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总结报告3分析化学课程建设总结内容摘要:

型、设计型的同步实验和综合实验,突出节约、环保的绿色化学理念,将实验和实训有机结合,有利于 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教材: 华中师大等三校合编《分析化学》高教出版社;普通高教“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分析化学教程》 北大出版社。 武汉大学等五校合编《分析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资源: 指导性教学文件有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计划》,编写了《分析化学学习指南》 《分析化学试题库及标准答案》、《分析化学部分习题答案》供学生自学参考。 实验实训教材 :《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分析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实训内容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考核方案》《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简介》 教学课件 : 《分析化学》课件和《分析化学》电子教案,《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CAI 软件》《基础仪器分析 CAI 软件》《现代仪器分析模拟实验室软件》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 图书馆电子期刊网: 学院精品课程网 : 2.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 教学模式的设计 1, 实验实 训一体化 模式:实验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有计划安排在每次实验课中,课上除了 完成实验内容之外,对实验基本技术做重点学习训练,加强了基础技能的培训。 实现实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2. 开放实验模式 ,通过开放实验和毕业论文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去离子水的微型制法及学习无污染 COD 的绿色测定方法。 实验的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查阅、仪器的使用、实验测定过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及论文成型等全过程。 再自行查阅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设计实验的创新能力、查 阅整理资料等综合应用能力。 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实现了 教、学、做 全过程。 达到了 做中学 的目的。 教学方法 的选则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巧提设问、目的驱动、表扬等方法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 巧提设问法 :教师通过 巧妙 地设计 设问 题目,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某一问题、观察某一现象、总结某一结论。 客观上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讲到酸碱指示剂原理时,首先通过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颜色不同的实验,引出“同 一种指示剂为什么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表现出不同颜色呢。 ”这样马上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问题的思考上来。 第二 目的驱动教学法 :根据“近期目标效应”,教师把重点和难点及学生提出的普遍性问题,以 作业和练习 的形式 课前先布置 给 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轻松学习,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 表扬法 :根据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通过实验总结出罗森塔尔效应:一个学生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这个学生的现实。 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发掘学生在学习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优 点,如上课记笔记的,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及时交作业的,作业和报告写得好的等等, 利用课前上几分钟时间,给予及时表扬。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说“老师,我们都喜欢你,也都喜欢你的课”实际上我知道是喜欢听我表扬。 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们想千方设百计做好这门课程的每一个小小的环节,期末考试几乎很少有不及格的。 甚至实验课前后学生们主动帮老师制作蒸馏水、配制试剂、筹备实验等分外的工作,“表扬”的结果,收到了正面说教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的应用 1) 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现场教学手段 ,突破重点、攻克难点。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将 自制 ppt 课件 中的化学反应程式、结构式、图形、图表及实验过程、现象等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即省了时间,增大了知识的信息容量,又生动直观,学生看得明白。 利用电子教案在黑板上作以详细的讲解,学生又听得明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2)网络教学, 学生通过校园课程网络,可以下载我们自已制作的分析化学教学课件,方便自学。 利用网络中的视频、 CAI 课件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利用网上提供的习题及标准答案检查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发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同时还可以在校园网上通过“电子期刊网”查阅其它资料。 实现资源共享。 ( 3) 现场教学: 为了 强化 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 训练 ,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滴定分析操作 视频 ”、“基础仪器分析操作 CAI 课件”“ 现代仪器分析虚拟实验室 软件”用多媒体方式演示,学生知道了怎样去做,再用 现场教学 的方法讲解操作的注意事项,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去做 .。 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水到渠成。 网络资源环境建设 网络硬件环境: 近年来,学院做了很大的资金投入以 升级和改造校园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经常更新;运行效果良好。 网络教学资源: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室将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与学生交流,课后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下载分析化学教学课件,方便自学。 利用网络中的视频、CAI 课件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利用网上提供的习题及标准答案检查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 上校园图书馆电子期刊网查阅图书馆资料 , 实现资源共享。 精品课网站 : 校园图书馆电子期刊网 : 2. 5. 实践条件建设 2. 5. 1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现有 5 个实验室,总面积 400m2,是学生实验实训的重要场所,今年学院又投入 150 万元用于改建和扩建实验室。 现有实验室的 仪器设备 先进、齐全:有阻尼天平、电子天平、各种分光光度计、各种电化学仪器、液相色谱仪和电泳仪等(详见仪器设备清单)。 实验室的 利用率高, 担负着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及开放实验任务。 近 5 年来,实验开出率均达 100%。 校外实习环境 除化学实验室外, 生物工程系 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制药厂、吉林省正豪改性淀粉有限公司、长春长生生 物科技股份公司 等企业签定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协议书,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和学生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近三年来,生物工程系在这些单位的就业率高达 70%。 还利用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隶属省农科院)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去农科院参观学习,并聘请学术资深的周紫阳研究员为校外指导教师。 2. 6 教学效果 2. 6. 1 教学评价 校外专家评价 (1) 王恩波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 分析化学课是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 系 一门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持续的课程建设,已形成了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特别是近年来, 她 们紧紧抓住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对高职高专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需要,强调素质培养,将节约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和实验技能教育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创建了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引领了高职高专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方向。 (2) 李晓莉教授(长春师范学院化学学院院 长,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化学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先后被评为学院和省高职高专优秀课程,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可佳,在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和考试改革方面闯出了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新路,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培养的学生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在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教学体系,值得其他院校学习和借鉴。 (3) 陈淑梅副教授(吉林商业学院): 分析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了多方面改革,效果突出,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 在教学内容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