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内容摘要:

分 如果一个人孤身 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 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 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 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季羡林谈人生》 第四部分 人类是社会动物。 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 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 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作者 : 季羡林 ISBN: 7801704533 装帧 : 平装 语言 : 中文 开本 : 16 开 出版时间 : 2020 年 1 月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定价 : 19 元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 (1911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 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 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 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 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 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东文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语言学会会长。 1978 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93 年 3 月当 选为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 在印度中世语言形态学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 》 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 1941)一文。 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 主要译著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 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翻译了:《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 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悔》。 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1995 年 11 月, “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会 ”成立。 夫人:彭德华。 图书馆索取号: B82153/2084 书评 本色学者的人生哲理 —— 读《季羡林谈人生》 文 /张进 什么是人生。 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 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生活实际太远。 而《季羡林谈人生》却不同,像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讲话,话语中正平和,人人皆懂,却又时时让你感到 “眼睛立即明亮,心头涣然冰释 ”。 读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诲人不倦,让你静静地反省,心境渐渐变得更加纯净而美好。 “ 不完美才是人生 ” ,这是先生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新诠释。 尽管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 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要食人间烟火,都会有人情烦恼,都逃不脱 “ 生、老、病、死 ”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 “ 凡人 ”。 所以,人活一 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最重要的是采取一个怎样的生活态度。 有时生活就像参禅领悟,只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