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容摘要:
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 目前学院自评报告 17 专业增加到 31 个。 (二)重点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在重点专业建设上,制定了《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意见》,确定了兽医、畜牧兽医、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 5 个专业作为学院重点专业。 形成了以畜牧兽医、机 械制造、汽车维修、电子技术、食品加工等重点专业为核心,带动专业群发展和专业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展格局。 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是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七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骨干专业,兽医专业是省教育厅确定的省级骨干示范专业。 结合以上特点,坚持改革创新、形成特色的原则,从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图书、教材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通过几年的努力,这几个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出现“进口旺、出口畅”的可喜局面。 四、 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一)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目的,修订教学计划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科学的制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聘请企业及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适时修订教学计划,使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合。 学院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合农业行业、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等职业资格标准,合理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18 地设置 了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 我院现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课程教学大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符合相关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二)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行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积极与相关养殖场、企业等生产单位合作开发课程,实行订单培养,逐渐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有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大北农班”、“威龙班”、“酒钢班”、 “青海张氏集团班”、“大北农创业班”等校企合作班。 近年来,学院与省内外 88家养殖场、企业工厂等单位建立了岗前实习合作关系,聘请生产一线或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生岗前实习指导,每年邀请实习单位管理人员或生产一线人员召开毕业生洽谈会,在交流经验的同时征求有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技能训练为重心,构建以实验、实训和实习为主的实践环节,积极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或岗位能力标准,聘请校外行业能手来校任教,开展实训教学和技能指导。 学院联合校外部分实习基地的专家共同修订实训、实习技能考核标准 和实习指导教材,使岗前实习更加符合职业资格标准,更加符合职业性和实践性。 在“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零距离”培养的新模式。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进程,实行“双零”培养模式 —— “零学费”就学,“零距离”就业。 学院组建了三批“双零”模式教学班,前自评报告 19 往青海张氏养殖集团和北京资源集团,一边顶岗实训,一边组织教学,工学结合完成学业,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称赞。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 在教学中,以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 目标,十分重视课程建设。 根据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结合学院课程建设实际,制订了《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凡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都以学院的科研项目对待,并在资金上给予相应的扶持,三年来我院建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院级精品课程 15 门,已经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猪生产学》 1 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5~ 6 门,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从 2020 年开始研究制订现有各专业课程标准及评价体系,此项工作 正在制订和完善之中,预计在本年度末完成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及评价方案,并按照标准和体系对各专业课程进行评价。 (四)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以岗位所需知识“够用、适用 、实用”为度的教学内容,调整和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提出了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控制在 3100 学时左右,基础模块占 30%、专业模块占 50%、选修模块占 15%、其它环节占 5%,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之比为 1:1。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知识传授上, 强调讲授学科知识的宽度及应用,淡化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 确保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绝不是各门课程实验项目或实验内容的重新排列组合,而是要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一是删除不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二是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项目;三是大幅度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实验项目;四是有计划地补充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实验项目;五是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利用精选的、确实能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 为了加强 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学院制定了《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由各系与企业或生产单位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包括顶岗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实习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组织管理的要求等。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服从所在企业的管理,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院大力配合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确保顶岗实习教学 质量不断提高。 并根据《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及毕业论文评分标准》,要求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顶岗实习实践,在生产单位边工作、边学习、边完成设计,最后以 实习单位对学生的书面鉴定、学生实训月报表和学生实训周记来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为了完善实习评价办法,加强实践课程考核,制定了《关于修订集中实训考核标准的原则性意见》, 依据实训教学大纲修订出详细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中有考核的目的、主要技能、考核方式、考核时间和考核要求,从学生的平时表现、考 核项自评报告 21 目、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实践课成绩。 五、以科研促教学,积极服务社会 (一)科研工作成绩突出。 我们一直遵循“课题研究带动论文撰写”的思路,积极开拓课题立项渠道,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 先后与省科技厅、省农牧厅、省教育厅、武威市科技局等科技主管部门建立起了经常性联系,并且从这些部门争取到一批科研项目。 2020年以来,我院获得市(厅)级以上课题 15 项,其中,农业部横向协作课题 1 项,省科技厅计划课题 7 项,武威市科技计划课题 3 项,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会课题 3 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 项目 1 项,以上项目总计获得资助经费 65 万元。 我院科研立项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院级科研项目的带动。 从 2020 年开始,学院每年拨出 6 万多元专项经费,支持院级课题研究,为广大教师开展学术活动提供了最基础的平台。 几年来,累计划拨 30 万多元专项经费,资助院级科研项目 61 项,到目前为止,已结题或鉴定验收 24 项。 随着科研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成果奖励政策的出台,教师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呈显著增长的趋势。 2020— 2020 年,全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653 篇,其中在国家 权威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213 篇,被 EI 收录文章 1 篇;主、参编教材及专著近 130 部,编写《创业农民培训教材》 4 部,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编写实训教材、校本教材 9 部。 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年均增长率 50%以上,国家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年均增长率 94%以上,主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2 编教材年均增长率 54%以上。 这些成绩,是科研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表现。 几年来,我院教师共完成科研项目40 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 26 项。 一系列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生产中相应的技术问题,锻炼了部分教师,为社会培训了技术人员,取得了一 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相关行业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力,同时也获得了农业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会、甘肃省农牧厅、武威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和政府的奖励。 (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为社会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 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鸡苗 100 多万羽,种蛋 300 多万枚,种猪 4000 多头,治疗病畜 5000 多头,黄牛冻配 2020 多头,扶持大型养殖户 100 多家。 学院种鸡场形成了饲料、防疫、管理、销售等系列化的技术服务,产品和技术辐射到河西各地、白银、兰州、定西、天水、宁夏、青海及新疆等地,带动 3800 个养殖场(户)增收致富,成为校办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的典范,受到广大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积极服务“三农”。 学院长期扎根农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先后举办畜禽养殖、疫病防治、检疫检验、农机具维修等培训班 100 多个,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创业型农民培训工程,专题培训创业型农民 4000 多人,送科技下乡培训乡村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 万人,培训农民驾驶员 300 多名。 培养了大批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帮自评报告 23 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技能鉴定进展顺利 学院设有“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 013 站”、 “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 OSTA)站”、“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ETS)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CET)考点”、“甘肃省第84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等。 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两翼”的办学格局。 学院实施“双证书” 制度,建设的 “两站、两考点、一所、一校”等 6 个培训考核鉴定机构,可鉴定中、高级工种 31 个,全体毕业生均取得了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全面提高了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因技能鉴定工作成绩突出,我院被甘肃省人事厅授予“ 2020 年度全省先进技能鉴定站”荣誉称号。 六、招生就业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 (一)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办学规模 本着“就业畅,招生旺”的理念,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提高了生源数量与质量。 一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每年召开招生工作专题会议,分析招生形势,研究部署招生工作,精心确定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二是实行全员招生政策,职工人人都是招生责任人,有效促进了招生工作;三是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每年在《甘肃日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4 《招生通讯》等报刊刊登招生简章及宣传材料,在甘肃电视台、武威电视台开展专题宣传,近三年编印招生宣传专刊 万份,每年组织10 人以上、 30 个工作日赴全省各地进行宣传,设置招生热线耐心解答考生及考生家长的各类问题,让考生及家长全方位了解学院。 严格遵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省招办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积极实施“阳光招生”,坚持“公平、公正、 公开”原则。 2020 年计划招生 2100 人,实际录取 2081 人,完成计划的 %, 实际报到 1951 人,实际报到率为 %; 2020 年计划招生 2248 人,实际录取人数为 2160 人,完成计划的 %,实际报到 1849 人,实际报到率为 %; 2020 年计划招生 2309 人,实际录取 2233 人,完成计划的 %,实际报到1955 人,实际报到率为 %。 以 20 20 2020 年三年招生录取情况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报到率逐年上升,平均报到率 %。 招生工作 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学院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制定了《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办法》、《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公布制度》、《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制度》、《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就业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一是各系(部)将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每年由院领导及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开展 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教育,教育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择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三是采取“走出自评报告 25 去、请进来”双管齐下的办法,考察联系各地就业单位,每年邀请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推荐
课件。 20 评审指标 标准要求 描 述内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73 课程校内 实验实训条件 ①校 内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建立了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② 实验实训项目达标率与开出率 100%; ③ 设备价值达标率 80%以上; ④ 设备完好率 90%以上; ⑤ 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管理规范。 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 电子电工与自动化实验实训基地 ,
为高优先级中断。 PT0=0,定时器 /计数器 0中断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 PX0— 外部中断 0 中断优先级控制位 PX0=1,外部中断 0 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 PX0=0,外部中断 0 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 3)定时器 /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 TMOD 定时器 /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字节地址为89H,不能位寻址, TMOD 用来确定定时器的工作方式及功能选择。
定有大量的生物甘油资源有待利用。 利用生物柴油副 产物甘油为原料生产 ECH 既能减少国家对石油的依赖,又能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顺顺利分展,具有重大 的经济和补合价值。 目前,国内外生产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有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以及甘油法。 本 文对上述 3 种 ECH 的主要生产方法做了综述。 丙烯高温氯化法制备环氧氯丙烷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 shell
10铣工步用铣床,V型块、压板装夹,用端铣刀1洗∅42 数控铣V型块,压板键槽12540,用端铣刀2洗∅28键槽8X4X28。 11热处淬火。 (外发加工,保证HBR=220240)12粗磨工步夹左端∅35和右端∅42研磨两中心孔。 磨床顶尖工步用顶尖顶住两中心孔粗磨∅35的面加工到∅、∅42加工到∅42..∅28的面加工到φ28四个面。
用 systemview仿真如下: 参数设置: 载波信号: Amplitude=1 v Frequency=100 Hz Phase=0 deg 基带信号: Amplitude=1 v Offset=0 v Frequency=20 Hz Phase=0 deg Pulse Width= sec 模拟低通滤波器: Low cuttoff=225 Hz No. Of Poles= 3 8 波形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