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侧孔深筒冲压工艺及模具设-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 ; d—— 凹模内径( mm) ; t—— 材料厚度( mm)。 ? 44) ? ≈ r 凹 1 = ( D ? d )t = ( 第二次为最终成形,所以 R凹 2 ? 2mm 选定各工序的凸模圆角半径 在一般情况下,凸模圆角半径的取值可与凹模圆角半径的取值想进或略小。 即 R凸 = ( ) r凹。 各道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次减小,只有当最后一道拉深工序时凸模圆 角半径和零件的圆角半径相同。 所以 R 凸 1 =, R 凸2 =2mm。 确定各次拉深高度 由上可知,各次工序拉深直径为 : d1 ? mm , d 2 ? mm ? D2 ? r 凸 1 h1 ? ? ? d ? d1 ? ? ? d ?d1 ? 凸 1 ? 1 ? 1 ? 2 ? ? ? ? ? ? ? ? ? ? ? ? ? ? ? ? 5 ? D2 ? r凸 2 h2 ? ? ? d ? d2 ? ? ? d ?d 2 ? 凸 2 ? 2 ? 2 ? ? ? 2 ? ? ? ? ? ? ? ? ? ? 2 ? ? ? ? 计算尺寸列表如下: 表 2 尺寸预拉伸次数关系 尺寸 d r h 第一次拉深 单位( mm) 第二次拉深 2 确定落料拉深时的排样方案 本次冲裁过程采用直排有 废料排样方案, 沿冲件的外形进行冲裁, 在冲件四周都留有 搭边,因此材料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但冲件形状和尺寸完全由模具获得,因此工件的精度 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也高。 查《中国模具工程大典第四卷》表 得搭边值: a1 ? , a = 采用无侧压装置送料。 条料宽度 导料板之间的距离 B0? ? ( D max? 2a ? Z )0 ? A ? B ? Z ? D max? 2a ? 2Z 式中 D max —— 条料宽度方向冲裁件的最大尺寸; a —— 侧搭边值; Δ —— 条料宽度的单向(负向)偏差; Z—— 导料板与最宽条料之间的间隙。 a、 ?、 Z 值可查有关设计手册。 0 因此可得出: B0? = mm A= 100%=% 步距 : S=+1= 一个步距内材料利用率 :? = 排样图如下图: 图 31 排样图 6 确定工艺方案 由于拉深用材料厚度为 ,对中小尺寸件选用落料 拉深复合模进行落料并初次 拉深大直径部分, 然后利用拉深模具进行第二次拉深大直径部分, 随后利 用切边模具进行 切边,最后利用冲侧孔模具进行冲侧孔。 其工艺路线如下图所: 7 图 32 工艺图 计算冲压力 落料拉深工序的计算 落料冲裁力的计算 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324) F落料 ? KLt? b 式中 F落料 —— 冲裁力( N) L—— 冲裁周边长度( mm) ? b —— 材料抗剪强度(MPa),本材料值为 216~ 304MPa,取 250MPa t—— 材料厚度 (mm) K —— 修正系数,一般取 代入得: F 落料 ≈157897N 落料压力中心的计算 由于本套模具落料件的形状为规则的圆形,因此该件的压力中心为毛坯的圆心。 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的计算 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326) ( 327) ( 328) 卸料力 推件力 顶件力 式中 FX ? K X F 落料 FT ? nKT F 落料 FD ? KD F落料 F 落料 —— 冲裁力( N) n—— 同时梗塞在凹模内地工件(或废料)数 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 311 得: K X ? KT ? K D ? 代入得: FX = 8 FT = FD = 第一次拉深时压边力的计算 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526) F 压边 1 = ? ? D 2 (d1 +2r 凹 1 ) 2 ? ? ?p 4 式中 D—— 坯料直径 P—— 单位压边力,由《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查得 p=。 d1 —— 第一次拉深工序件直径 r 凹 1 —— 第一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 又 D= d1 = r 凹 1 = 代入得: F 压边 1 = 第一次拉深力计算 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528) F拉深 1 =? d1t? b K1 式中: d1 —— 第一次拉深直径,根据料厚中心计算( mm) ,取 300Mpa ? b —— 材料抗拉强度( Mpa) t—— 毛坯厚度( mm) K1 —— 修正系数,由《现代冷冲模设计》表 523 查得 K1 =1 代入得: F 拉深 1 F= 第二次拉深时工序的计算 第二次拉深时压边力的计算 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527) F压边 2 = ?? 2 2? ? d1 (d 2 +2r 凹 ) ? ?p 4? 2 式中 P—— 单位压边力,由《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查得 p=。 d1 —— 第一次拉深工序件直径 d2 ——第二次拉深工序件直径 r 凹 2 —— 第二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 又 d1 = d2 = r 凹 2 =2mm 代入得: F 压边 1 = 9 第二次拉深力的计算 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529) F 拉深 2 =? d2t? b K2 式中: d2 —— 第二次拉深直径,根据料厚中心计算( mm) ,取 300Mpa ? b —— 材料抗拉强度( Mpa) t—— 毛坯厚度( mm) K 2 —— 修正系数,由《现代冷冲模设计》表 523 查得 K 2 = 代入得: F 拉深 2 F= 切边时工序的计算 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324) F 切边 ? KLt? b 式中 F 落料 —— 冲裁力( N) L—— 冲裁周边长度( mm) ? b —— 材料抗剪强度 (MPa),本材料值为 216~ 304MPa,取 250MPa t—— 材料厚 度 (mm) K —— 修正系数,一般取 代入得: F切边 =42900N 冲侧孔时工序的计算 冲孔为单个冲孔,冲孔力根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公式( 324) F 冲孔 ? KLt? b 式中 F 冲孔 —— 冲裁力( N) L—— 冲裁周边长度( mm) ? b —— 材料抗剪强度 (MPa),本材料值为 216~ 304MPa,取 250MPa t—— 材料厚度 (mm) K —— 修正系数,一般取 代入得: F 冲孔 = 计算各次工艺总压力 第一次落料拉深总压 力 因为当模具行程过大, 尤其是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进行冲压时, 计算时不能将落料 力与拉深力简单的叠加就轻易选择压力机, 由于 F 落料 ? F 拉深 而冲压时落料与拉深不是同时 10 发生,因此第一次拉深时总压力 F总 1 =F 落料 +FX +FT +F压边 1 = 157897+++= 第二次拉深总压力 F 总 2 ? F 拉深 2 ? F 压边 2 ? += 切边总压力 F 切边 =42900N 冲侧孔总压力 F 冲孔 = 各工序压力,列表如下 : 表 3 工序与总压力 单位( N) 工序 第一次拉深 第二次拉深 切边 冲侧孔 总力 42900 11 第 4章 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结构设计 落料拉深复合模具选用原则 只有拉深件的高度特别高时, 才有可能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 因为高度较浅的拉深件 如果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 凸凹。模具设计-侧孔深筒冲压工艺及模具设-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
四步流程,可使坯料在结晶器中的阻力减小,并使坯料在结晶过程中晶粒细化,有较高的致密性,导致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改善。 其二,在引锭机构动作的控制模式上,既可使用自动连续运行,也可以手工点动控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设计出由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和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组成的水平牵引驱动控制系统。 水平牵引机构的推拉时间比为 1: 3 ~1: 4,连铸周期为 5 ~ 20 s,牵引节矩为 10 ~
寄存器的值才增加 1[1]。 与定时器 /计数器 0 和 1 相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① 计数寄存器 TH0、 TL0和 TH TL1 计数寄存器是 16位的,再启动定时器时需要对它设定初始值。 THx 是计 数寄存器的高 8位,TLx 是计数寄存器的低 8位。 TH0、 TL0对应 T/C0, TH TL1对应 T/C1。 ② 定时器 /计数器控制寄存器 TCON 定时器 /计数器控制寄存器
品分享。 但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否则就舍本逐末了。 学友观点 2: 《血染的汉碑》教学设计案例中,老师基本上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手段,精心设计了许多教学问题和探究活动,但是没有考虑 到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工具。 虽然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不需要每一个都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
的投标文件公开开标,招标代理机构代表、招标人代表、投标人代表以及有关监督机构人员参加开标会,开榕 江教育信息化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 采购项目 招标文件 招标代理机构: 贵州信和工程招标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 /传真: 08558237616 14 标会由招标代理机构主持。 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应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和授权委托书原件和复印件各 1 份准时到场
分 如果一个人孤身 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 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 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 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季羡林谈人生》 第四部分 人类是社会动物。 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 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