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区哈克镇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方 法 等 级 三 等 四 等 一、二级 卫星高度角,(186。 ) 静 态 ≥ 15 ≥ 15 ≥ 15 快速静态 有效观测卫星个数 静 态 ≥ 4 ≥ 4 ≥ 4 快速静态 ≥ 5 ≥ 5 ≥ 5 平均重复设站数 静 态 ≥ 2 ≥ ≥ 快速静态 时段长度 min 静 态 ≥ 60 ≥ 45 ≥ 45 快速静态 ≥ 20 ≥ 15 ≥ 5 数据采样间隔, s 静 态 1560 1560 1560 快速静态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 静 态 < 6 < 6 < 6 快速静态 注:当采用双频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时,时段长度可缩短为 10min。 、首级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对其新设 5 个控制点,测区内原有部分控制点全部施测四等水准高程,同时对 GPS 高程进行检测,查明该区 GPS 高程的稳定性,水准路线应布设成水准网或节点网,进行整体 平差 9 图根点采用 RTK 测量时, RTK 测定坐标时必须在 GPS 接收机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定, GPS接收机显示的平面、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 3㎝;图根点上的高程由 GPS RTK直接测定, RTK 测定高程时必须在 GPS 接收机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定,并且 GPS 接收机显示的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 3 ㎝。 图根点采用 RTK 测量必须提交 RTK 测量原始观测记录结果,包括点名、 WG84 坐标、 80 坐标、 85 高程、测量中误差、解状态(固定解)、仪器高、观测时间等,编辑成册汇总,图根埋石点必须绘制点之记。 在外业测量时用全站仪进行检 查,填写检查记录表。 GPS 平面控制测量 、 GPS 网的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要求,确定四等 GPS 网为全测区基本控制,点距约 13 公里,布设 69 个四等 GPS 点,同时联测 34 个原城市坐标系三等以上点,在四等 GPS网的基础上再加密一级 GPS 网,点距约 公里,布设 2535 个一级 GPS点,由四等 GPS 网和一级 GPS 网作为整个测区的控制网。 、 GPS 网的选点 、 选点准备 选点人员在实地选点之前,应收集有关布网任务与测区图件资料、已有点资料;充分了解测区的交 通情况。 、 GPS 点位要求 ⑴、为了避免多路径效应对 GPS 定位的影响,定位四周应是开阔地带。 同时应尽量保证点附近无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等。 ⑵、在现场中,不应有高度角高于 15176。 的成片障碍物,高度角大于 15176。 的零星障碍物的水平投影之和应小于 10176。 为了便于安置和操作仪器,点位周围应有足够空间可使用。 10 ⑶、 GPS 点应避开高压电线、变电站等设施。 200 米范围内不得有强功率电台、电视台、微波站等,避免强信号对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损坏和对 GPS 卫星信号的干扰。 ⑷、为了保证观测精度,尽量避免高标观测,以减 少对中误差和高标扭转误差。 天线设置应于标志中心一致,避免偏心观测。 ⑸、为相对永久保存点位,点位的选取必须放在易于长期保存不易破坏之地。 ⑹、 GPS 点选取时应考虑至少 对点通视 ,有利于采用其他手段联测和扩展。 地形测绘 、图根控制点的加密 ①、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应在本次所作的四等及一级 GPS 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点按 GPS_RTK 快速静态测量和测距附合导线或极坐标法布设,由于此次用 GPS_RTK 和全站仪按全野外数据采集法测图,图根点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 20 点,在地形 复杂、隐蔽以及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②、图根点宜采用临时标志,当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稀少时,应适当埋设标石或测定永久性地物点坐标,埋石点应选在第一次符合的图根点上,并做到至少能与另一个点 (埋石或测坐标地物点 )通视,以满足地图修测的需要。 ③、用 GPSRTK 布设图根 GPS 测站点时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设,密度可适当放宽,当一幅图内高级点不足两点时,应测定永久性地物点或在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上埋石,并做到至少能与另一点通视,以满足城市地形图的修测需要。 图根点的编号:图根点用 3 位阿 拉伯数字以“ A”字开头的作为顺序编号,如“ A001”。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比例尺 附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 ) 测 距 仪器类型 方法与测回 数 11 1: 1000 1800 m 150 m 1:4000 1 Ⅱ级 单程 1 测回 注:当导线长度短于上表规定的 1/3 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实地 )。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能满足测图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 布点加密,加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所测的图根点,不应再行发展,且一幅图内用此法布设的点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 30%。 用极坐标法加密的控制点,应变动棱镜高度两次或进行往返观测,以作校核。 两组坐标较差、坐标反算间距较差均不应大于图上.。 项目 仪器类型 方 法 测回数 最大边长 固定角不符 值 测距 Ⅱ级 单程观测 1 200 测角 DJ6 方向法联测二个已知方向 1 ≤177。 40″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 其边数不应超过 12 条,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垂直角对向观测 2 测回,为保证测角量边的准确性,导线采用三联脚架法进行施测。 、碎部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处理: ⑴ 、采集碎部数据:使用多台动态 GPS 和全站仪进行全野外数字化采集,其观测的数据直接存入 GPS 手薄和全站仪内存,通过通讯软件输入计算机。 并对当天的全部观测数据备份保存。 ⑵ 、采集碎部数据的方法:地物、地貌等碎部点采用解析法进行三维坐标数据采集。 GPS_RTK 流动站施测时, GPS 天线相 位中心投影位置应对准所测点位置,观测 5 个历元,仪器自动求其平均值;全站仪施测时照准所测点位置,观测左折水平角半测回,垂直角半测回,距离测量一次,碎部数据应按统一要求编码,并绘制草图,草图的详尽程度应以能满足计算机数据处理为准,同一点在草图上和输入记录编号要一致。 n40 12 数字地形测量: 、施测方案: 1: 10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用数字化测量,地形、地物点采用全站仪数字采集,图根控制采用双频 GPS RTK 方式布设。 地形图编辑软件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的 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成图。 测区 1: 10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总面积 30 平方公里。 地形图分幅: 1:10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用梯形分幅。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等高距均为 1m,边界按甲方设计范围,由于采用数字方法测图,各外围图幅均需测出边界范围外 100m。 、图根控制测量: ①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在首级控制测量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密方式为双频 GPS动态 RTK 方式测量, RTK 图根测量点校正来自于首级 GPS 网静态观测数据 WGS84坐标和静态平差 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校正点 6个,校正最大水平残差≤ 10mm,高程残差为≤ 10mm。 RTK 测点精度限制为平面 177。 ≤ 15mm、高程177。 ≤ 15mm、存储时间限制≥20秒。 动态 RTK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对点器对点 ,天线高量取至 mm。 ②图根点的密度以能满足测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需要为原则,每平方公里内 1: 2020 比例尺不少于 7 个点, 1: 5000 比例尺不少于 3 个点,并应均匀分布于测区。 ③图根埋石点的数量(包括基本控制点), 1: 20 1: 5000 比例尺每幅不少于 2 个点,图根点的平均点距一般在 350 米 — 500 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