业用电负荷可按每亩用电负荷计算。 电力线路宜沿公路、内部主要道路布置,因地制宜架空或地 — 14 — 下埋设;架空线路应布置有序,确保无私拉乱接现象,无安全隐患。 电力走廊不应穿过住宅、危险品仓库等地段,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 ( 2)电信工程 邮电工程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造 完善现有设施。 确定邮政、电信设施的位置、规模、设施水平和管线布置。 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 电信线路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土坡塌方以及有严重污染等地区。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应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 在进行道路建设时应考虑广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