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厦智能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87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20 年版)》 GBJ 16- 1987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82 ;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8872020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T1692 ;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3432020);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281 ;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8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20)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2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2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20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503952020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3942020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3962020 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2020 ;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 GB139552020 ; 《防火漏电电流动作报警器》 GB 14287- 2020 ; 《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178591999);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及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1250412505); 《局域网标 准》 IEEE802 标准簇; 作为标准和倡议的 Request For Comments (RFC) ;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10512020); 《通信用不间断电源 UPS》( YD/T1095202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电气装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J5015091); 《电气装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82); 《电气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 规范》( GB5006292); 《住宅建筑共用天线系统设计规范》( CECS7295) ; 《有线电视系统项目技术规范》,( GB5020094) ; 《有线电视技术规范》,( GY/T106) ;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7401) ; 《 30MHz- 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视分配系统》( GB6510- 86) ;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 GBKJ90; ; 《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1419793; ; 《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1564495; 《视听 、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T158598 1995;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T1494794; 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三级技术指标,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 15 db ;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4959) ;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5485) ; 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 GB900188) ; 传声器测量方法( GB940188) ; 磁带录音机测量方法( GB201887) ; 收录机相关参数和测量方法( GB487885) ; 传声器的主要性能测量方法( GB939688)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法( SS211282); 相关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说明、图纸等文档; 本项目技术要求中相应章节所要求的规范和标准。 3 总体方案 设计目标 首先是质量:为确保 今典大厦 弱电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本方案采用的软硬件均保证采用知名品牌产品;所有设计均考虑到高质量、高可靠性; 其次,本方案遵循了高性价比原则,即一方面要高定位、严要求;另一方面, 在总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易维护性的平衡,不能盲目的追求不成熟的新技术或者是不实用的新功能。 9 总之,本智能化系统将实现以下六个目标: 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人员; 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各种系统设备使用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投资合理,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 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总体设计 今典大厦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共包括 10 个 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弱电子系统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 今典大厦 的各种业务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等的投入运行,以及未来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在 今典大厦 的应用等等都离不开综合布线系统。 而且随着 今典大厦 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我 公 司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综合布线系统现在使用以及今后扩展的容量,设计高速度、高带宽的布线系统,并合理设置信息点。 数据网的设计采用内外网分隔方式设计,即办公内网(和外网必须完全物理隔离。 线缆均采用六类 4对非屏蔽双绞线。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是在休 闲 区、会议室、办公室、客房和部分公共区 域等区域设置点位。 在公共区域,通过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和电视节目,让舒缓的韵律萦绕在 今典大厦 内外,使 所有进入本大厦的 人员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 保安监控系统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组成。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前端摄像机对楼内公共活动场所、通道及重要部位 , 各楼层进出口及大厅、电梯轿厢等要害部位进行全天候监视、录像,便于及时了解和监视各个场所的动态情10 况;控制人流、物流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防盗报警系统在 每 楼层 都设有 ,并在大楼内设置无线巡更点可方便的安排保安进行巡视,做到人防、技防结合。 门禁系统主要是设置在地下 层弱电机房,可对进入弱电机房的人员进行记录登记,无授权人员无法进入弱电机房,确保机房内无关人员无法进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计算机网络系统: 今典大厦网络 系统 设置 1 台核心交换机并配置路由器和防火墙, 12 台楼层交换机。 机房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工程。 本项目机房系统由机房装修、配电系统、 UPS 系统、空调系统、机房显示系统、防雷接地等几大部分组成。 共设计 1 个机房,机房的消防由大楼消防施工单位统一进行施工。 设备机房为弱电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严格的环境条件,保证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噪声、振 动、静电、电磁干扰等指标符合要求。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接入大楼接地系统。 楼宇智能化集成及环境监控系统主要是针对 今典大厦 整个大楼的视频监控、门禁、消防、楼宇自控(实际情况只能实现对热交换系统的自控和电梯的监视)集成在一起,实现各系统的联动,并提供上层接口给数字东胜管理平台。 可实现包括消防、门禁及报警系统自动联动控制,体现出智能化的优越性和高技术含量。 方案特点 1)先进性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中,主干光纤采用万兆多模室内光纤,支持万兆传输应用,足以满足当前高速数据流的应用要求。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使 用了模拟监控技术,采用数字录像系统,采用硬盘录像机作为存储设备,符合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该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摒弃11 了长时效录像机等传统设备,在图像管理、检索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2)可靠性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布线线缆产品厂家在验收完毕后出具 15年质保证明。 门禁控制器采用即使在断电状态下,也不会丢失任何数据,最长保存时间 10年。 3)安全性 综合布线系统选用六类布线,满足 今典大厦 传输网络及对安全的需求。 智能化系统能够及时自动发现系统的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与最小范围。 除保证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外,还能防止信息网络的信息被泄漏或被干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篡改以及系统的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智能化各个子系统彼此之间功能相对独立,例如安全防范系统、门禁系统一卡通、地下停车场系统,在公共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必须在有序、预知和可控的方式下出入这些系统,不能破坏和干扰它们的正常运行。 4)扩展性和灵活性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进步的发展与变更,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 对此,在技术方案的设计上,具有的超前性和扩容余地,同时考虑到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例如: 对隐蔽性 工程有足够的前瞻性:为了保证较长时间内的系统扩容、变更、升级等可能性而预留相应预埋管线和接口等。 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 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使用开放性的产品,能够实现升级;选12 择主流技术,不使用过渡技术的设备,也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5)开放性 开放系统对制造商和用户都是一次巨大的技术革命。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所有厂家共同遵守的,如 TCP/IP 协议、 WEB 标准等;或者说,规范是中性 的、中立的,与制造无关。 另一个特点是同样功能的部件虽然由不同厂商生产,但可以互相替换。 开放系统对用户有极大的好处,有更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减少对某个厂家的依赖,尤其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降低了维修和管理费用,系统重新配置和技术升级换代变得更容易。 6)高效性 以综合布线为基础的各个智能化子系统,为 今典大厦 所必备的各种设施,提高了 各方面的 工作效率,高效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源和费用,提高了设备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效率,适当超前的设计,保证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正常使用。 7) 舒适性 通过在有线电视系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视频、音频享受,使人们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使用人员提供舒适的办公、娱乐 就餐 环境。 8)易管理维护性 通过开发的环境监测系统图形化界面的管理系统,对各主要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不但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高层次的信息处理,能更准确的配置系统资源,使设备处于高吞吐率的状态可以极大的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 从而避免陷入“重建轻用”的误区,把好的东西用好是节约投资,有效经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13 4 综合布线系统 系统 设计原则 本工程的综合布线系统是 今典大厦 的最底层通讯物理媒介基础。 该系统要符合国际、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遵循国家现行的工程设计、通信设计的有关规定,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布线方案应能支持现有的和未来几年的通信及计算机网络 ,能适应话音、数据、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FDDI)、异步传输交换网( ATM)、图像和其他连接的需要。 每个信道可联结各种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图形和图像设备等)支持各种网络协议,通过简单跳线,可以灵活组网。 本设计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扩展性、经济性 , 采用综合布线与专用布线系统相接合,对不同的系统根据传输信号特性,选择适当的综合布线方式和相应等级,满足各个子系统的实际需要,系统要能满足大数据量、语音、视频会议、多媒体等信息传输需求。 全系统采用兰贝综合布线产品,所有产品均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第三方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测试资料,除主干万兆光纤外,线路、模块、跳线、语音、面板均选用同一厂家的品牌。 系统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和高带宽性,根据用户高标准,体现高性能价格比的配置要求,布线方案能可靠地综合了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 CCTV, CATV,安防系统及光通信网络系统等多种应用系统。 布线系统支持水平100/1000 兆到桌面,万兆室内光纤主干的网络带宽速度。 在本方案中,数据网的设计采用 星型 式设计, 从地下层网络中心机房分别敷设 1 根 6 芯室内多模光纤 至楼层弱电间 ,大对数双绞线作为语音主干。 按照规范标准,综合布线的双绞线传输距离≤ 90 米,根据建筑平面结构图,综合布线分配线间( IDF)设在弱电间,管理内外网及语音网的信息点。 根据大楼的整体布14 局, 各楼层弱电间分别管理相应楼层信息点位, 本配线系统是采用机柜式安装,数据光纤汇集到配线间,采用光纤配 线架,机柜式安装,所有光纤接头均采用多模 ST 尾纤熔接,此管理系统具有美观整洁,高密度,低衰耗,高性能等特点。 系统点表 地下层保安监控系统设置 2个数据点和 2个语音点,值班室设置 1个数据点和 1 个语音点。 每间 房屋 均根据实际面积设置相应数量的工作位信息点,每个工作位信息点均包含 2 个 数据点 和 1 个语音点。某大厦智能技术方案
相关推荐
收集 生管部門 資料來源 月生產計劃表 及達成分析表 資料核對 效率中心 統計周期 每月一次 統計方式 資料和趨勢圖 評鑑尺度 A: X=M B: M2%=XM C: M4%=X M2% D: M6% =X M4% E: X M6% 目標設定 95% 考核周期 季 考核權數 80% 實施部門 區分廣德廠和永鑫廠實施到經理級 ,處級及其各部生管主管 . (由效率中心規劃中 ) 18 指標名稱
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 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做到逐层浇筑,分层逐点振捣,砼分层高度 30CM一层,振捣时棒体以约 60176。 角斜插入砼中,棒体应快插慢拔,并不碰动模板、钢筋等,振捣时,插入点间距控制在 50CM左右,振捣上层砼棒体应伸入下层砼中 35CM,振捣时间控制在 2030秒,砼 振捣以表面泛浆无大气泡时为好。 基础砼振捣时应加强四角及边部的振捣,上表面在振捣完后用木抹子抹平。 ④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两端铣平时构件长度 177。 2. 0 两端铣平时零件长度 177。 0. 5 铣平面的平面度 0. 3 9.除锈 除锈采用专用除锈设备,进行抛射除锈可以提高钢材的疲劳强度和抗腐能力。 对钢材表面硬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漆膜的附和不需增加外加的涂层厚度。 除锈使用的磨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85%。 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
筋项目基坑支护施工一标段 技术标 16 笼骨架吊放时应防止产生变形,放入桩孔后应采取措施保证其保护层与标高的准确 ,钢筋笼放入后要尽快浇筑混凝土,并连续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要求。 钢筋笼制作程序 ,第一道加强箍为双加强箍。 ,先将主筋布置在卡板的卡位上,相邻主筋端部按要求错开相应距离,并保证同一截面内的机械连接接头数目符合 相关规范 要求。 加强箍 按间隔 放置在主筋上, 加强箍