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智能抢答器的设计内容摘要:
案二: 系统设计主要基于可编程的 PLC 设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依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将硬件和软件分开设计。 硬件设计部分包括电路原理图、合理选择元器件、绘制线路图,然后对硬件进行调试、测试,以达到设计要求。 软件设计部分,首先在总体设计中完成系统总框图和各模块的功能设计,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进行代码设计等;最后是对软 件进行调试、测试,达到所需功能要求。 方案三:系统采用 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其片内带有 4KflashROM,128 的 RAM,以及 15根 I/O 口线能满足设计要求。 该系统可以完成运算控制、信号识别以及显示功能的实现。 利用单片机程序判断选手按键是否有效,但是选手违规抢答,利用简答程序显示,启动蜂鸣器报警,告诉主持人有人违规操作,抢答无效。 给出相应的延时,选手按正常的操作抢答,软件倒计时,利用 AT89C51 移位寄存 7 段数码管,实现倒计时显示时间,到 5秒相应时间提醒选手时间快到了,要及时作答,并启动蜂鸣器。 由于用了单片机,使其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起来方便、简单并且单片机周围的辅助电路也比较少,便于控制和实现。 整个系统具有极其灵活的可编程性,能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的扩张和更改性。 单片机特点如下: ( 1) 高集成度,体积小,高可靠性。 单片机将各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晶体芯片上,集成度很高,体积自然也是最小的。 芯片本身是按工业测控环境要求设计的,内部布线很短,其抗工业噪音性能优于一般通用的 CPU。 单片机程序指令,常数及表格等固化在 ROM 中不易破坏,许多信号通道均在八路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第 6 页 共 60 页 一个芯片内,故可靠性高。 ( 2) 控制功能强 : 为 了满足对对象的控制要求,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均有极丰富的条件 :分支转移能力,I/O 口的逻辑操作及位处理能力,非常适用于专门的控制功能。 ( 3) 低电压,低功耗,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 : 为了满足广泛使用于便携式系统,许多单片机内的工作电压仅为 ~ ,而工作电流仅为数百微安。 ( 4) 易扩展 : 片内具有计算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部件。 芯片外部有许多供扩展用的三总线及并行、串行输入 /输出管脚,很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 5) 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 单片机的性能极高。 为了提高速度和运行效率,单片机已开始使用 RISC 流水线和DSP 等技术。 单片机的寻址能力也已突破 64KB 的限制,有的已可达到 1MB 和 16MB,片内的 ROM 容量可达 62MB, RAM 容量则可达 2MB。 由于单片机的广泛使用,因而销量极大,各大公司的商业竞争更使其价格十分低廉,其性能价格比极高。 方案比较分析:从第一个方案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抢答器是由抢答电路,定时电路,报警电路,时序控制电路四个 关键 电路 部分 组成。 扩展电路是由秒钟脉冲信号产生电路,译码电路,显示电路等,它的功能很齐全,设计的电路也很稳定。 但是它的造价却很高,仅仅是集成电路他就用了八个,这个跟 我们当初的设计理念是相冲突的。 我们要的是功能齐全,但是造价比较低的设计。 所以我们放弃这个方案。 而方案二采用 可编程 PLC 设计 实现的抢答器,但该系统的 投入成本 过于 高昂 , 软件编程过于繁琐 , 对编程的语言掌握程度要求很高 ,而且 其 PLC 在该领域的应用很少,普通人对 PLC 的理解及掌握都不是很深入,鉴于通用性和节省的原则,我们依然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为核心器件,外围电路采用集成芯片,其可靠性好,结构简单,不但从性能上优于方案一 和方案二 ,而且在使用上及其功能的实现上都较 其他 方案简洁,并且由于单片机具有优越的高集 成电路性,使其工作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另外单片机采用 12MHz 的晶振,提高了信号的测量精度,并且使该系统可以通过软件改进来扩张功能。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原有系统性能的改进,功能的扩展及其他同类系统的不同之处,它包括硬件逻辑图与软件流程图,比较经济实用,所以我们选用单片机的方案。 第 7 页 共 60 页 智能抢答器模块化设计 该 抢答器系统 的硬件 设计是 以 单片机 为中心控制模块,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八路抢答器, 具有六 个模块 , 分别为: 按键输入模块、显示模块、时钟与复位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核心控制模块。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原理框图如 图 21 所示。 图 21 主要功能模块原理框图 按键输入模块 共有 14 个按键, 分为抢答按键和控制按键。 抢答按键共有八个,分别为 S1―S8 ,供抢答选手进行抢答使用, P1 口为八个按键抢答信号的输入口,低电平有效。 控制按键有六个,分别为 S9―S14 , 其中 S9 和 S10 分别为“抢答时间调整键”和“回答时间调整键”, 其对应的 I∕O接口分别为 和 ; S11 和 S12 分别为时间“加 1”和“减 1”按键,其对应的 I∕O接口分别为 和 ; S13 和 S14 分别为“抢答开始按键”和“抢答停止按键”,其对应的 I∕O 接口分别为 和 ; 显示模块本系统采用四个 共阳极 LED 数码管显示,一个数码管用来显示抢答到问题的选手的号码,两个用来显示倒计时时间,一个未使用的数码管作为以后的扩展使用。 数码管采用 74LS244 来驱动, 74LS244 是 TTL8 输入 3 态缓冲器 ∕ 线驱动器,它的输出电流可以达到 24mA。 时钟与复位模块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就是由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及单片机构成。 单片机的时钟信号用来提供单片机片内各种操作的时间基准,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用两种电路形式得到:内部振荡方式和外部 振荡方式。 复位操作则使单片机的片内电路初始化,使单片机从一种确定的初态 开始运行。 根据应用的要求,复位操作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上电复位 或开关复位。 当 5l 系列单片机的复位引脚 RST(全称 RESET)出现 2 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 八路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第 8 页 共 60 页 如果 RST 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报警模块在本系统中为附加模块,它的主要用途就是起到提示并引起人们的注意。 它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发出报警,一是“开始抢答”按键没有按下时,选手就按下了“抢答键”,报警电路发出报警,提示有选手发生抢答;二是每道题的抢答 时间和问题的回答时间在倒计时 5 秒时,报警电路发出报警,提示选手倒计时的时间即将耗尽。 电源模块是为了增 强本系统应用的广泛性而设计的模块,在我们常用的单片机或其他外围芯片的电源供给电压一般为直流 +5V、 +3V 和 +12V,现实中的使用电压为交流220V,为了增加其现实意义,故设计了电源模块,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交流 220V 电压转换为 本 系统中可以直接使用的直流 +5V。 核心控制模块就是人们所谓的 CPU,它是整个系统的总控制部分,本系统的核心控制模块为 51 系列的单片机,只有我们通过软件程序的编写,并将程序写入单片机,该系统才会正确的工作。 第 9 页 共 60 页 3 硬件设计 本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这两者相互结合,不可分离。 从时间上看,硬件设计的绝大部分工作量是在最初阶 段,到后期往往还要做一些修改。 只要技术准备充分,硬件设计的大返工 是比较少的,软件设计的任务贯彻始终,到中后期基本上都是软件设计任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功能很强的芯片不断出现,使硬件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硬件设计的工作量在整个项目中的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为使硬件电路设计尽可能合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工业上 尽可能采用功能强的芯片,以简化电路,功能强的芯 片可以代替若干普通芯片,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新型芯片的的价格不断下降,并不一定比若干普通芯片价格的总和高。 (2) 留有设计余地。 在设计硬件电路时,要考虑到将来修改扩展的方便。 因为很少有一锤定音的电路设计,如果 现在不留余地,将来可能要为一点小小的修改或扩展而被迫进行全面返工。 (3) 程序空间,选用片内程序空间足够大的单片机, 否则因为程序空间不够使不得不进行空间扩展。 (4) RAM 空间 ,大部分 51 系列单片机的 内部 RAM 不多,当要增强软件数据处理功能时,往往觉得不足。 如果系统配置了外部 RAM,则建议多留一 些空间。 如选用 8155作 I/O 接口,就可以增强 256 字节 RAM。 如果有大批数据 需要 处理,则应配置足够的RAM,如 6264, 62256 等。 随着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往往只要改变或增加软件中的数据处理算法,就可以使系统功能提高很多,而系统的硬件不必做任何更换就使系统升级换代。 只要在硬件电路设计初期考虑到这一点,就应该为系统将来升级留足够的 RAM空间,哪怕多设计一个 RAM 的插座,暂不插芯片也好。 (5) I/O 端口 , 在样机研制出来后进行现场试用时,往往会发现一些被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靠单纯的软件措施来解决的。 如有些新的信号需要采集,就必须增加输入检测端;有些物理量需要控制,就必须增加输出端。 如果在硬件电路设计就预留出一些 I/O 端口,虽然当时空着没用,那么用的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核心控制模块 单片机的选型 单片机实际上就是把 CPU、 RAM、 ROM、定时器 /计数器、 I/O 接口电路等微型机八路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第 10 页 共 60 页 的主要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因此称之为单片机 Mircocontroller。 由于它具有体积小 ,性价比高,耗电少,可靠性高,有易于掌握和使用,所以现在微型机不仅占领了原来实用小型机的各个领域,而且 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等 场合,此外还 可应用于过去计算机无法深入的方面,如测量仪器、教学装置、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 8 位单片机已有 60 多个系列,近 600 多个种类,市场上可见到的如美国 Fairchild 公司的 F8 系列, Intel 公司的 MCS4 MCS5 MCS196 系列产品,Motorola 公司的 680 6805 系列产品, Zilog 公司的 Z Supper8 系列产品, Rockwell公司的 650 6502 系列产品, Philips 公司的 80C51 系列产品 ,Microchip 公司的 PIC 系列和 Ateml 公司 的 AT89 系列等, Intel 公司的单片机在市场上占主流地位,其中 MCS51系列产品又占主导地位。 我国应用引进的单片机主流产品是 MCS5 MCS96 系列。 MCS51 单片机是美国 INTE 公司于 1980 年推出的产品,典型产品有 8031(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实际使用方面已经被市场淘汰)、 8051(芯片采用 HMOS,功耗是630mW,是 89C51 的 5 倍,实际使用方面已经被市场淘汰)和 8751 等通用产品,一直到现在, MCS51 内核系列兼容的单片机仍是应用的主流产品(比如目前流行的 89S589C51 等),各高校及专业学校的培训教材仍与 MCS51 单片机作为代表进行理论基础学习。 有些文献甚至也将 8051 泛指 MCS51 系列单片机, 8051 是早期的最典型的代表作, MCS51 内核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 8 位单片机的标准。 其他的公司的 51 单片机产品都是和 MCS51 内核兼容的产品而以。 同样的一段程序,在各个单片机厂家的硬件上运行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 ATMEL 的 89C5 89S51, PHILIPS(菲利浦),和 WINBOND(华邦)等,我们常说 的 89C51 指的是 ATMEL 公司的 AT89C51 单片机 , 同时是在 原基础上增强了许多特性 , 如时钟 , 更优秀的是由 Flash(程序存储器的内容至少可以改写 1000 次)存储器取带了原来的 ROM(一次性写入),AT89C51 的性能相对于 8051 已经算是非常优越的了。 总体来说单片机的种类很多,在实际设计和工作中选择好单片机非常重 要,选择怎么样的单片机对产品的整体结果影响很大,选择时一般考虑以 下问题。 了解被开发产品的需求和任务: 搞清楚被开发产品的使用环境、供电方式、功能要求、成本要求和开发周期等需求非常重要。 第一时间有了产品的需求和任务,才能选择更合适的单片机。 根据任务选机型 : 若所设计的产品是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则要选择工业级或军级产品,可考虑 STC 第 11 页 共 60 页 公司、 Philips 公司和 WinBond 公司的系列单片机;若在常规环境下使用,可选择民品,民品产品多,选择范围大;若是干电池供电,需要低功耗应用场合,可考虑 TI 公司的MSP430 系列、 Microchip 公司的 PIC 系列、 STC 公司的 L 系列单片机;若要去控制速度快并有 A∕D转换、存储器等需求,可考虑 ST 公司的 uPSD3200 系列、 Silicon Labs 公司的 C8051F 系列单片机等产品;若功能单一、成本要低,可考虑 STC 公司、 PIC 公司、WinBond 公司、 ATMEL 公司的单片机产品。 选择不同的单片机,其片内程序存储容量、数据存储器、 E2PROM 的大小都有差异。 综合性能的考虑: 对于产品的设计,在选择单片机时,要充分利用片内存储空间,万一不够,可以通过扩。精品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相关推荐
效地解决 TSP 问题有着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也就吸引了众多领域的学者对它进行研究。 尽管 TSP 仍未找到最优解,但是求解它的算法逐渐在改进。 1954 年 Dantzig, Fulkerson 和 Johnson 解决了 49个城市数目的 TSP 问题,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目前,最大的已成功求解的旅行商问题有 24798 个城市。 TSP 问题的分类 从 TSP问题映射到图的类型
排烟阀、排烟风机等防烟排烟设备 ,防火阀、防火卷帘门等防火设备 ,广播、警笛、声光报警器等报警设备 ,关闭空调、电梯迫降、打开人员疏散指示灯等 ,启动消防泵、喷淋泵等消防灭火设备 ,等等。 外控消防设备的启停状态应反馈给联动控制器主机并以光信号形式显示出来 ,使消防控制室 中心 值班人员了解外控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 ,消防内部电话、消防内部广播起到通讯联络、对人员疏散和防火灭火的调度指挥作用。
下要求: ⑴. 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 如果工件上表面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⑵.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 例如: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 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
33 页 7 系统设定 表 系统设定表 字段 数据类型 字段大小 必填字段 索引 允许为空 每天课数 数字 长整型 是 无 否 其它模块设计 此处几个模块是经过资源优化将其与班级管理整合在一起的,此处工作流程基本上与班级管理的流程相同。 第 16 页 共 33 页 6 系统 的实现 调课功能的实现 及设计说明 由系统自动排课生成的并不一定能完全达到用户所想需要的效果
___月 第二学历: _____________ 第二学历学校: 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年 ___月 至 ____年 ___月 教育情况描述:(此处可注明:所修课程、在学校所参加的组织活动、担任职务、获奖情况、发表的文章等 ,请依据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H N K a Y Y ① 传质单元 OGH 计算 BOGYVH Ka 其中 YGK a K ap 1 1 1G G LK a k a Hk a 本设计采 用 ( 恩 田式)计算填料润湿面积 wa 作为传质面积 a 恩田等人提出了填料表面上气液相界面两侧传质膜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以填料的润湿表面积替代填料的实际表面积,其计算方法如下: 气相传质系数: 3 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