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plc的煤矿空压机控制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故障自诊断:空压机内部一般有四个需要监测的量:冷却水 压力监测、润滑油监测、机体温度监测、储气罐压力监测。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启动前,将变频器的机组开关置于欲工作的机组,工作方式选择置于变频位置,将 PLC 的控制开关置于运行状态,按下启动按钮,机组运行。 1 空压机变频启动,转速从零开始上升,若达到预设的频率上限值 50Hz 时,延时一段时间后风包出口处的压力仍不能达到预设的压力值 (~ ),则由 PLC 通过控制中间继电器的通断将 1 空压机切换到工频运行,同时将2空气压缩机切换到变频状态,变频启动 2空压机。 若 2空压机达到频率 上限时,延时一段时间空压机 空压机 空压机 M1 M2 M3 压力变送器 变频器 PLC 电源 储气与供气管道 毕业设计(论文) 15 后仍不能满足要求,再自动将 2空压机切换到工频运行,变频启动 3空压机。 当用风量减小,若3 台空压机同时运行时, 3 空压机变频运行而此时变频器的频率降到频率的下限值 20Hz 时,则自动停止 1空压机,若还不能满足要求,则自动停止 2 空压机的运行。 当空压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机体温度过高,润滑油温度过高,风包温度过高,分包压力过高及润滑油压力过高,断水等故障时,系统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有关的工作人员及时地排除故障。 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如图 42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 16 图 42 控制系统流程图 该系统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运行方式: (1)手动运行方式 选择此方式时,按启动按钮空压机或停止按钮,可根据需要而分别启停各空压机。 这种方式开始 变频器启动 频率上限是否达到 频率下限是否达到 监 测参 数是否正常 是否有停机信号 停机 转化为工频 运行并把变频器切换到下一台空压机 当前空压机停机并把变频器复位 报警延时 Y Y N Y Y N N 毕业设计(论文) 17 仅供检修或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使用。 (2)自动运行方式 在自动运行方式下开始启动运行时,首先打开冷却水阀,关闭供气阀, 1空压机变频交流接触器吸合,电机与变频器连通(启动过程如图 43)变频器输出频率从 0Hz开始上升,此时压力变送器检测压力信号反馈 PLC,由 PLC经 PID运算后控制变频器的频率输出;如压力不够,则频率上升至 50Hz, 延时一定时间后,将 1空压机切换为工频, 2空压机变频交流接触器吸合,变频启动 2空压机,频率逐渐上升,直至供气压力达到设定压力,依次类推增加空压机。 变频调速系统将管网压力作为控制对象,装在储气管出气口的压力变送器将储气罐的压力转变为电信号送给 PLC内部 PID调节器,与压力给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值的大小按既定的 PID控制模式进行运算,产生控制信号去控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和逆变频率。 当压力小于设定值时,频率升为 50HZ,延时 30s 后,若测量值仍小于设定值,则变频器切换为工频运行,同时变频器启动下一台空压机 ,依次启动各台空压机。 当压力大于设定值时,通过 PID 调节降低频率,当频率降为 20HZ,延时 30s 后,若测量值仍大于设定值,则变频器切换到下一正在运行的空压机进行调速,同时关闭当前机。 依次关闭各台空压机。 从而使实际压力始终维持在给定压力。 另外,采用该方案后,空气压缩机电动机从静止到稳定转速可由变频器实现软启动,避免了启动时的大电流和启动给空气压缩机带来的机械冲击。 正常情况下,空气压缩机在变频器调速控制方式下工作。 变频器一旦出现故障, 煤炭生产 不允许空气压缩机停机,因此,系统设置了工频与变频切换功能,这样当变频器 出现故障时,可由工频电源通过接触器直接供电,使空气压缩机照常工作。 整个控制过程如下: 用气需求 ↑ —— 管路气压 ↓ —— 压力设定值与 反 馈值的差值 ↑ —— PID输出 ↑ —— 变频器输出频率 ↑ —— 空压机电机转速 ↑ —— 供气流量 ↑ —— 管路气压趋于稳定 特别注意 :为防止电机频繁起制动和变速, 在压力容差范围内,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不变。 毕业设计(论文) 18 图 43启动过程 空压机变频调速系统原理如图 44所示。 开始 上电初始化 冷却水压力 润 油 压力 电气故障 启动运行 报警及故障处理 N N Y N Y Y 毕业设计(论文) 19 图 44 空压机变频调速原理图 空压机变频调速的要求: (1)空压机是大转动惯量负载,这种启动特点很容易引起变频器在启动时出现跳过流保护的情况,故采用具有高启动转矩的无速度矢量变频器,保证既能实现恒压供气的连续性,又可保证设备可靠稳定的运行; (2)空压机不允许长时间在低频下运行,空压机转速过低,一方面使空压机稳定性变差,另一方面也使缸体润滑度变差,会加快磨损。 所以工作下限应不低于 20Hz; (3)功率选用比空压机功率大一等级的变频器,以免空压机启动出现频繁跳闸的情况; (4)为了有效的滤除变频器输出电流中 的高次谐波分量,减少因高次谐波引起的电磁干扰,选用输出交流电抗器,还可以减少电机运行的噪音,提高电机的稳定性; (5)设计的系统应具备变频和工频两套控制回路,确保变频出现异常跳保护时,不影响生产。 上位机 报警装 置 PLC 变频器 1空压机 2空压机 1空压机 检测变送装置 检测变送装置 检测变送装置 毕业设计(论文) 20 空压机切换工作过程 开始时,若 1空压机变频启动,转速从 0 开始随频率上升,如变频器频率达到 50Hz 而此时空气压力还在下限值,延时一段时间(避免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后, 1空压机切换为工频运行,同时变频器频率由 50Hz下降至 0Hz, 2号空压机变频起动,如气压仍不满足,则会启动 3空压机,切换过程同上 ;同样,若 3台空压机(假设 3)都在运行, 3空压机变频运行降到 0HZ,此时气压仍处于上限值,则延时一段时间后使 1空压机停止,变频器频率从 0HZ 迅速上升,若此时供气压力仍处于上限值,则延时一段时间后使 2空压机机停止。 这样的切换过程,有效的减少空压机的频繁启停,同时在实际管网对供气压力波动做出反应之前,由于变频器迅速调节,使气压平稳过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井下风动工具供气不足的情况发生。 切换过程流程图如图 45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 21 图 45 空压机切 换流程图 在自动状态下系统启动时,首先 KM2 吸合, 1空压机在变频器控制下起动,延时 5s(延时是为了让压力稳定下来) PLC 对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变频器下限频率信号则关闭 1空压机;反之当检测到变频器上限频率信号则 PLC 执行增加空压机动作: KM2断开、 KM1开始 1空压机变频运 行 添加工作空压 机 1空压机变频运行 1空压机停止运行 减 少工作空压机 变频器输出频率 变频器输出频率 变频器输出频率 上限 上限 延时 5s 延时 5s 延时 5s 上限 延时 5s 延时 5s 下限 下限 正常 毕业设计(论文) 22 吸合, 1空压机改为工频运行并延时 1s(延时一是为了让开关充分熄弧,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变频器减速为 0, KM4 吸合变频启动 2空压机。 为了保护空压机及变频器, 1空压机的 KM1 与 KM2之间进行了电气互锁。 当 2空压机投 入变频运行后,延时 5s PLC 继续对变频器输出频率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变频器下限频率信号则关闭 1空压机,剩下 2空压机在变频状态下运行,延时 5s 如果 PLC 再次检测到变频器下限频率信号则把 2空压机也关闭;反之当检测到变频器上限频率信号则 PLC 再执行增泵动作: KM3断开、 KM4 吸合, 2空压机改为工频运行并延时 1s, KM6吸合变频启动 3空压机。 依此类推,当 3空压机投入变频运行后,延时 5s, PLC 继续对变频器输出频率进行检测以决定执行增加或减少空压机动作来满足恒压供气目的。 另外为了方 便故障检查维修。 在设计中增加了故障指示和故障报警输出,变频器本身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功能,只需把变频器的故障输出点、接触器、热继电器等辅助触点接到 PLC 即可。 PLC通过程序扫描这些输入点,如果发生故障则作出相应的动作。 如检测到一台空压机出现过载情况,则切断该空压机的接触器并投入备用空压机,同时输出故障信号,以方便检查及时维修。 通信方式 (1)上位机与 PLC的通信 在工控领域中 PLC通常作为下位机使用,工业计算机作为上位机,通过网络在线监视空压机的运行状况,查看压力、温度、运行时间、电机电 压、电机电流、输出功率等实时数据,记录并存储历史数据,提供数据的查询和打印功能。 当现场设备有动作或者出现故障时能够弹出提示消息并记录存储下来。 在远程控制允许的情况下,值班人员还可以远程控制空压机。 远程监控方便了调度,提高了管理自动化水平,是煤矿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其他元件包括手自动转换开关、紧急停止按钮、声光报警器等。 在 PLC 和上位机之间的通讯中, PLC 通过以太网模块 CP3431接入工业以太网,上位机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选择接口类型为工业 Ether,通信速率为 100Mbps,设置 PLC和 上位机的IP地址。 在煤矿空压机组的监控系统中,用来控制空压机的 PLC系统作为下位机,与调度室内的监控系统即上位机组成一个小型的工业以太网,进行 PLC系统工作状态的反馈和对 PLC系统发送控制信号。 (2)PLC与变频器的通信 本系统中 PLC对变频器的控制是通过串行通讯的方式实现的, PLC通过 RS485通讯口方式与变频器通讯,控制变频器的运行,读取变频器自身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和过压、过流、过负荷等全部报警信息等参数。 毕业设计(论文) 23 该过程最多分 5 个阶段。 计算机发出通讯请求; 变频器处理等待; 变频器作出应答; 计算机处理等待; 计算机作出应答。 根据不同的通讯要求完成相应的过程,如写变频器启停控制命令时完成 1~ 3三个过程;监视变频器运行频率时完成 1~ 5个过程。 不论是写数据还是读数据,均有计算机发出请求,变频器只是被动接受请求并作出应答。 控制系统概述 在工业控制中, PID (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是工业控制中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控制对象不同时,控制器的参数难以自动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为了使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实现控 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可以采用模糊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已成为智能自动化控制研究中最为活跃而富有成果的领域。 其中,模糊 PID控制技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仍将成为未来研究与应用的重点技术之一。 到目前为止,现代控制理论在许多控制应用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范例。 然而在工业过程控制中, PID 类型的控制技术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虽然未来的控制技术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广,被控对象可以是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技术也会变得越来越精巧,但是以 PID为原理的各种控制器将是过程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控制单元。 利用模糊控制理论的特性,结合传 统的 PID控制理论,构造模糊 PID控制器,可实现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 PID控制器系统原理框图如图 46所示。 将偏差的比例( KP 错误 !未指定书签。 )、积分 (KI)和微分(K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KP、 KI、 KD 3个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了控制效果。 图 46 PID控制器系统原理图 比例 积分 微分 被控对象 e(t) u(t) 毕业设计(论文) 24 在经典 PID控制中,给定值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e(t),并依据偏差情况,给出控制作用 u(t)。 对连续时间类型, PID控制方程的标 准形式为: ])()()([)( dt tdeTTdtteteKtu DIp ( 41) 式 (41)中, u(t)为 PID控制器的输出,与执行器的位置相对应; t为采样时间; KP 错误 !未指定书签。 为控制器的比例增益; e(t)为 PID 控制器的偏差输入,即给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TI错误 !未指定书签。 为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 TD为控制器的微分时间常数。 数字式 PID控制器的表示函数为 : )()()()( neKneKneKnU cDIp ( 42) 公式 (4。毕业论文基于plc的煤矿空压机控制系统设计
相关推荐
论推广到高维,并建立了奇异积分算子理论。 1965 年, Calderon 给出了再生公式。 1974 年, Calfmann 对 Hardy 空间 pH 给出了原子分解。 1975 年, Calderon用他早先提出的再生公式给出了 1H 的原子分解,其形式已接近小波展开。 1981 年,Stromberg 对 Haar 系进行了改造,为小波分析奠定了基础。 1984 年, Morlet
制监督的核心,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我国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的现状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 发展到全面的数值计算 ,进一步大战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 .如果不及时解决 ,将会严重阻 碍会计电算化向更深成次的发展 .
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 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 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方案实施 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环节:网络集成方案设计和信息系统集成。 其中信息系统集成是目的,网络集成是手段。
理想的微分环节的方框图如图 图 微分环节方框图 若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 ttr 1 ,则输出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 27) TssR sCsG 1 dttdrTrc TssR sCsG tdt tdrtC 8 这是一个面积为 τ的脉冲,脉冲宽为零,幅值为无穷大
定义标签的新语法,该语法使用 .tag 和 .tagx 文件,这类文件可由开发人员或者网页作者编写。 3) 对 XML 语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增加了新的标准文件扩展名( .tagx用于标签文件, .jspx 用于 JSP 文件)。 JDBC JDBC( 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 用于执行 SQL语句的 Java API
州宏宇方案规划的特点 1 综合性、兼容性好 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缆、电线、接续设备和其它器材,技术性能差别极大,难以互相通用,彼此不能兼容。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互相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 2 灵活性、适应性强 采用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时,如需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敷设新的缆线和安装新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