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焊工艺守则内容摘要:
5 10250 2020 5 10450 2300 5 11000 2600 5 12500 2900 6 14000 3700 6 15500 4500 表 5 铝合金的点焊规范 (直流冲击波点焊机) 板厚 (mm) 球面电极半径 (R/mm) 焊接电流 (I/A) 焊接时间 (t/s) 电极压力 (Fw/N) 锻压压力 (Ff0/N) 锻压开始时间 (t180。 f0/s) 铝合金牌号 75 25000~ 28000 ~ 1960~ 2450 ∕ ∕ LF2 LF 100 29000~ 32020 2450~ 3528 ∕ ∕ SQB — 2020 10 150 35000~ 40000 3430~ 3920 ∕ ∕ LF5 等铝合金 200 45000~ 50000 4410~ 4900 ∕ ∕ 200 49000~ 55000 ~ 5800~ 6370 ∕ ∕ 200 57000~ 60000 ~ 7840 21560 75 19000~ 26000 2254~ 3033 2940~ 3136 LY12CZ等铝合金 100 26000~ 36000 3136~ 3430 4900~ 7840 100 29000~ 36000 3528~ 3920 7840~ 8820 100 40000~ 46000 3920~ 4116 9800~ 10290 150 41000~ 54000 4900~ 5782 13230~ 13720 200 45000~ 50000 6664~ 7154 14700~ 15680 200 50000~ 55000 6860~ 8820 18620~ 19110 200 70000~ 75000 7840~ 9800 22540~ 23520 200 80000~ 85000 7840~ 10780 24500~ 25480 200 90000~ 94000 10780~11760 29400~ 31360 件装配 严格 按 工艺卡片 规定 顺序 依次 装配各 焊 件。 尽可能 采用装焊 夹具 来 保证 装 配精度 和 控制 焊接 变形量。 在没有夹具或样板的情况下,可先进行定位焊 (定位焊顺序及要求见第 9部分)。 装配质量 要求 : 定位焊 点 的质量 应 与 点焊时的 焊点质量完全相同。 工件间的配合面应很好 地 帖合, 接头的 装配间隙在整个搭接面上应均SQB — 2020 11 匀、一致、 尽可能小 , 以保证点焊时实际焊接压力的稳定和点焊接头强度,但也不能装配过紧而使非焊接部位紧密接触引起较大的分流。 许用的间隙值为 ~。 焊 件 的 几何 形状和尺 寸精度 应 符合 产品 图样 及 工艺卡规定。 装配定位 后,应 检验 定位焊 点 的质量 和 接头的 装配间隙 是否 符合 条和 条要求 , 检验 关键尺寸 是否符合 产品 图样 、 工艺卡 规定的尺寸和公差 要求 , 检验 合格 后, 才允许焊接。 如 不合格 应予以修正。 所用胶牌号、涂胶部位应符合产品图样、工艺卡规定。 涂胶前应使用棉纱或无纺布等擦布沿工件涂胶部位单方向擦拭掉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 涂 折边胶 应。点焊工艺守则
相关推荐
第 2 页 共 10 页 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的概念 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是采用普通焊条,在不需要任何辅助措施条件下,只是坡口根部在进行组装定位焊时,应按焊接的不同操作手法留出不同的间隙,在坡口的正面进行焊接,就会在破口的正、背两面都能得到均匀整齐、成形良好,符合质量要求的焊缝。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板材对接接头、管状对接接头和骑座式管板接头。 是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应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 [1]。
测点位。 说明理由。 SO2 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 说明理由。 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 性调查时,除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开展什么工作。 第五题 电子元器件 年产电子原件 144 万件,生产 300 天,每天 1 班,每班 8 小时,厂房高 12 米。 喷涂烘干车间单件产品二甲苯产生量为 5 克,二甲苯废气净化效率 80%,排气量 9375m179。 /h,排气筒高 15 米。
基础底面外边 缘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2l0 — 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 h† — 基础底面至坡(坑)底的竖向距离; d — 基础的埋置深度; β— 边坡坡角。 预制塔机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 应符合 下 式 要求 : stbstbdstMk M ( ) 10 式中 : kstb—— 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当预制塔机基础有埋深时, kstb 应按不小于 取值 ; 无埋深时, kstb
在教学内容选择、课程结构确定方面广泛征求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在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优化方面也同样注重听取行业专家的建议,构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又以工学结合教学模 式为基础衍生出本课程的典型教学方法与有效的教学手段。 ( 1)教学方式与方法: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