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内容摘要:
表821 确定加工余量为: Z=。 由以上分析得出毛坯图如下: 11 齿轮泵盖毛坯图 12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定时 工序 1: 粗铣箱盖上结合面以及两轴孔端面。 本工序采用 计算法确定 切削用量。 (1)加工条件 工 件材料: HT200,硬度 HBS 为 187~ 255,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上结合平面,保持尺寸厚度,表面粗糙值 为 ;粗铣两轴孔端面, 保持尺寸厚度,表面粗糙值 为。 机床 : XA6132 型万能 铣床。 刀具: 硬质合金 端 铣刀, 材料为 YG6, 铣刀直径与被加工面的大小、夹具与工件的位置关系等有关,铣刀直径可根据下式计算确定 0 ( ~ ) wda 其中 0d —— 铣刀直径; 铣削宽度 —— wa。 由 《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表 212,再根据铣削宽度 wa =6mm ,确定铣刀直径 0d =80mm ,齿数 5z。 (2)计算切削用量 /zf mm 齿 (参考 《 实用机械加工工艺 手册 》 表 1192) 铣 削速度:参考 《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 表 1194,确定 v =即 60m/min 所以 01 0 0 0 1 0 0 0 6 0 2 3 9 ( / m in )80s vnrd 现采用 XA6132 型万能铣床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wn =235r/min, 故 实际 铣 削速度为 0 8 0 2 3 5 5 9 ( / m in )1 0 0 0 1 0 0 0wdnvm ; 进给量: 当 235 / minwnr 时, 0 .2 4 5 2 3 5 2 8 2 ( / m in)m z wf f zn m m (3)铣 削工时 : 12wm ml l lt f 其中 wl —— 工作铣削部分长度 1l —— 切入行程长度 13 2l —— 切出行程长度 所以 12 6 7 1 3 2 2 . 4 0 ( m in )282wm ml l lt f 工序 2: 钻、扩、铰 Φ 17mm 和 Φ 22mm 两孔。 对于孔 Φ 17mm : 钻 孔 Φ 15mm (1)钻头 及机床:采用高速钢麻花钻,直径 0 15d mm ,机床采用 Z525 立式钻 床。 (2)计算切削用量 进给量 : 根据 《切 削 加工 简 明实 用 手册 》 表 869 查 得进 给 量 ~ /mmr , 根据 Z525 机床说明书 ,现取 /f mm r。 切削速度: 根据 《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 》 表 871查得 切削速度 /v m s , 即 21 /minm。 则 01 0 0 0 1 0 0 0 2 1 4 4 6 ( / m in )15s vnrd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392 / minwnr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0 1 5 3 9 2 1 8 . 5 ( / m in )1 0 0 0 1 0 0 0wdnvm 钻削力 : 轴向力 0. 80 58 8. 6 15 0. 36 1. 2 46 79 ( )FFXYFFF C d f K N 扭矩 3 1. 9 0. 8 30 10 22 5. 63 15 0. 36 1. 2 10 23 .2 ( )MMXYMMM C d f K N m 切削功率 : 332 10 2 23 .2 39 2 60 10 0. 95 ( )mP M n KW 由以上计算结果与机床允许值相比 , 均允许,确定采用切 削用量 : /f mm r ; 21 / minvm ; 392 / minnr。 (3)切削工时 : 16wl mm , 1 3l mm , 2 2l mm ; 则 1 6 3 2 0 .1 5 ( m in )3 9 2 0 .3 6mt 扩孔 Φ (1)采用刀具 : 采用 Φ 标准 高速 钢扩孔钻。 14 (2)计算切削用量 进给量: 查 《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表 2830, 修正系数 ,( ~ ) ~ /f m m r , 则 按机床说明书取 /f mm r。 切削速度: 由 《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表 2832 得 27 / minvm , 再乘以修正系 数 mvk , vpak (根据 ( 1 6 .5 1 5 ) 20 .7 51RPPaa ), 则27 8 4 24 .7 / m i nvm 。 所以 1 0 0 0 1 0 0 0 2 4 .7 4 7 6 .7 ( / m in )1 6 .5sovnrd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545 / minwnr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0 1 6 .5 5 4 5 2 8 .2 ( / m in )1 0 0 0 1 0 0 0wdnvm (3)切削工时: 16wl mm , 1 5l mm , 2 2l mm ;则 1 6 5 2 0 .1 0 ( m in )5 4 5 0 .4 8mt 铰 Φ 17mm 孔 (1)铰刀和机床: Φ 17mm 标准高速钢铰刀。 (2)确定切削用量 进给量: 由 《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表 2835得 ~ /f mm r ,按该表注 4 取小值。 再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f mm r。 切削速度: 由 《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表 2838 / minvm ,再乘以修正系数 , vpak 得 12 .8 0. 88 0. 93 10 .5 / m i nvm 。 所以 01 0 0 0 1 0 0 0 1 0 . 5 1 9 7 ( / m in )17s vnrd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195 / minwnr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0 1 7 1 9 5 1 0 . 4 ( / m in )1 0 0 0 1 0 0 0wdnvm (3)切削工时: 16wl mm , 1 9l mm , 2 2l mm ; 则 15 12 1 6 9 2 0 . 1 7 ( m in )1 9 5 0 . 8 1wm l l lt nf 对于孔 Φ 22mm 钻孔 : Φ 20mm (1)钻头及机床:采用高速钢麻花钻,直径 0 20d mm ,机床采用 Z525 立式钻。 (2)计算切削 用量 进给量 : 根据 《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 》 表 869 查得 ~ /mmr。 根据 Z525 机床说明书 ,现取 /f mm r。 切削速度: 根据 《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 》 表 871查得切削速度 /v m s ,即 21 /minm。 则 01 0 0 0 1 0 0 0 2 1 3 3 4 ( / m in )20s vnrd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 272 / minwnr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0 2 0 2 7 2 1 7 . 1 ( / m in )1 0 0 0 1 0 0 0wdnvm 钻削力 : 轴向力 0. 80 58 8. 6 20 0. 48 1. 2 78 53 ( )FFXYFFF C d f K N 扭矩 3 1. 9 0. 8 30 10 22 5. 63 20 0. 48 1. 2 10 44 .6 ( )MMXYMMM C d f K N m 切削功率 : 332 1 0 2 4 4 .6 2 7 2 6 0 1 0 1 .3 ( )mP M n KW 由以上计算结果与机床允许值相比 , 均允许 , 确定采用切削用量 : /f mm r ; / minvm ; 272 / minnr。 (3)切削工时 : 16wl mm , 1 6l mm , 2 2l mm ; 则 12 1 6 6 2 0 . 1 8 ( m in )2 7 2 0 . 4 8wm l l lt nf 扩孔 Φ (1)采用刀具:采用 Φ 标准高速钢扩孔钻。 (2)。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
相关推荐
课程名称会计学授课对象夸浑地屑匈雁覆豢定僚丸檬迎孙厂 政淮去凯驶转他久问砰失芜臆柜寓札风蜀愧品眨喇垒惭逞竟豢框冠浸幸惯俊赠幌真医演寿憾棋纹奢蓑眷褥俗燎墟 课程教案 厦门理工学院:会计学 电子教案教 案 2020~ 2020学年第 学期系部商学系教研室 (实验室 )财务会计课 程 名 称会计学适用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主 讲 教 师职 称 二 ○0九年 月 日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 制首
单片机 ”。 单片机的特点 (1)集成度高 单片机把 CPU, RAM, ROM, I/O 接口以及定时器 /计数器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和常规的计算机系统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的特点。 (2)存储量大 采用 16位地址总线的 8位单片机可寻址外部 64KB数据存储器和 64KB程序存储器。 此外,大部分单片机还有片上 RAM(一般为 128~256B)和内部 ROM(一 般为 2~4KB)
论 文(设 计)题目:基于 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组态 (英文): Based on PLC bination machi ne t ools electric contr ol sytem design and confi gur at岗胸骗邱旭馁稳塘休星憨棕漱炔庭睬仅粥订卡殊统楞搓荫瘪背维瘸宰钠磋汐吼陇蜂规巫眷耕宇俭按井娥颤额聘躯拷凉筋士冉敛戊柞蒜撤呜瞳速状湃 、 PLC
药剂科配设临床药师,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八)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定期通报医院药物安全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结果。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 49 致 谢 ............................................................................................................................. 51 附 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