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t10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内容摘要:
30min,空冷 +760℃ 球化退火,保温 10min,冷至 690℃ ,保温 60min,炉冷至 600℃ ,再出炉空冷 +770℃ 淬火,保温 10min,水冷 +190℃ 回火,保温 1h,空冷。 方案二热处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0 理工艺曲线如图。 方案三为 830℃ 正火,保温 30min,空冷 +760℃ 球化退火,保温10min,炉冷至 600℃ ,再出炉空冷 +770℃ 淬火,保温 10min,水冷 +190℃ 回火,保温1h,空冷。 方案三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 方案四为 760℃ 球化退火,保温 10min,冷至 690℃ ,保温 60min,炉冷至 600℃ ,再出炉空冷 +770℃ 淬火,保温 10min,水冷 +190℃回火,保温 1h,空冷。 方案四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 方案五为 830℃ 正火,保温 30min,空冷 +770℃ 淬火,保温 10min,水冷 +190℃ 回火,保温 1h,空冷。 方案五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 图 SX512B 箱式 电阻炉 图 方案二热处理工艺曲线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1 图 方案三热处理工艺曲线 图 方案四热处理工艺曲线 图 方案五热处理工艺曲线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2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 720℃ ~912℃ 之间,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4]。 正火冷却得到的是珠光体类组织。 正火可以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当作为预备热处理时,可以消除供货态试样表面的网状渗碳体,为接下来的热处理工艺做准备,也有细化晶粒、消除表面应力等等,为最终热处理提供适宜的组织的作用。 退火是将 工件 加热到 Ac1或 Ac3以上 30~50176。 C,(亚共析钢加热 Ac3以上 30~50176。 C,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 Ac1以上 30~50176。 C), 保温 一段时间,缓 慢 冷 却到 室温 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5]。 退火、正火加热温度如图。 图 退火、正火加热温度示意图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多采用“球化退火”。 温度 Ac1以上 20~30176。 C 缓冷时,自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沿未溶的颗粒状渗碳体结晶,得到铁素体基体均匀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的组织,即“球化体”。 退火时的加热保温时间,在采用到温入炉法时,可按每 1 毫米直径或厚度加热保温 ~ 分钟估算。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3 退火时的冷却应当是缓慢的,只要冷速能控制在每小时 100~200176。 C 以下,便可获得满意的 结果。 箱式炉断电后冷速大约每小时 30~120176。 C。 所以随炉冷却是最常用的退火冷却方法。 当退火缓冷至 550~650176。 C 时,奥氏体已完全分解转变。 所以,可以出炉空冷或水冷,而不会影响奥氏体分解产物的组织状态,但却缩短了退火总时间。 碳钢在退火及正火状态下的机械特性如表。 表 碳钢在退火及正火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性能 热处理状态 含碳量( %) ≤ ~ ~ 硬 度 ( HB) 退火 ~120 150~160 180~230 正火 130~140 160~180 220~250 强度 σb( MN/m2) 退火 300~330 420~500 560~670 正火 340~360 480~550 660~670 退火的目的是减小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试样的残余应力,均匀组织,细化晶粒,改善材料性能,消除组织内缺陷的作用,为接下来的热处理工艺做准备 [16]。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亚共析钢的临界温度为 Ac3,共析、过共析钢的临界温度为 Ac1),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冷到 Ms 以下,进行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17]。 回火是将工件工件加热到低 于临界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水或油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8]。 淬火和回火在热处理中是最重要、用途最广泛的加热工序。 通常我们用淬火提高工件强度和硬度,然后用不同温度的回火降低由于淬火所产生的残留内应力,来得到不同力学性能的工件。 不同温度回火的比较如表。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4 表 不同温度回火的比较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温度范围 150~250176。 C 350~500176。 C 500~650176。 C 回火后的组织 回火马氏体 片状或板条状马氏体 回火屈氏体 针状铁素体 +渗碳体 回火索氏体 铁素体 +渗碳体 硬度变化 不变 明显降低 降低较多 韧脆性 脆性较低 韧性较高 韧性大幅度提高 碳钢的回火冷却无特殊要求,一般可在空气中冷却。 有时为了尽早测定回火硬度,也可在水中冷却 [19]。 各种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值如表。 表 各种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值 回火温度( 176。 C ) 45 钢 T8 钢 T10 钢 T12 钢 150~200176。 C 60~54 64~55 64~62 65~62 200~300176。 C 54~50 55~45 62~56 65~57 300~400176。 C 50~40 55~45 56~47 57~49 400~500176。 C 40~33 45~35 47~38 49~38 500~600176。 C 33~24 35~27 38~27 38~28 有淬火钢在回火时,不同的回火的温度,所发生的转变不同,机械性能也不同,由此可将其分为 4 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在小于等于 200176。 C 时,这时马氏体分解,具体是,由于温度较低,溶碳量降低,马氏体中的碳原子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 ,随着碳化物的析出,马氏 体中碳的饱和度降低,但仍是饱和固溶体,其硬度并没有降低,只是内应力降低。 第二种类型是在 200176。 C 和 300176。 C 之间时,这时残余 A 转变,残余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同时马氏体仍在继续分解,由于 M 的继续分解,钢的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5 硬度本应降低,但是又因为生成了下贝氏体,因此钢的硬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降低,只是钢的淬火应力又近一步降低。 第三种类型是在 300176。 C 和 400176。 C 之间时,碳化物的转变,析出的碳化物转变为渗碳体,此时钢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钢的硬度明显降低,淬火应力基本消除。 第四种类型是在大于 400176。 C 时,渗碳体聚集与铁素 体的再结晶,此时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但铁素体仍保留着马氏体时的片状或板条状。 显微组织观察 金相试样的制备 金相分析是金属组织的重要方法。 在 100 多年的金想学发展史上,大部分的研究工作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成的。 近年来,电子显微镜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这其中光学显微镜所占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它仍占据一定的位置。 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研究金属内部组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 、 制备金相试样的表面; 二 、 用浸蚀液腐蚀金相试样表面组织使其能在显微镜下看 到; 三 、 用显微镜观察金相试样表面组织并分析。 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是一个整体,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失误,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因此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阶段。 根据显微镜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当试样表面比较粗糙时,光线射到试样表面发生漫射,光线无法穿过物镜,也不能穿过目镜在视网膜上成像,也就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试样的微观组织。 因此,我们需要将需要观察的试样表面磨成一个光滑的镜面。 并且这个表面不能发生组织变化,且能代表取样前试样组织所具有的状态。 这样的试样才能算是完成了试样的制备工作。 如果仅仅是光滑的镜面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微观组织的分布,为此,必须将试样磨面进行腐蚀处理,使各个组织对光线的反射能力有差异,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像,这时所看到的试样组织的形貌和分布,即试样组织的显示阶段。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的一般过程为:取样 → 镶嵌 → 磨光 → 抛光 → 腐蚀。 由于试样是规则的金属小块,所以取样和镶嵌这两步可以省略直接进行磨光。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6 磨光分为粗磨和细磨,目的是得到平整光洁的磨面为抛光做准备。 图 表示切取试样后形成的粗糙表面,经粗磨 ﹑ 细磨 ﹑ 抛光后磨痕逐渐消除,得到平整光滑磨面。 图 试样表面磨痕变化示意图 粗磨的目的是整平试样,并磨成合适的外形。 一般在砂轮机上进行。 在砂轮机上粗磨,磨面温度容易升高,这样对于那些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材料,有可能因为温度升高而引起试样内部组织变化。 且不好操作,如果压力过大,试样表面出现深痕不利于细磨。 由于试样比较小,且是规则的小块,因此决定采用手工操作,用粗砂纸去除表面氧化层,整平试样。 细磨的目的是为消除深痕,为抛光做准备。 细磨时,可以加水润滑,加快速度。 细磨的时后应该注意:( 1)朝着一个方向磨,以免留下划痕在试样表 面。 ( 2)换下一张砂纸前,应先洗去试样表面的碎屑。 ( 3)换砂纸后,试样应转动 90176。 推磨,即与上一道磨痕相垂直,方便观察。 常用 的金相砂纸 ,它 的磨料有碳化硅和天然刚玉两种。 金相试样的磨光 一般用碳化硅砂纸 ,优点是磨 的快 ,变形浅, 可以加水润滑,加快手工或机械磨制的速度。 对于试样来说,并不是砂粒越粗越好,因为砂粒大到一定程度对磨光速率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但是会加深磨痕,得不偿失,因此我们一般采用砂粒适中的砂纸,通常采用粒度在 200~900 之间的碳化硅砂纸进行磨光。 磨光后进行抛光。 抛光通常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 抛光三种。 其目的是将磨光留下的变形层除去,并且使显微组织的观察不受抛光所产生的变形层的影响。 试验 所使用的抛光机如图 所示。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17 图 金相抛光机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采用机械抛光, 抛光时应将 已经经过细磨好的试样 平 稳 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 ,可以上下移动。 对试样施加的 压力不宜过大, 否则有可能损坏仪器。 抛光时 可以 向抛光盘上 抹上抛光膏或者 不断滴注 自己调制的 抛光液, 这样可以加速抛光并起到一定润滑的作用。 当磨痕全部消除而呈现镜面时,停止抛光。 用 清 水 将 试样抛光的表面 冲洗干净, 用干布擦干, 然后进行 腐 蚀。 腐 蚀的目的是为了使抛光后的试样的微观组织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常见的腐蚀方法有化学腐蚀、电解腐蚀。 在这里我们采用化学腐蚀法。 常用的化学腐蚀剂有 硝酸酒精溶液 ( 2ml HNO3, 100ml 95%酒精 )、 苦味酸酒精溶液( 4g苦味酸, 100ml 95%酒精 )和 盐酸苦味酸酒精溶液 ( 5ml HCL, 1g 苦味酸, 100ml 95%酒精 ),选用的浸蚀液为 硝酸酒精溶液。 将已经抛光好的试样擦干净,用夹子夹取 蘸取 浸 蚀剂 的棉花在试样抛光面上擦拭,数秒后,用干净的棉花将抛光面擦干净,将试样放于金相显微镜上观察。毕业论文设计t10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相关推荐
本章主要从 45钢的研究现状和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基本的介绍。 研究现状主要从 45钢的成分、性能、当前的热处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说明,而实验目的和意义则引出了本次实验的进行。 本次实验主要从热处理工艺方面入手,对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有用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5 2 实验过程 影响 45钢力学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为 45钢的组织
时计数器 ,2 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2个读写口线, AT89C52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 其将通用的微处理器和 Flash 存储器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反复擦写的 Flash 存储器可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AT89C52 有PDIP、 PQFP/TQFP 及 PLCC 等三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 [6]。 单片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 图 单片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的 前面 加入以下内容: %JAVA_HOME%\bin。 (注意 :这里的分号不能省略 )到这里, JDK 安装完毕。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用纸 7 图 16 配置 path 本系统安装的是 文件,并对其进行环境配置,配置成功后,打开 cmd 后,输入 java – version 会显示所使用的 JRE 版本,如下图所示,表示环境配置成功。 图 17 cdm下查看 jdk
与现场测控子站计算机之间的指令数据传送这些应用系统没有被测对象故不需要前向通道 前向通道的设计 传感器的比较 识别障碍的首要问题是传感器的选择下面对几种传感器的优缺点进行说明见表 1 探测障碍的最 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它是利用向目标发射超声波脉冲计算其往返时间来判定距离的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上其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使用且在 10m以内能给出精确的测量不过在
集和设计。 完成初稿,并按淮南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进行排版; 4 201/04/162020/5/16 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完善毕业论文(设计) ,并将定稿后的论文(设计)按统一格式打印; 5 2020/05/12020/05/27 完成论文答辩 .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密码锁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门禁系统中,通过多种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技术实现大门的管理。 在我国电子密码锁的成本还很高
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 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 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方案实施 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环节:网络集成方案设计和信息系统集成。 其中信息系统集成是目的,网络集成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