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手册提纲内容摘要:

学知识。 不限于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凡是你的志向职业所需要的理论和知识,都要主动去学习。 大学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制造厂”和“传播地”,一定要接受新思想、创造新思想。 学思维。 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用专业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能力。 首先是自学能力;其次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学做人。 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然后能悦纳自己,最后才是人格的完善,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 ,包括遵守各种规则,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貌,懂得感恩 ,等等。 学习 篇 15 事半功倍:掌握学习策略 不要把许多杂 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 力之中流泻出来 像 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 一条溪涧(知识)来。 —— 夸美纽斯 学习风格 是学习者 在学习 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找到适合自身风格的学习策略 , 有利于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下面是 学习风格 的分类, 你 可以 思考 ,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学习风格,更好地学习。 (1) 清晨型/上午型/下午型/夜晚型 —— 学习时间 有的人喜欢 清晨 (百灵鸟型 ),有的喜欢上午,有的喜欢下午,有的 喜欢晚上 (猫头鹰型 )。 (2) 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 —— 感觉通道 视觉型 的 喜欢通过观察图片、 实验演示等来学习;听觉型 的 喜欢 通过听讲来学习;动觉型 的 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3) 安静型/背景声音型/适度噪音型 —— 环境声音 有的喜欢非常安静;有的喜欢有背景声音相伴,以避免其他干扰 , 有的在一定的噪音环境下照样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4) 安静型/活动型 —— 活动性和坐姿 有的喜欢 过段时间休息 一下 再接着学 ,有的喜欢一直安静地 学习到 完成任务;有的喜欢 正襟危坐 , 有的喜欢斜靠或躺着。 (5) 独立型/依赖型 —— 独立性 有的 同学 靠内在的学习动力支配,学习很自觉 ;有的则容易受暗示, 需要外在的学习动力,需要周围的学习氛围感染。 (6) 左脑型/右脑型 —— 用脑习惯 较多使 用左脑的同学, 学习积极主动,爱用言语、逻辑 处理信息,做事有计划,自控力和责任心强;较多 使用右脑的同学, 空间概念强,喜欢接受 新事物 ,以直 觉 处理信息,善于把握整体,灵活,但自律性、计划性不强。 当然 有些同学属于左右脑协同型。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 根据时长 划定学习内容 ,并 给自己 提出 要求 ; 学习 后 进行自我 评价。 不能过于追求速度,否则容易因 疲劳而导致效率不高, 久而久之 则形成拖沓的习惯。 独立钻研 , 务求甚解 提醒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 并动脑筋去思考。 也可以和 同学一起“相互考查” ; 鼓励自己一题多解。 小贴士: 养成终身 学习 习惯  总带一本书  建一个“ 学习 内容”名单  寻找更多明智的朋友  指导自己的思想  付诸实践  与人分享,寓学于教  在群体中 学习  忘掉先入为主的观念  用好早晚 15 分钟  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小贴士: 掌握记忆规律,高效获取知识  在内容遗忘之前复习,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 不要死记硬背,理解所要记忆的内容,将其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中。 如果所记的内容没什么意义,就创造性地赋予其意义。  中间的材料容易遗忘,而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则更容易被记住。 因此,可以进行分段学习,以便增加开头与结尾,提高记忆成效。 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 学习 篇 16 系统把握知识 , 寻求 内在联系 学习 任何 学科前都要 先应了解 其 知识结构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还要把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此外,应 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 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 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 查阅工具书和资料 善于提问和请教 百折不挠:面对困难挫折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 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 磨炼。 —— 松下幸之助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 在大学里 遇到困难 司空见惯,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 其实,困难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挑战, 也 是 一次学习的机会。 而无论结果如何 ,我们都能从过程中学习到 很多东西。 这就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从困难、挫折中进行学习。 相比社会而言,大学是一个更宽松、安全的环境,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可以 重头再来。 所以我们要尽量去尝试各种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事情,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畏手畏脚。 但这并不是说对失败置之不理,而是要做出合理的归因,避免习得性无助。 对成败做出合理归因 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 能力、努力程度等 内部 或稳定 因素,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 任务难度、运气等 外部因素, 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 如果 将失败归因于 能力、努力程度等 内部 或稳定 因素,则会产生羞愧感 和自责感;归因于 任务难度、运气等 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或愤怒,感觉受到了不 公 正 的待遇。 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 努力程度等 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 ; 归因于 运气等 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  如果 将失败归因于 努力程度 等 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 运气等 不可控因素,则 会导致人们产生悲观绝望的感觉。 由此可见, 不同的归因方式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 感受,更会影响到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也许没有 哪种归因 方式 在任何情境下都是有利的,但若一个 人 总是将失败和挫折完全归因于自身内部、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久而久之就会出现 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心态。 事实上, 导致暂时失败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可能跟 智力、能力 有关,也可能有客观外部因素,如老师讲解不够清楚、 试题难度高、同学关系紧张等。 因此, 面对失败,我们要进行切 合实际的归因,并通过归因 找到自己有待提高的方面, 调整 自身 状态 后重新 确立目标 与计划。 学习 篇 17 避免习得性无助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如果 自己 事先 认定 做不好 某 件事, 那么 这件事 做得很圆满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如果对很多事情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就 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这种感觉 首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抑郁、沮丧、无奈、绝望。 其次 ,会严重削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变得不思进取,放弃学习 、放弃 拼搏 ,放弃成功。 再次,会使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下降,产生退缩行为。 因此, 我们要 :  善于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能力  多回想自己成功的经历  能够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 同学所 取得的成功 这样 就能渐渐 提高我们 自身 的自我效能感。 而 当你真正具备了这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时,你会发现成功真的没有我们想象 中的 那么 遥远 , 而是可以 循序渐进 地获得。 小贴士: 挫折的自 我调适 、乐观的人生观 ,不自责,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归因。 、朋友、同学的支持 ,使之更易达到 ,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 ,培养适应能力 学习 篇 18  《一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著,群言出版 社, 2020 《 学习的艺术 》,维茨金著, 苏鸿雁 / 谢京秀 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 .凯勒 著, 李汉昭 译 ,华文出版社, 2020  豆瓣 科学松鼠会 译言 一五一十部落 小毛驴 0024的博客  《 肖申克的救赎 》, 主演: Tim Robbins, 美 国, 1995 《 勇敢的心》 ,主演: Mel Gibson,美国, 1995 人际 篇 19 好汉三个帮:建立人际网络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 真 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 富兰克林 大学 不仅提供了 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它扩大了我们的人际网络。 我们学习如何与 不同的 人接触沟通,建立并维系良好的关系,更可以透过对方认识 和提高 自己。 人生之 路并非坦途,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们会针对不同的问题去寻求不同的人的帮助。 父母 、 亲戚 、 老师 、 同学 、 朋友以及各种各样 的社会服务机构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支持源;同时,我们也是他人的支持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这样的互动中,我们构建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这个小测验,就是检验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在正常运行。 一起来看看吧。 1. 你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 (单选) ( 1)一个也没有 ( 2) 1~2个 ( 3) 3~5个 ( 4) 6个或 6个以上 :(单选) ( 1)相互之间从不关系,只是点头之交 ( 2)遇到困难可能稍 微关心 ( 3)有些人很关心我 ( 4)大多人都很关心我 :(单选) ( 1)从不向任何人诉说 ( 2)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 1~2个人诉说 ( 3)如果朋友主动询问会说出来 ( 4)主动诉说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单选) ( 1)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帮助 ( 2)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 3)有时请求别人帮助 ( 4)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 5.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 、心理小组等)组织的活动,你:(单选) ( 1)从不参加 ( 2)偶尔参加 ( 3)经常参加 ( 4)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 通过回答 以上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你有什么发现和感想。 你打算做 出 哪些改变。 其实,只要你留心,周围有许多人都乐于去帮助你。 当你在受到委屈时,家庭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父母会接纳任何状态的你; 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不是可以向专业课老师、同学请教呢。 当你想了解兼职信息时,朋友、高年级同学或许都能成为你的助手; „„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你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妨来画个圆:圆心 代表你自己;第一层代表与你关系最亲近的人,比如家人、亲属;第二层代表亲密的朋友;第三层代表联系频繁的熟人;第四层代表偶尔联系的熟人;第五层代表可能会相识的陌生人。 想一想:在你的人际网络中,有几个层次呢。 每个层次的数量怎么样。 你打算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家人 亲密朋友 自己 联系频 繁的熟人 偶尔联 系的熟人 陌生人 人际 篇 20 为心搭座桥:学会有效沟通 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思想必定 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 列夫托尔斯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 但是首先 ,我们必须先了解人际关系建立的 途径 —— 良好 的 人际沟通方法。 一般来说,有效的沟通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倾听 ―― 用身体告诉对方:“我在听您说。 ” 核对 ―― “您的意见是……”句式核对你的理解; 接纳 ――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头脑想; 拒绝 ―― 用坦诚加礼貌的语音说“不”; 表达 ―― 用准确具体的语言表达你内心的意思; 身体语言 ―― 这比言语传递的信息更多。 有效沟通的 基本 原则  真心  尊重  平等  坦诚 有效倾听 有效的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只有在倾听的基础和前提下进行表达,才可能更完整地理解对方的意思,从而能 够更好地沟通。  以坦诚之心,轻松自然 地 聆听,表达关心和尊重 ;  让对方自由地表达,而不是打断他 ;  使用并观察语调、手势等肢体语言 ;  不要只思考问题,考虑回答,只要专心倾听,自然会知道如何回答 ;  从 对方的角度 来理解他的意思, 不 做评价、判断和批评 或贴标签 ;  不要以个人的偏见和好恶筛选 信息 ,决定 对方 应该这样 或 那样。 学会赞美 每个人都有亮点,发现它,赞扬他,只要你的赞美出于真诚,没有人会抗拒你的善意。  主动打招呼。 打招呼背后的含义是我眼中有你。  赞美具体化。 不要泛泛而谈,而是具体指出对方某一个方面的特征,如眼 睛很漂亮。  给对方没有期待的评价。 别夸美女美,夸她有性格,有素质,有涵养。  了解别人的兴趣爱好、特别的日子或特别的事,投其所好,或给对方惊喜。  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 如我一生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是你。 小贴士: 批评的要决  以发问代替直接的批评  指正错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