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小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摘要:

商业建筑(公共聚积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火灾特点 本项目 部分建筑用于办公或其它商业用途, 属公共聚积场所,这类人员密度相对比较密集, 多层建筑 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烟雾大、扑救难度大的特点: ( 1) 火势蔓延快 多层建筑 的楼梯间、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如果没有考 虑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措施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形成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 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在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 ,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并扩散速度为 34m/s。 本项目(项目一、项目二)两幢建筑主体部分均不超过 20m,也就是说一旦底层发生火灾,几秒钟内烟气 15 就能顺着垂直通道,从底层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火势也将很快蔓延扩大。 助长 多层建筑 火灾迅速蔓延的还有风力因 素,据测定,风速随着当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因而更加难以控制和扑灭,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 2) 疏散困难 多层建筑 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地面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人员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三是发生火灾时的烟气和火势向上蔓延快,且易窜入楼梯间,增加了疏散的困难,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 3) 烟雾大 多层建筑 发生火灾时,由于拔烟作用,延误扩散很快,烟雾在水平的扩散速度低于人行速度(烟雾水平扩散速度为 ,人行速度 3m/s), 而烟雾向上扩散速度远远超过人行速度(烟雾向上扩散速度为 35m/s,人行向上速度 ),且火灾时,烟雾温度很高,可达 600700℃,可以点燃一般可燃物,因而火灾向上蔓延极快;烟气有毒,在烟气中能见度低,给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火灾案例分析表明,被烟薰死的(包括被烟薰倒后烧死),占火灾死亡人数一半以上。 ( 4) 扑救难度大 多层建筑 发生火灾时,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不能达到很大高度,因此,扑救多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室内消防给水设施。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扑救的难度很大。 例如:热辐 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和途径多,消防队员难以堵截;又如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灾时,室内消防水量显然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从室外进行补给,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本项目(项目一、项目二)属普通多层建筑,不设电梯,一旦顶楼起火,消防队员需“全副武装”的通过楼梯冲上高层,不仅体力消耗大和速度慢,还会与向下疏散的人流发生对撞而延误时机,不能及时到达起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得到补充,均将严重地影响扑救。 ( 5) 火险隐患多 多层建筑 内部功能复杂,设备多,存在多种着火源和大量可燃物,如 管理不善, 16 在事故或不慎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本项目的商业场所多临街的门面房,这类场所一般为消防管理的盲区,而且部分场所还会用于存放民用危险化学品(如油漆店、喷雾杀虫剂、打火机等),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在用火、电气设施、货物堆放、消防器材配置等方面的安全管理难于保证,存在较大的火灾的危险性。 本项目火灾原因分析 ( 1) 炊事 本项目的部分房间作为住宅使用,存在炊事用火的可能性,炊事用火引起的火灾主要是指在使用各种炉灶,烧饭、烧菜、油炸食品时引起的火灾,这类火灾主要是由于 人 麻痹大意 引起的,如炒菜、炸食品起油锅时,人离开而使油锅加热时间太长,当温度超过油的自燃点,即起火燃烧。 这类火灾发生在节假日的较多,尤其在春节期间。 ( 2) 吸烟 在日常生活中,因吸烟引起的火灾相当严重,烟头虽然是一个不大的热源,但它能引起许多物质的燃烧。 烟头的表面温度为 200300℃,中心温度达 700800℃。 一支香烟延烧时间为 415min,如果剩下的烟头为烟长的 1/4,则可延烧 14min,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点大多低于烟头的表面温度。 如纸张为 130℃,麻绒为 150℃,布匹为 200℃,松木为 250℃。 据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试验,烟头扔进深度为 5cm 的锯末中,经过7590min 的阴燃,便开始出现火焰;烟头扔进深度 510cm 的刨花中,有 75%的机会,经过 60100 分钟开始燃烧;把烟头放在甘蔗板上, 60cm 后燃烧面积扩展到直径 15cm的范围, 170min 后,爆发出火焰燃烧。 此外烟头的烟灰在弹落时,有一部分呈不规则的颗粒,带有火星,落在比较干燥、疏松的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 ( 3) 电器设备安装、使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如电气设备及其安装不符合规格、绝缘不良、超负荷,可能发生电线短路。 主要表现在电器设备的 电动机(马达)超负荷运转或绝缘不良、短路发热起火;电气线路安装不牢或接头松动打火,引起周围可燃物着火;乱接乱拉电线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导致电线短路,产生电火花起火;变压器线圈绝缘损坏或接头接触不良等造成短路或电阻过大发热起火;用过的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没有切断电源起火;熔丝(保险丝)安装使用不合格,超负荷时失去保护作用或用其他金属丝替代保险丝引起火灾;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靠近可燃物而着火等。 ( 4) 小孩玩火。 不少火灾是由小孩玩火引起的。 如小孩玩火柴、打火机,吸烟、 17 烧纸、在易燃物附近放鞭炮,不仅容易引起火 灾,还容易造成伤亡事故。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触电 本项目(项目一、项目二)的公共聚集场所(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若安装操作不当,保养不善,接地、接零损坏或失效等,将会引起电气设备绝缘、防爆性能降低或保护失效,有可能造成漏电,引起触电事故或电气伤害。 在电气设施的日常维修作业中若不严格按照设备作业的安全规定执行,易造成触电事故。 高处坠落 本项目(项目一、项目二)建成后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能排除高层住户、业主在临窗作业时发生的意外坠楼事故,例如,部分作为商业 用途的房间(特别是临街房间),住户会在建筑外设置横幅广告和标语,未经培训的普通人员在从事这些作业时一般没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基本不会采取保护措施,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性。 此外在这些场所还存在烫伤、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施工过程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建筑施工的特点 工程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固定,这是它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根本点,建筑产品是固定的,体积大、生产周期长。 建筑物一旦施工完毕就固定了,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构筑物来进行的,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建筑材料、设 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这样的情况可以持续几个月或一年,有的甚至需要七、八年,工程才能完成。 高处作业多,工人常年在室外操作。 一幢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到屋面工程、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 70%.现在的建筑物一般都在 7 层以上,绝大部分工人都在十几米或几十米的高处从事露天作业。 工作条件差,且受到气候条件多变的影响。 手工操作多,繁重的劳动消耗大量体力。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之一,大多数工种需要手工操作。 例如,一名砖瓦工,每天如果砌筑 1000 块砖,以每块砖重 计算,就要凭体 力用两只手把约 3 吨重的砖一块块砌起来,弯腰两、三千次。 还 18 有许多工种,如抹灰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管工、木工等都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近几年来,墙体材料有了改革,出现了大模、滑模、大板等施工工艺,但就全国来看绝大多数墙体仍然是使用粘土砖、水泥空心砖和小砌块砌筑。 现场变化大。 每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都不同,不安全因素也就不同,即使同一工序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同。 而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变化。 为了完成施工任务,要采取很多临时性措施。 现 代建筑物发展的趋势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宽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 施工现场的吊装工作量增多,垂直运输的办法也多了,多采用龙门架(或字架)、高大旋转塔吊等。 随着流水施工技术和网络施工技术的运用,交叉作业也随之大量增加,木工机械如电平刨、电锯普遍使用。 因施工条件变化,伤亡类别增多。 过去是如“钉子扎脚”等小事故较多,现在则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较多。 建筑施工复杂,加上流动分散、工期不固定,比较容易形成临时观念,不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侥幸心理,伤亡事故必然频繁发生。 建筑施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从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使用电气工具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 伤亡事故主要类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这四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占因工死亡总数的 70%~ 80%,其中高处坠落占 35%左右,触电占 18%~ 20%,物体打击占 12%~ 15%,机械伤害占8%~ 10%,这四类事故被称之为建设施工中的四大伤害。 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物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地下室的设计,土方大开挖的工作量增多。 于是,由于土方开挖时不按要求放坡或支护没 有施工方案、支护不到位而造成土方坍塌的事故也逐渐增多,此外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也必须引起重视。 本安全评价报告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对本项目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高处坠落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m 以上(含 2m)有可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 19 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 其次在 “四口五临边 ”处,轻型屋面处坠落,还有 些坠落事故是在拆除工程时、和其它作业时发生。 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角度分析,建筑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 可从人、物、方法、管理、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 1) 人的不安全因素 ① 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防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 ② 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 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钝,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而导致事故发生 ; ③ 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