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研究-课题方案内容摘要:
,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实施探究式教学、创新教育的关键。 学生未养成和具备 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良好习惯和技能。 搜集整理资料是科学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 搜集资料又分为间接获得前 人的经验和用实验观察的方法直接获取资料,这些方法都可以丰富知识。 而整理资料又可以增长技能,培养素养。 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加有效的实施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 设计研究方案主体意识差,依赖性强。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探究的第二个要素就是设计研究方案, 设计研究方案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十分关键的一步,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了猜想或者假设后, 猜想与假设的真伪要靠科学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撑。 在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时,教师对所学生要研究的内容有充分的预设和准备,在学生设计的方案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 教师要善于以问题的方式去点拨,对学生制定的不成熟的方案要以评价者的身份去“挑拨离间”,多几个追问,这样,学生的思考会逐渐成熟,完善起来,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也会慢慢得以提高。 学生的 表达与交流流于形式 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与交流,不仅是探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探究 式学习 的重要目的之一。 这个环节中 ,学生要描述物体和事件,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对所作解释加以检验,并且把自己的发现传达给别人 ,同时在此过程中 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表达观念,训练技能。 这个环节,组织指导得好,画龙点睛,会很出彩,很多 课的所谓高潮往往出现在这个时段。 我区科学课中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只有个别学生对才是的汇报,没有全体同学的交流,或是流蜻蜓点水,草草收兵,流于形式,匆匆而过,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 教师不注重探究内容选择,导致探究无实效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 科学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 ,因而探究内容的优化与选择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改的今天,面对新的课程理念、面对各种版本的教材,我们科学 教师如何科学地选择、有机地整合探究内容将直接关系到科学式学习的质量及实效性。 我们认为以上因素是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益的原因,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 鉴于种种问题和现状, 我们提出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选题意义 ( 1) 、 可以促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 ( 2)、 可以 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 的变革更新, 培养 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 ( 3) 、 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创新。 研究价值 本课题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为目标, 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出提高小学生科学 探究式学习有效性的 课堂教学实施程序、方法和技巧。 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五、 概念界定和 理论依据 概念界定 科学探究实效性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境中,从生活和学习中确定问题,以个人或 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有效地操作、表达、反思,帮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均得到协调发展。 理论依据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信息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 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和体验。 探究性学习 既注重探究过程,又注重探究结果。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而 探究性学习 是课程改革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 因此, 探究性学习 是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体学习方式。 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 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 、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情境类似于构建 “脚手架 ”(或称 “认知平台 ”)这种平台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提出的 “最邻近发展区 ”理论,从学生现有的 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最合适的情境,以引导学生从这里开始进行探究活动。 《走进新课程》一书指出: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在地方的组织和指导下,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 生由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变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已知的条件去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 探究性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力非凡的卓越人才。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是形成能力的决定因素。 《科学( 3— 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 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为此在我们目前的自然教学中应加强专题性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六、 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研究“学生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为目标,以提升学校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小学科学教育水平为己任。 其具体目标为: 了解我区当前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现状。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 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科研的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目前科学课中探究式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1) .问卷调查、量表调查 调查内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 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习惯和技能; 学生 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学生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探究活。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相关推荐
(三)班主任的管理素养是班级管理的要素 (四)班主任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二、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20 (一)认识角色 班主任作为一种社会角色 角色知觉 (二)学习角色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对班级管理理论再学习 在班级管理理论的运用中学习 在实践小学班主任角色的过程中学习角色 (三)塑造角色 (四)创新角色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一、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可多选,仔细考虑后,请在序号上打 “√ ”即可。 对你为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研究而做出的努力,深表感谢。 一、你希望我校“《成长的足迹》德育教育系列”校本课程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⑴ 习惯养成方面 ⑵ 文明礼仪方面 ⑶ 中华传统美德方面 ⑷ 人物传记方面 ⑸ 心理健康方面 ⑹ 民族精神方面 ⑺ 理想信念方面 ⑻ 办学理念方面 ⑼ 灿烂文化方面 ⑽ 其他:(请您补充) 二、你希望像老师一样
LLCON (*((volatile unsigned char *) 0xE01FC080)) //PLL 控制位保持寄存器 define PLLCFG (*((volatile unsigned char *) 0xE01FC084)) //PLL 配置值保持寄存器 define PLLSTAT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0xE01FC088))
作物品种和湿度的适应性好 ; 凹板筛面积大 , 分离能力强 ; 引转动惯量大 , 运转平稳 , 适应超负荷的性能良好 ; 凹板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1961660126 课件之家的资料精心整理好资料 曲率小 ,喂进脱粒室的茎秆折断少 , 有利于减少功率消耗 [11]。 L取 1200mm, l取 300mm。 则 由上式可得: mmD 382 , 由上式可得: mmD 300。 滚筒直径一般为
板使用量: 1轴 ( ++) 1 2=㎡ 3轴 ( 3++ 2) 2=㎡ 4轴 ㎡ 6轴 ( 3+5+) 2=㎡ 在 1轴与 3轴之间的斜梁: 2=㎡ 在 4轴与 6轴之间的斜梁: 2=㎡ 7轴 {( +3+5+3+) } 2=15㎡ 8轴 {( +2++2+3) 2} 2=3㎡ 9轴 {( +3+5+3+) 4} 2=㎡ 10轴 {( 3++2++2+3) } 2 =㎡ 11轴 ( 4) 2
频识别技术)技术的仓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库存管理问题。 RFID 技术不但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且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这种系统可以大大的简化物品的库存管理,满足信息流量不断增大和信息处理速度不断提高的需求。 仓库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 仓库管理系统是针对 本 企业仓库 物料 的 收料、 入库 、移库、出库 和 盘点 查询等方面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