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摘要: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0 表 42 供水时间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 三班制工厂 两班制工厂 生产用水量 绿化 浇洒道路 火车站用水 未遇见用水 每小时用水量 高温车间 生活用水量 一般车间生活用水量 淋浴用水 高温车间生活用水 一般车间生活用水 淋浴用水 % m179。 变化系数 m179。 变化系数 m179。 m179。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 11 6 1112 6 1213 5 1314 5 1415 5 1516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1 1617 1718 5 1819 5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2 累计 100 200. 100 2020.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2 水工调节构筑物的计算 给水系统中的水工调节构筑物主要有清水池和水塔,在本次设计中由于设计要求,不设置水塔。 清水池和水塔的作用调节用水量和供水量之间的流量差值。 清水池的调节 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曲线确定。 对于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积计算,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根据 24 小时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一种凭经验估算,本次采用第一种方式。 根据 C 市的用水量变化曲线可拟定泵站的供水曲线,如图 41 所示(图中的点画线)。 图 41 根据图 41中的点画线可知,清水池的调节容积计算见表 34。 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表 34 时间 用水量( %) 一级泵站供水量( %) 清水池调节容积 % 1 2 3 4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3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累计 100 100 因此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计算。 清水池中除了贮存调节用水以外,还存放消防用水量和水厂生产用水,因此,清 水池有效容积等于: 4321 WWWWW  )( 3m ( 35) 式中 1W —— 调节容积, 3m ;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4 2W —— 消防贮水量, 3m ,按 2h 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3W —— 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的生产用水, 3m ,等于最高日用水量的 5%~10%; 4W —— 安全贮量, 3m ,按 321 WWW  的取整计。 31 2 3 1 8 6 8 1 .9 9 1 5 .9 4 0 .0 6 2 3 6 0 0 8 % 1 8 6 9 1 .9 9 4 9 0 4 .4 7W W W m          34  所以,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清水池容积 W 为 349 04 .4 7 95 .5 3 50 00Wm   清水池应有相等容积的两只,如仅有一只,则应分格或采取适当措施,以便清洗或检修时不间断供水。 5 管网的水力计算 管网和输水管渠的布置 对输水和配水系统的总要求是,供给用户所需的水量,保证配水管网足够的水压,保证不间断供水。 尽管给水管网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布置,但不外乎两种基本形式:树状网和环状网。 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市和工矿企业,这类管网从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管线布置成树枝状。 树状网的优点是工程造价低,缺点 是供水可靠性差。 环状网中,管线连接成环,这类管网当中任何一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使其和其余管线隔开,进行检修。 环状网供水的优点是供水可靠性较高,缺点是工程造价高。 在本次管网设计中,根据城市地理位置以及发展要求,采用环状网设计。 管网定线 城市给水管网的定线是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位置和走向。 定线一般只限于干管和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从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和连接用户的进水管。 先将本次设计中管网的布置形式如图 51 所示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5 图 51 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的计算 ,可知最高日最高时的流量 。 .而此时工厂以及火车站的集中流量之和为 3m , .因此扣除集中流量 的均布流量 Q 为: SQ Q Q  集 ( ) 1000/3600=: 3 1 1 .3 7 0 .0 4 1 7 /7 4 6 5 .0 0Qq L sl  比 :根据比流量 比q 和各管段的计算长度,可算出各管段的沿线流量 沿q ,管段沿线流量可列表计算,见表 51。 )比沿 s/(Llqq 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6 沿线流量表 51 管段编号 管段实长( m) 管段计算长度 (m) 沿线流量( L/s) 121 132 0 122 132 0 212 114 .00 222 114 .00 220 23 34 45 58 56 206 67 78 89 910 710 20— 23 2324 0 2416 725 2526 0 2611 1615 1115 1112 1213 1314 1514 1417 1617 1618 1819 1719 6. 节点流量的计算:将上述沿线流量转化为节点流量,由公式: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17  qqi ( 51) 节点流量表 表 52 节点编号 节点流量( L/s) 节点编号 节点流量( L/s) ( 1) ( 2) ( 1) ( 2) 21 10 22 11 2 12 20 13 3 14 4 15 5 16 6 17 7 18 8 19 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