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油压裁断机设计说明书[带图纸内容摘要:

=550 10=5500N 2D =4 5500/( 20 103( )) D≈ (mm) 将液压缸内径圆整为标准系列直径 D=100mm,活塞杆直径系列取 d=56mm. 液压缸的壁厚由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 算的 盐城工学院本科毕 业设计说明书 2020 9 壁厚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 δ≥ PyD/2〔σ〕 (42) δ 液压缸壁厚( m) D液压缸内径( m) Py实验压力,一般取最大工作压力的( ~ )倍( Mpa) (σ )液压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 取 100Mpa δ ≥ 550 10 60 103/2 100 104 ≥ 10( mm) 外经 1D =100+10 2=120( mm) 液压缸缸体内部长度应等于活塞的行程与活塞的宽度之和。 缸体外型长度还要考虑到两端端盖的厚度。 一般液压缸缸体长度不应大于内径的 20~ 30倍。 综合考虑取液压缸缸体长度 l=800(mm) 缸体主要技术要求为:有足够的强度,长期承受最高工作压力及短期动态实验压力而不致产生永久性变形;有足够的刚度,等承受活塞侧向力和安装的反作用力而不致于产生弯曲;内表面与活塞密封件及导向环的摩擦力作用下,等长期工作而磨损少,有高的几何精度,足以保证活塞密封件的密封性。 缸筒毛坯:普通采用 冷拔或热扎无缝钢管,国际市场上已有内圆经研磨,外圆精加工,只需按所要求的长度切割的无缝钢管供应。 此外,较厚壁毛坯用铸件和锻件,或用厚钢板卷成筒形,焊接后退火,焊缝须用 X 光或磁力探伤。 活塞和活塞杆的选择 活塞是根据密封装置型式来选用其结构型式的。 通常分为整体活塞和组合活塞两大类。 这次选用的是无导向环活塞,其材料是用高强度铸铁 HT200~ 300 制造的。 采用“ O” 型密封圈,这样的选择使其结构简单,减少加工工作量,同时又能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实际需要,参考盐城智成机械有限公司,选用实心活塞杆。 实心杆制 造工艺教简单,故被采用。 活塞杆强度计算,主要验算活塞杆压缩或拉伸强度 2d ≥ 4FNs/σ106 式中 F液压缸的最大推力 σ 材料的屈服强度 Ns屈服安全系数,一般 Ns=24 由上式求出 d≥ ( mm) 液压缸用的活塞杆材料通常要求淬火深度一般为 ~ 1mm,或活塞杆直径每 1mm 淬深。 表面处理一般为:活塞杆表面须镀硬铬,厚 1525μ m,也有的要求镀铬层 3050μ m。 防腐要求 特别高的则要求先镀一层软铬,后镀硬铬,镀后抛光。 活塞杆外经公差 f7f9 平面油压裁断机 10 直线度≤。 表面粗糙度:一般为 Ra≤ m,精度要求高时 Ra≤ m. 活塞杆防尘圈的选择 根据液压手册选用密封圈类型: O型圈 材料 NBR 耐压 8MP 温度范围 – 30~ +130 度 工作介质 油 乳化液 防尘圈设置在活塞杆或柱塞密封圈有三种基本形式,防止外界灰尘、沙砾等异物进入液压缸内,以避免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和液压系统元件的使用寿命。 国家标准 规定的橡胶防尘圈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一种纯橡胶圈,它适用于安装在 A型密封腔体内起防尘作用。 第二种形式是一种有金属骨架的橡胶圈,它适用于安装在 B 型密封腔体内起防尘作用,第三种形式是一种有双向唇的橡胶圈,它适用于安装 C型密封腔体内起防尘和辅助密封的作用。 根据液压手册 GB657886 选用 型液压缸活塞杆防尘圈, 参数: d=25 s=4 L1=5 L2=8 D1=33 D2= R1= R2= C=2 d活塞杆直径 s密封沟槽经向深度 L1密封沟槽长度 L2防尘圈极限长度 D1密封沟槽底经 D2密封沟槽端部孔径 C导入角长度 R1, R2圆角半径 选择液压泵 泵的工作压力的确定 考虑到正常工作中进油管路有一定的压力损失,所以泵的工作压力为 P=1p +ΣΔ p (43) 式中 P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 1p 执行元件最大工作压力 ΣΔ p进油管路中的压力损失,简单系统取 ,复杂系统取 ,本液压系统取 P=p1+Σ p=(+)=25MP (44) 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根据以上算得的 P 和 Q 值查阅液压工程手 册,现选用 CBY2025 型齿轮泵,该泵参数为:理论排量 q=25ml/r,泵的额定压力为 20MP,最高转数 3000r/min,驱盐城工学院本科毕 业设计说明书 2020 11 动功率 ,总功率。 油箱的设计 油箱在液压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1)储存系统所需的足够油液; 2)散发系统工作中产生的一部分热量; 3)分离油液中的气体及沉淀污物; 4)有时油箱盖还可用作液压泵装置和其他液压元件的安装底板。 在一般设备中,大多采用钢板焊接的分离式油箱;极少采用与机床床身焊接或铸造在一起的总体是油箱。 油箱的容积 油箱要有足够的容量,以 保证必要的散热能力,在工作时还应保持一定的油位高度。 由于工作条件的差异很大,而且影响散热的因素很多,液压泵的流量、工作压力相同,若系统效率不同,所需要散发的热的因素很多,液压泵的流量、工作压力相同,若系统效率不同,所需要散发的热量也不相同,故一般油箱的有效容量其数值变化范围很大,大多数中、低压系统可按液压泵每分钟流量的 36倍来估计,流量大、压力低的区小值,流量小、压力高时取大值。 要求能容纳停车时因重力等作用而返回油箱的油,同时工作时油面应保持一定的高度。 为了防止停车时,由于回油而使油液从油箱中溢出,故油面 不宜太高,油箱的有效容量,一般按底面积乘以油箱高度的 倍来计算。 液压油箱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影响散热的条件很多,通常按压力范围来考虑。 液压油箱的有效容量 V 可概略地确定为: 在低压系统中 ( p≤ )可取: V=( 2~ 4) qP (44) 在中压系统中 ( p≤ )可取: V=( 5~ 7) qP 在中高压或高压大功率系统中 ( p≥ )可取: V=( 6~ 12) qP 式中 V液压油箱有效容积 qP 液压泵额定流量 油箱的有效容积通常为液压泵流量的 3~ 4 倍。 油 箱中的油液温度一般推荐在 30~ 500℃范围内工作比较合适。 油箱的内部结构 液压油箱的有效容积确定以后,需设计油箱的外型尺寸,一般尺寸比(长:宽:高)为( 1: 1: 1)~( 1: 2: 3)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在安装位置不受约束的条件下,可将液压油箱的容积予以增大。 ,油箱应采用密封结构(如在盖板处加密封垫,管口处加密封圈等),但不允许完全密封,要保持油箱内外的气压相等,并可让油中析出的气体排出。 因此,必需在油箱盖上设置能透气的空气过滤器。 平面油压裁断机 12 空气过滤器常设计成既能过滤空气又 能加油的结构。 图 42 空气过滤器 隔板增加液压油流动循环时间,除去沉淀的杂质,分离、清除水和空气,调节温度,吸收液压油压力的波动及防止液面的波动。 隔板的安装形式有多种,可以设计成高出液压油面,使液压油从隔板侧向流过;也可以把隔板设计成低于液压油面,其高度为最低油面的 2/3。 本机采用侧向流动隔板。 回油管和吸油管的选择 采用斜口式,一般为 45 度斜口。 为了防止液面波动。 可以在回油管出口装扩散器。 回油管必须放置在液面以下,以便距液压油箱低面的距 离大于 300mm,回油管出口绝对不允许放在液面以上。 吸油管前一般应设置滤油器,其精度为 100~200 目的网式或线隙式滤油器。 滤油器要有足够的容量,避免阻力太大。 吸油管应插入液压油面以下,防止吸油时卷入空气或因流入液压油箱的液压油搅动油面,致使油中混入气泡。 为了使油液流动具有方向性,要综合考虑隔板,吸油管和回油管的配置,尽量把吸油管和回油管用隔板隔开。 为了不使回油管的压力波动及吸油管,吸油管和回油管的斜口方向应一致,而不是相对着的。 为观察液压油箱内的液面情况,应在箱的侧面安装液面指示计,指示最 高、最低油位。 放油口要设置在油箱最低的位置,使换油时油液和污物能顺利地从放油孔流出。 油箱内壁加工的目的是清楚焊接后产生的鳞屑和铁锈。 为了防止液压油箱内部生绣,应在油箱内壁涂耐油防锈涂料。 油箱内部在上涂料之前一 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喷丸 使用喷丸方法是为了排除邮箱内部焊接飞溅的容渣,铁锈。 喷砂 喷砂就是用砂子代替铁丸。 喷砂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砂子。 酸洗法 喷砂处理不能彻底清除焊接飞溅的溶渣,容易生绣。 所以必须使用酸洗法。 表面处理法 油箱内壁一般不要 涂刷油漆,以免油漆剥落而使滤油器堵塞。 如果涂刷应采用良好的不易剥落的耐油漆。 其他附件的说明 滤油器 在液压系统中,滤油器滤除外部混入或者系统运转中内部产生的液压油中的固定杂质,使液压油保持清洁,延长液压元件使用寿命,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盐城工学院本科毕 业设计说明书 2020 13 滤油器的过滤精度用过滤掉的杂质的颗粒大小表示,一般可分粗滤油器、普通滤油器、精滤油器及特精滤油器四种。 他们分别滤掉的颗粒公称尺寸为: 100um为粗滤油器、 10~ 100um 为普通滤油器、 5~ 10um 为精滤油器、 1~ 5um为特精滤油器。 滤油器类型及其特征 网式滤油器 网孔 74~ 200um; 过滤精度 80~ 180um;压力差〈 25~ 50; 特征:结构简单、通油能力大,过滤效果差。 用途装在液压泵吸油管路上,用以保护液压泵。 线隙式滤油器 线隙 100~ 200um;过滤精度 30~ 100;压力差〈 30~ 60;特性: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通油能力大,但不易清洗。 用途一般用于中、低压系统。 纸质滤油器,用于要求过滤质量高的液压系统中,网孔 30~ 72 ;过滤精度5~ 30;压力差 50~ 120;特征:过滤效果好,精度高,但易堵塞,无法清洗,需常换纸心。 烧结式滤油器 用于要求过滤质量高的液压系统中,过滤精度 7~100;压力差〈 30~ 200;特性能在温度很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工作,抗腐蚀性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