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套铸造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顶面加工余量应按照 CT10 级、 MAG 级;底面、侧面的加工余量为 CT10 级、 MAG 级。 则顶面的加工余量取 5mm,底面和侧面的加工余量取 4mm。 结论:顶面的加工余量取 5mm,底面和侧面的加工 余量取 4mm。 加工余量 如图 7 图 22 加工余量 2. 起模斜度的确定 根据标准《铸件模样起模斜度》中的规定, 为了顺利起模而不致破坏砂型和杀芯,应该在模样和芯盒的起模方向上带有一定的斜度。 该铸件选用增加铸件厚度的起模斜度形式如图 : 图 23 起模斜度 8 用手工方法加工模具时用宽度标注,该铸件模具是木模,高度30mm,由《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第三版 P70 表 45 砂型铸造时模样外表面及内表面的起模斜度查得外表面起模斜 度 1mm,内表面起模斜度 2mm。 结论:内表面起模斜度 2mm,外表面起模斜度 1mm。 3. 铸造圆角的确定 铸件上相邻两壁之间的交角,应作出交角。 根据铸件的圆角确定铸造圆角, 滑套内壁 处的圆角半径为 5mm,则铸造圆角设为半径为 5mm, 因为铸件的 4 处的有尖角如图 , 则在做木模时此处应改成圆角设半径为 1mm。 图 24 尖角所在位置 9 5. 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该铸件材料为铸造碳钢,由《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第三版 P70 知铸造碳钢的 铸造收 缩率为 %~%,该铸件选 %,则制造尺寸放大一个线收缩率。 结论:铸造收缩率 %。 综上所述考虑到铸件的加工余量、收缩量、拔模斜度、铸造圆角、工艺补正量及芯头间隙后的铸件尺寸如图 : 图 25 最后的铸件尺寸 10 四、造型方法设计 要确定造型方法必须根据铸件的外形来选择分型面和型芯形状。 铸件的外形 如图 所示 图 31 铸件的外形 由上图可看出,该铸件结构简单,成上下对称分布,根据浇注位置确定原则中重要面、大平面及薄壁部位朝下或 侧立,厚壁部位朝上,另外又是一个圆 筒 类零件,所以可以确定该铸件需要平放,即平做平浇,如前所述分型面选在中间,模样如图所示。 11。滑套铸造工艺设计
相关推荐
第 2 页 共 10 页 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的概念 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是采用普通焊条,在不需要任何辅助措施条件下,只是坡口根部在进行组装定位焊时,应按焊接的不同操作手法留出不同的间隙,在坡口的正面进行焊接,就会在破口的正、背两面都能得到均匀整齐、成形良好,符合质量要求的焊缝。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板材对接接头、管状对接接头和骑座式管板接头。 是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应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 [1]。
基础底面外边 缘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2l0 — 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 h† — 基础底面至坡(坑)底的竖向距离; d — 基础的埋置深度; β— 边坡坡角。 预制塔机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 应符合 下 式 要求 : stbstbdstMk M ( ) 10 式中 : kstb—— 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当预制塔机基础有埋深时, kstb 应按不小于 取值 ; 无埋深时, kstb
在教学内容选择、课程结构确定方面广泛征求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在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优化方面也同样注重听取行业专家的建议,构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又以工学结合教学模 式为基础衍生出本课程的典型教学方法与有效的教学手段。 ( 1)教学方式与方法: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
标基本知识 ( 1)熟悉招标的范围、原则 ( 2)掌握行政监督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 3)熟悉招标的方式、具备的条件、招标代理、招标程序 ( 4)了解投标人的资质(资格)、投标程 序 ( 5)了解评标标准与方法 ( 6)了解开标、评标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 7)了解中标的基本条件 ( 8)了解处罚的基本规定 水利工程监理知识 ( 1)了解社会监理单位的设立、监理工程师的素质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