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职高专:乳品工艺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业标准相结合; 五大模块:以职业素质、职业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五大模块”构成本专业的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课程体系建设,打破传统模式,实施课程重组整合,形成乳品加工与检测为核心的课程框架。 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15 动态结合。 建设核心课程 ( 1)课程结构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结构是结合乳品工艺专业工作过程及其典型工作任务而设计, 课程结构划分为公共平台课程(公共必修和选修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及专 业主干平台课程)、专业核心平台课程、拓展平台课程。 其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达到国家教育部专业教指委建议标准 7:3。 本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达到了 4:6的要求。 见表 1 和图 2 表 1 乳品工艺专业(三年制)学时分布表 地点 理论 实践 合计 理论:实践 ( %) 国乳中心 304 480 784 39:61 学院 684 330 1014 68:32 军训、轮岗实训、顶岗实习、毕业教育、毕业设计 0 996 996 0:100 三年总计 988 1806 2794 36:64 图 2 校研企“ 1+1+1”产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实践学时比例 第第 一一 学学 年年 第第 二二 学学 年年 第第 三三 学学 年年 国乳中心 4: 6 校内 6: 4 企业 顶岗实训论文答辩 16 ( 2)核心课程 a 乳品工艺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得应职岗位所具备的乳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利用乳品加工技术服务乳品行业。 主要内容:主要讲授杀菌鲜奶(普通消毒奶、花式消毒奶、强化消毒奶、调配消毒奶等)、酸奶、复原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功能乳粉、乳清粉、速溶乳粉等)、奶油(酸性奶油、甜性奶油、乳清奶油、重制奶油等)、干酪、冰淇淋等加工工艺流程、加工过程的主要技术要点。 b 乳品分析与检验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得应职岗位所具备的乳品卫生检验、乳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利用乳品卫生检验、乳品理化检验相关知识来检测乳品卫生质量。 主要内容:乳中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掺杂掺假的检验。 c 乳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得应职岗位所具备的乳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利用乳品安全和质量有关知识来控制和监督乳品质量。 主要内容:乳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乳品生 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通用的乳品检验方法与规程,与乳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以及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d 乳品生产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得应职岗位所具备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 主要内容:主要讲授乳品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工作流程。 e 乳品生产设备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得应职岗位所具备的乳品机械与管理的基本知 17 识,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 通过乳品机械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证乳品生产的正常运行。 主要内容:主要讲授乳品生产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技能和日常维 护等 考核要点与毕业标准 乳品工艺专业课程的考核,采用“ 5+ 3+ 2”的考核模式(期末课程理论考核 40%+综合实训技能 40%+平时出勤和学生作业 20%)。 ( 1)理论课程考核 理论课程考核按百分制考核折算 4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以选择题型答题,考核点要覆盖课程全部教学单元。 ( 2)平时出勤与学生作业考核 平时出勤和各单项实训任务“学生工作任务”考核为 20 分。 其中,学生出勤 15 分,“学生工作任务”考核 5 分(缺少 1 次扣 1 分)。 ( 3)学生工作任务与综合实训技能考核标准 各单项实训任务(学生工作任务页)考核为 100 分。 其中,任务内容及要求的理解 10 分、计划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10 分、操作规范性 15 分、实验实训内容的全面性 10 分、数据记录的完整性 5 分、操作安全的重视程度 10 分、实验仪器的使用 10 分、独立完成实验 10 分、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 10 分、学习态度 5 分和团结协作能力 5 分(表 1)。 表 2 学生工作任务考核评价表 各学习工作任务考核评价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任务名称 学习小组 考评要求 标准 分值 学生自评 (分值 15%) 学生互评 (分值 15%) 教师评价 (分值 30%) 成果评价 (分值 40%) 任务内容及要求理解 10 根据学生提交的工作页进行计划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10 操作的规范性 15 仪器设备理解的全面性 10 数据的完整性 5 安全事项的重视程度 10 18 仪器操作使用熟练程度 10 综合评价。 任务完成的独立性 10 任务完成的质量 10 学习态度 5 团结协作 5 总分 100 考评成绩 教师签字 考评日期 年 月 日 综合实训技能总分满分为 40 分,在理论考试前进行,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学生工作任务表”的各实训技能课程的学习,对缺席者必须补做。 综合实训技能主要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核的总体要求(表 2)。 表 3 综合实训考核项目及要求 综合技 能项目 理论课程 支 撑 实践项目 支 撑 考核要求 考核 办法 考核 部门 各单项 实训总和 各教学 实训内容 各实训操作 与评价情况 85100 分:能正确完成各项规定指标,操作准确;问题正确; 实际操作辅以口 答 任 课 教 师 7084分:能正确完成大部分操作,个别环节需提示;问题基本正确; 5069:基本能完成在部分操作,个别环节有错误,经过提示能完成;问题基本正确; 49以下:不能完成操作,问题不正确。 各单项学生实训工作任务的考核统计(表 3)。 表 4 学生综合实训技能考核统计表 综合实训技能考核统计 课程名称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实训任务 学生工作任务成绩 教师综合考核成绩 总成绩 任务 1 任务 2 任务 3 任务 4 任务 5 19 综合考评成绩 上述各项考核成绩总合 30%= 教师签字 综合考评日期 年 月 日 ( 4)职业资格证书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厅、社会劳动保障部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或行业的考核,并获得相应资格(等级)证书。 其证书主要为:通过国家外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国家 B 级以上证书;通过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省二级以上证书; 获得乳品加工工(高级)、乳品检验员(高级)、食品加工工(高级)、制冷工(高级)、内审员( 9000、 22020)、高级公共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证至少一项。 ( 5)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分析试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由系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方能毕业。 ( 6)毕业标准 学生必须同时具备:思想素质教育成绩合格;各门理论与实践课考试(查)成绩均及格以上;企业轮岗实训、毕业顶岗实习考核合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获取乳品工艺专业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1 项以上(每取 得一种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加 3 学分);学生在全学程必须修满 144学分方准毕业。 编写配套教学材料 乳品工艺专业要选用 21 世纪高职高专通用教材和乳品工艺专业规划教材,同时选择生产实际需求的技能类教材,鼓励专、兼职教师编写乳品工艺专业校本教材,以乳品企业岗位标准为主线,并将乳品企业岗位技能鉴定内容编入其中。 在两年内与企业合作完成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主干 20 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以及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培训教材建设。 另外,学院图书馆应购置乳品工艺专业的图书 3000 册以上,以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于参考书的需要。 (三) 师资队伍建设 以建设实践技能过硬、基础理论扎实、能够带领完成乳品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领军人才为标准,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为核心,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构建“双师型”教师结构为核心,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补充师资队伍,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到 2020 年,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2 名、“双师型”教师 3 名、从乳品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16 名,(完成企业兼职教师岗前、教师资格培训 12 人次)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8 名,最终使“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92%以上。 专职教师队 伍 以培养实践技能过硬、基础理论扎实、能够带领完成乳品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领军人为标准,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教师强化基础培养 、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双师型”培训、鼓励基层锻炼等为目的;以构建“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 到 2020 年,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2 名、“双师型”教师 3 名,形成一支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实施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兼职教师激励机制。 到 2020 年,从乳品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16 名,完成企业兼职教师岗前、教师资格培训 12 人次。 组建一支实践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 古为今用,筑牢师德修养之基(敬业精神、以身作则、博学多闻、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构筑师德修养之魂(诚实守信、奉献精神、热爱学 21 生、创新品格、遵纪守法)。 身体力行,夯实师德修养之本(实践的自觉性、实践的激励性、实践的监督性)。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学院准备投入 2500 万元的食品实训中心( 10024 平方米),该食品实训中心设有一条 300 吨鲜奶生产 线,另一个培训车间含有 15 个培训单元(收奶生产培训、鲜奶(豆)预处理生产、酸奶生产、 UHT(豆)奶生产、巴氏(豆)奶生产、奶酪生产、奶(豆)粉生产、奶油生产、冰淇淋生产、烘培、食品加工生产、乳(豆)制品生产自动化、化验室培训单元)。 另设有食品加工实训室、烘焙实训室、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食品中心实验室、工程制图室和新产品研发室等。 该中心能够满足 500 名学生 /年的日常教学及培训活动。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厂和完达山等 18 家国内大中型乳品企业为主,建立 30 家乳 品生产实训基地。 在这些乳品厂中按车间工艺流程和岗位 实施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厂中校”的实训技能教学。 职业技能鉴定 建立或合作进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满足毕业学生持多证上岗就业的需要。 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食品类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职场就业能力夯实基础。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举措 充分利用学院食品培训中心的生产车间( 2020 余平方米),进一步与龙丹乳业、比利时 BELOVO 公司和其它合作 乳品企业洽谈校中建厂事宜,早日实现“校中有厂”的建设目标。 22 通过与 18 家大中型乳品企业订单培养,第三学年,学生在乳品企业的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利用“厂中校”多媒体教室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活动,实现“厂中有校” 的建设目标。 在校研企“ 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得到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最终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满意的多赢格局。 进一步完善校研企“ 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通过财政支持、学校和乳品行业企业努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通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体系、精品课程和校本特色教材开发等加大乳品工艺专业内涵建设的力度。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二)保障 措施 加强组织管理 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在学院的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