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控制的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14( mm)。 缸筒壁厚的计算 由于一般气缸缸筒壁厚与内径之比 10/1/ D ,所以通常可以按薄壁筒公式计算: ][2 tDp 式中 缸筒壁厚,( m) D 气缸内径,( m) tp 气缸试验压力,一般取 ppt ( Pa) p气缸工作压力 ( Pa) ][ 缸筒材料许用应力( Pa) 本课题手爪夹紧气缸缸筒材料采用为 :铝合金 ZL3,[ ]=3MPa 则壁厚为 : ][2 tDp )( 66 mm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 : mm6 手臂伸缩气缸行程 : 由表 21知手臂的工作最大伸长量为 800mm,为了保证活塞不与气缸壁发生碰撞,所以可以取行程 L=900mm。 手臂伸缩气缸校核 当活塞杆的长度 dL10 时,一般按压杆稳定性来计算活塞杆直径。 活塞杆稳定性条件是: kkpu nFF puF 气缸承受的轴向负载,即气缸的理论输出推力 济南大学毕业设计 12 kF 气缸的压杆稳定极限力 kn 气缸的压杆稳定性安全系数,一般取 6~2kn 气缸的压杆稳定极限力与缸的安装形式、活塞杆直径 及行程有关。 当长细比 mKL 85 时, 22 / LmFk 当长细比 mKL 85 时,21)(1 KLnafFk L 活塞杆计算长度 )(m K 活塞杆横截面回转半径 实 心杆 41 dK 活塞杆断面惯性矩 实心杆 644d 0d 空心活塞杆内孔直径 )(m 1 活塞杆 截面积 实心杆 421 d m 系数, 材料弹性模量,对钢取 f 材料强度实验值,对钢取 paf 71049 a 系数,对钢取 50001a 查阅机械手册气缸设计由表得安装方式为固定 自由式 取 41m 实心杆 dK KL m 21)(1 KLnafFk2272 5 75 0 0 0410 1 )(4258 N )( 1 NFFnF pukk 所以该活塞杆满足稳定性条件。 综合以上计算和分析, 通过《机械设计手册》,可以选择水平伸缩缸为 QM 系列 32 缸。 济南大学毕业设计 13 机身 结构设计 升降 运动机构 臂部的升降运动由固定于底座上的气缸直接完成。 为了防止手臂升降过程中的倾覆作用和手臂绕竖直方向的转的,在气缸两侧安装导向杆导向装置,结构如图 43所示。 图 43 升降气缸的驱动力计算 考虑手臂在上升过程中,气缸所需要提供的驱动力大于手臂在下降过程中所需要提供的驱动力,所以: GFFFF 密摩惯推 式中 摩F 摩擦阻力,运动件表面间的摩擦阻力; 密F 密封装置处得摩擦阻力; 惯F 气动或者制动时,活塞杆所受的平均惯性力; G 零部件和工件所受的总重力。 惯F 、 密F 的计算与臂部伸缩气缸的计算方法相同, 即: tg GF惯 式中 G 参与运动的零部件所受的总重力,因为加入了竖直方向的导向杆,所以可 取 G =320N; 济南大学毕业设计 14 g重力加速度, 2/ smg 由静止加速到常速的变化量, = t 起动过程时间,取 t = tg GF惯= NN 推密 FF 摩F 的计算:如图 44所示: 图 44 升降导向立柱不自锁条件: 21 FFG fFF R11 22 考虑自锁的临界状态: 12FG fFF 12摩 fGF 摩 式中 取 f fGF 摩 =320 =( N) 综上可得: GFFFF 密摩惯推 2 可求的: )( NF 推 济南大学毕业设计 15 升降运动气缸结构尺寸计算 4 2DpF 推 式中 D气缸内径; p气缸工作压力,取 p=。 气缸的机械效率,取 =. )( 6 mpFD 推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 可以选择气缸内径为: D=40mm,活塞杆直径mmmmd ,可以取 d=18mm。 缸筒壁厚和外径的设计 缸筒直接承受压缩空气压力,必须有一定厚度。 一般气缸缸筒壁厚与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 1/10,其壁厚可按薄壁筒公式计算 : ][2 tDp 气缸缸筒材料为 :铝合金 ZL3,[ ]=3MPa 代入己知数据,则壁厚为 : ][2/ tDP )(4)1032/( 65 mm 升降 气缸活塞杆行程长 l 确定 按设计要求,腰部上下运行距离为 150mm。 为防止活塞与缸壁碰撞,活塞行程留有一定的余量,故行程查有关手册圆整为 mml 200 升降 气缸活塞杆稳定性校核 当活塞杆的长度 dL10 时,一般按压杆稳定性来计算活塞杆直径。 活塞杆稳定性条件公式: kkpu nFF 当长细比 mKL 85 时, 21)(1 KLmafFk 实心杆 41 dK 实心杆 421 d m 系数 f 材料强度实验值,对钢取 paf 71049 济南大学毕业设计 16 a 系数,对钢取。基于plc控制的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相关推荐
案是对原来的继电器接触器模拟控制系统进行 PLC改造而成,经实际运行证明该 PLC 控制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控制稳定,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于灵活性,更容易维修,更能适应经 常变动的工艺要求,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原机床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原有的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继电器,继电器的控制是采用硬件接线实现的,是利用机械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及延时继电器的滞后动作等组合形成控制逻辑
拟 RUN 的运行指示。 当 RUN 成黄色时系统程序在运行,所有的常闭触点成通电状态。 选中启动按钮 X004 后再点击软元件测试按钮。 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强制 ON, X004 接通之后系统呈通电 状态。 24 25 若光电传感器没有产品经过并在设定值内没有,则到达定时值时电机停止转动并报警提示操作人员。 26 27 若有产品经检测后不合格,电机停转辅助触点 M M4 中的一个闭合驱动线圈
a. 中央处理单元 (CPU) 中央处理单元 (CPU)是 PLC的控制中枢。 它按照 PLC 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 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当 PLC 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 I/O 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
绪论 主要介绍 PLC 控制的应用及背景。 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物料运输控制系统原理 主要介绍了 PLC 控制、计算机、条码识别器三者的功能。 第三章 物料运输系统硬件设计 主要介绍系统硬件的选型和控制电路的设计。 第四章 物料运输系统程序设计 主要介绍物料运输系统的程序设计。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对物料运输系统做了初步展望。 第二章 物料运输控制系统的原理
既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又考虑到大多数工厂企业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及编程水平,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和掌握。 PLC在执行梯形图程序时,用解释程序将它翻译成汇编语言然后执行( PLC 内部增加了解释程序)。 与直接执行汇编语言编写的用户程序相比,执行梯形图程序的时间要长一些,但对于大多数机电控制设备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完全可以满足控制要求。 现代 PLC 不仅有逻辑运算、计时、计数
向异步旋转。 异步电机转差率 s : 00n nns ( 22) 异步电机转速 n : p fsnsn 60)1()1( 0 ( 23) 由公式( 23),如果电机的 p 不变,转差率 s 不变,那么转速 n 与频率输入频率f 成正比关系。 频率越高,转速越高;反之,转速越低。 实际上,当电机确定后, p 为定值,且变频调速属于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方法,电机旋转时保持有限的转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