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 9~ 12 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 可以分别在 ms和 750 ms 内完成 9 位和 12 位的数字量,并且从 DS18B20 读出的信息或写入DS18B20 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单线接口 )读写 ,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 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 DS18B20 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 因而使用DS18B20 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 DS18B20 的主要特性: ( 1) 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 DS18B20 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 可实现微处理器与 DS18B20 的双向通讯。 ( 2)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 ( 3)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 V。 ( 4) 测温范围: 55 ~ 125 ℃。 固有测温分辨率为 ℃。 ( 5) 通过编程可实现 912 位的数字读数方式。 ( 6) 用户可自设定非易失性的报警上下限值。 ( 7) 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 DS18B20 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测温。 ( 8) 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DS18B20 内部结构 DS18B20 的工作时序 DS18B20 的工作时序包括初始化时序、写时序和读时序。 ( 1) 初始化:单片机将数据线的电平拉低 480~960us 后释放,等待 15~60us, 单总线器件即可输出一持续 60~240us 的低电平 (存在脉冲 )单片机收到此应答后即可进行操作。 ( 2) 写时序:当主机将数据线的电平从高拉到低时,形成写时序,有“ 0”和写“ 1”两种时序。 写时序开始后, DS18B20 在 15us~60us 期间从数据线上采样。 如果采样到低电平,则向 DS18B20 写“ 0”;如果采样到高电平,则向 DS18B20 写“ 1”。 两个独立的时序间至少需要 1us 的恢复时间 (拉高总线电平 )。 ( 3) 读时序:当主机从 DS18b20 读取数时,产生时序。 此时,主机将数据线的电平从高拉到低使读时序被初始化。 如果此后 15us 内,主机总线上采样到低电平,则 DS18B20 读“ 0”;如果此后 15us 内,主机在总线上采样到高电平,则 DS18B20 读“ 1”。 第三章 设计模块器件比较、选型 根据上面几种传感器的介绍中,我们可以选出我们设计中要用到的温度传感器,下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选择传感器类型: 传感器的选型 AD590 共有 I、 J、 K、 L、 M 五档,其中 M 档精度最高,在 55℃ ~ +150℃ 范围内,非线性误差为 177。 ℃。 DS1612 它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在 0℃ ~+70℃ 范围内,测量精度为 177。 ℃ DS18B20 测量温度范围为 55 176。 C 至 +125 ℃ ,精度可达 177。 摄氏度。 运用的简易程度: AD590 特别适合远程检测应用 , AD590 输出电流 223μA电路中串接采样电阻R 时, R 两端的电压可作为喻出电压。 注意 R 的阻值不能取得太大,以保证 AD590两端电压不低于 3V。 AD590 输出电流信号传输距离可达到 1km 以上。 DS1612:在芯片上分别设置了一个振荡频率温度系数较大的振荡器( OSC1)和一个温度系数较小的振荡器( OSC2)。 在温度较低时,由于 OSC2 的开门时间较短,因此温度测量计数器计数值( n)较小;而当温度较高时,由于 OSC2 的开门时间较长,其计数值( m)增大。 DS18B20 采用一线通信接口。 因为一线通信接口,必须在先完成 ROM 设定,否则记忆和控制功能将无法使用。 描述该 DS18B20 的数字温度计提供 9 至 12 位(可编程设备温度读数。 信息被发送到 /从 DS18B20 通过 1 线接口,所以 中央微处理器 与 DS18B20 只有一个一条口线连接。 为读写以及温度转换可以从数据线本身获得能量,不需要外接电源。 因为每一个 DS18B20 的包含一个独特的序号,多个 ds18b20s 可以同时存在于一条总线。 价格比较: AD590 单价: 165。 19 DS1612 单价: 165。 DS18B20 单价: 165。 从上面一系列的比较重,我最后选择了 DS18B20 温度传感器,虽然它的精度没有 AD590 的高,但是在测量上它运用起来更加的方便,不需要放大电路和 A/换, 而且非常的便宜。 3. 2 单片机的选用 针对一定的用途,恰当的选择所使用的单片机是十分重要。 对于明确的应用对象,选择功能过少的单片机,无法完成控制任务;选择功能国强的单片机,则会造成资源浪费,使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下降。 目 前,市面上的单片机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在性能方面也各有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选择单片机时要注意下几点: ① 单片机的基本性能参数,例如指令执行速度,程序存储器容量,中断能力及 I/O 口引脚数量等; ② 单片机的增强功能,例如看门狗,双串口, RTC(实时时钟 ), EEPROM, CAN 接口等; ③ 单片机的存储介质,对于程序存储器来说, Flash 存储器和 OTP(一次性可编程 )存储器相比较,最好是选择 Flash 存储器; ④ 芯片的封装形式,如 DIP 封装, PLCC 封装机表面贴装封装等。 选择 DIP 封装在搭建实 验电路时会更加方便一些; ⑤ 芯片工作温度范围符合工业级、军品级还是商业级,如果涉及户外产品,必须选用工业级芯片; ⑥ 单片机的工作电压范围,例如设计电视机遥控器时,使用 2 节干电池供电,至少选择的单片机能够在 ~ 电压范围内工作; ⑦ 单片机的抗干扰性能好; ⑧ 编程器以及仿真器的价格,单片机开发是否支持高级语言以及编程环境要好用易学; ⑨ 供货渠道是否畅通,价格是否低廉,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服务支持。 根据上面所述的原则,结合本系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本文的温度控制系统选用 ATMEL 公司生产的AT89C52 单片机作为主 控模块的核心芯片。 单片机选型 本系统选用 ATMEL 公司生产的 AT89 溪流单片机中的 AT89C52, AT89C52单片机是一种新型的低功耗、高性能的 8位 CMOS微控制器,与工业标准 MCS51指令溪流和引脚完全兼容。 具有超强的三级加密功能,其片内闪电存储器( Flash Memory)的编程与檫除完全用电实现,数据不易挥发,编程 /檫除速度快。 第四章 设计方案 主控模块电路由 ST89C52 单片机、温度采集、数码管显示、温度控制、外部时钟电路、复位电路、 PL2303 下载。 总体设计方案 方案一 测温电路的设计,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 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方案二 考虑使用温度传感器,结合单片机电路设计,采用一只 DS18B20 温度传感器,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之后进行转换,依次完成设计要求。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容易实现,故实际设计中拟采用方案二。 在本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框 图如图 所示,它由三部分组成 :①控制部分主芯片采用单片机 AT89S52;②显示部分采用 4 位 LED 数码管以动态扫描方式实现温度显示;③温度采集部分采用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首先由温度传感器 DS18B20 采集温度数据,经 A/D 转换后送入 ST89C52 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并三位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同时与键盘输入的设定温度值(上限与下限)进行比较,由单片机控制是否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加热或降温)工作,从而实现恒温控制。 在整个过程中,温度始终都能得以显示。 设定温度过程中显示设定温度值,以便于操作:设定 完毕后,改为显示当前测试温度值: 本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框图,它主要 由五部分组成; ① 主控制部分主芯片采用单片机 ST89C52(包括时钟和复位电路); ② 显示部分采用 3 为 LED 数码管以动态扫描方式实现温度显示; ③ 温度采集部分采用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④ 按键输入部分主要功能是实现设定温度值的输入; ⑤ 控制电路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 总体设计框图 数码管显示 ST89C52 控制 DS18B20采集温度 温度控制模块 PL2303下载模块 第五章 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设计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1)单片机最小系统:采用 ST89C52 单片机; ( 2)温度采集模块:采用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 3)温度显示模块:采用 4 位 一体共阳 数码管显示; 18B20 温度采集模块: DS18B20 温度传感器是美国 DALLAS 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相比,它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 这一部分 主要完成对温度信号的采集和转换工作,由 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部分组成。 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把采集到温度通过数据引脚传到单片机的 口,单片机接受并储存。 此部分只用到 DS18B20 和单片机,硬件很简单。 DS18B20 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供电,一种是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另一种是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此时 DS18B20 的 1 引脚接地, 2 引脚作为信号线, 3 引脚接电源。 本设计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是 DS18B20 最佳的工作方式,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而且电路也比 较简单,可以开发稳定可靠的多点温度监控系统。 DS18B20 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DS18B20 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 DS18B20 GND VCC DS18B20 工作时序根据 DS18B20 的通讯协议,主机控制 DS18B20 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 DS18B20 进行复位; 2.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 ROM 指令; RAM 指令,这样才能对 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 复位要求主 CPU 将数据线下拉 500 微秒,然后释放, 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 15~ 60 微秒左右后发出 60~ 240 微秒的存在低脉冲, CPU 主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 其工作时序包括初始化时序、写时序和读时序, 初始化时序: 总线上的所有传输过程都是以初始化开始的,主机响应应答脉冲。 应答脉冲使主机知道,总线上有从机设备,且准备就绪。 主机输出低电平,保持低电平时间至少 480us,以产生复位脉冲。 接着主机释放总线, 高,延时 15~ 60us,并进入接受模式,以产生低电平应答脉冲,若为低电平,再延时 480us。 写时序: 写时序包括写 0 时序和写 1 时序。 所有写时序至少需要 60us,且在 2 次独立的写时序之间至少需要 1us 的恢复时间,都是以总线拉低开始。 写 1 时序,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 2us,然后释放总线,延时 60us。 写 0 时序,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 60us,然后释放总线,延时 2us。 读时序: 总线器件仅在主机发出读时序是,才向主机传输数据,所以,在主机发出读数据命令后,必须马上产生读时序,以便从机能够传输数据。 所有读时序至少需要 60us,且在 2 次独立的读时序之间至少需要 1us 的恢复时间。 每个读时序都由主机发起,至少拉低总线 1us。 主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